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房地產行業巨變的前夜。
2024年4月30日,北京召開了一個高規格的經濟會議,提出要結合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緊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這一個定調,讓無數人好奇,房地產行業的新模式是什么樣子?
我認為,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先要搞清楚舊模式是什么,才能判斷與它不一樣的新模式,可能會是什么樣子?
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舊模式是,房地產開發是以民企為主,房地產交易是以新房為主,房地產銷售是以期房為主。
這意味著,在新的模式下,房地產開發可能變成以國企為主,房地產交易可能變成以二手房為主,房地產銷售可能變成以現房為主。
以上是宏觀層面的變化。
微觀層面,最近一年以來,房地產行業持續涌現出一些創新。從這些創新上面,能夠看到未來房產行業的影子。
第一個創新,以舊換新。
二手房市場的成交量很低迷,許多人舊房賣不掉,籌不到錢,也就買不起改善型的新房,這直接讓新房的成交量也拉胯了。
為此,國內的蘇州、南京、青島等城市,陸續在試點“以舊換新”,想打通二手房和新房之間的堵塞。
舉個例子,以蘇州相城區為例,一個業主,他用100平方米的老房子,直接置換國企開發的200平方米的新房子,老房子的評估價是80萬,現在只需直付120萬的差價,他的老房子會被國企收過去弄成安置房和公租房,然后再對外出租。
第二個創新,自拆自建。
現在許多大城市,有許多樓房的房齡都三四十年了,快成危房了。
對于這些房子,拆遷成本高,開發商去做城市更新的動力不足,最好的方式是,業主出一點錢,原地推倒后重建。
廣州市花都區就出現了一個自拆自建的成功案例,集群街2號居民樓,樓齡有40多年,每戶每平方米補了4600元,舊樓直接變新樓。
成都市武侯區中央花園二期,卡在99.99%的同意率上,由于有0.01%的住戶不同意,自拆自建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第三個創新,個人拿地建房。
浙江麗水市就在搞試點了。
近期,麗水拿出六個低密度住宅地塊拍賣,以往都是房企去拿地,現在這六個地塊允許個人去拿地了,而且拿地后可以自己決定戶型,只要滿足容積率和限高,你想怎么修就怎么修,甚至可以建別墅。
在城市里面,由個人出面直接拿地建別墅,絕對有市場。
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在經歷了黃金二十年后,現在逐漸在走下坡路。
走上坡和走下坡路,需要的能力完全是不一樣的。
中國在加速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這意味著未來的三至五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老牌房企,如果適應不了新的環境,一定會玩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