在最近的社會保障討論中,一個不斷被提出的問題是:“所有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是否應該同步調整?”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隱藏了多層次的復雜性和公平性的考量。
今天,我們就深入分析一下,2024養老金調漲,哪些人不能參與調整。
第一,沒有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人群
養老金制度在設計上就是基于“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
參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由于他們在職期間定期繳納了養老保險費,因此享有每年養老金調整增加的權益。
然而,對于那些未曾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人群,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當然不能參與調整。
第二,沒有正式退休的人。
這些人雖然也在繳納養老保險,但因為他們還沒有達到退休年齡,自然就不能享受這次養老金的調整了。
第三,繳費低于15年的人
領取養老金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社保累計繳費達到15年。
繳費年限不夠,除了滿足相關條件能一次性補繳,其他情況只能繼續繳納,直至滿15年。
第四,內部退休人員
內部退休其實不是真正的退休,這部分人享受原單位所發放的生活費,但是還沒有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所以不能享受到職工養老金的待遇,當然也是不能享受養老金的調整.
第五,城鄉居民退休人員
每年進行的養老金調整,針對的是退休前參與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人群。
而且城鄉居民養老金的調整,由各地自主決策,與職工養老金的調整并不同步。
第六,2024年的新退休人員。
參與養老金調整的人群是“上一年度12月31日前已經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
所以,今年退休的人員,只能開始領取養老金,但不在參加調整的范圍,如果明年養老金保持連續上漲,才會參加調整。
第七,退休手續辦理不及時的人員。
退休后想領取養老金,首先是要交夠最少15年的養老保險,其次要滿足退休年齡的規定,最后,要辦理合規的退休手續。
如果你在2023年12月31日之前滿足退休年齡,但是在2024年1月1日后才去辦理退休手續,那么你會被劃分為2024年的退休人員,不能參與今年的養老金上調。
第八,服刑中的退休人員
服刑中的退休人員,暫停發放的養老金,不會在服刑后補發,
期滿后,最初發放標準還是按照服刑前的水平,直到下次調整時,才能參與調整。
比如,今年服刑期滿,明年才能和參加調整。
第九,失蹤超過半年時間的人員
退休人員失蹤后,由于不能確定本人是否還在世,對于失蹤時間過長的人,無法一直發放下去。
按照國家規定,失蹤6個月內,養老金會繼續發放,從第七個月開始,養老金將會暫停發放。
直到退休人員本人被找到,并確定身份后,可以補發之前的待遇。
第十,沒有按時進行養老金資格認證的人員
根據我國的養老保險法規規定,養老金只能是參保人本人領取,之所以每年要進行養老資格認證,是為了確定參保的退休人員是否還在世,避免養老金被其子女冒領的情況。
如果沒有及時進行養老資格認證,那么社保部門將會暫停該參保人的養老金發放及每年的調整工作。
第十一,投機掛靠社保的人員
國家嚴厲打擊違規參保領取養老金的行為,對于偽造、變造證件等方式參保領取養老金的行為,一經被舉報,確定違規行為后,將面臨停發養老金,和退還領取待遇的處罰。
養老金被停發后,也九無法參加調整。
總之,養老金的調整并非一件“一刀切”的事,它涉及到各種條件的考量,確保公平與效率的結合。
預測未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持續加劇,養老金制度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如何在確保可持續性的同時,進一步優化養老金的公平性和覆蓋范圍,將是政策制定者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