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過后,也就進入了我們釣魚的黃金時間,但這時釣魚最頭疼的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因為溫度變化,魚兒不給口,第二件事,是正在連桿,魚突然上浮。釣友們都有這種體會,無論是休閑還是比賽,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釣得很好的魚情,突然發現沒有魚口了。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有可能是魚已經離底啦。垂釣判斷魚是否已經離底,我們要著重從以下三種表現中來著手。
一、發現魚停口,也就是釣底層魚時,底層魚突然間不吃餌,一方面可能是魚已經被釣完了,另一方面可能是受天氣等的影響,受天氣的影響多數情況下會出現魚兒離底上游的現象,尤其是在晚春時節垂釣時,釣友們都知道,往往早上是釣底層魚,可到了中午就不得不改變釣法,釣中上層的魚了,因為溫度快速上升,魚已經開始上浮了。
在入夏的中 午或者是下午垂釣,我們就不能再釣底,可以采用飛鉛釣法搜索魚層,看看魚究竟在哪個水層,將原來垂釣底層更改為垂釣中層或者是垂釣上層。 此時我們可以每十厘米或者是每二十厘米一層層地搜索,這樣確定了魚層之后再垂釣,比一直垂釣底層的作釣效果要好很多。 只要找到了魚所待的位置,一般會連竿不斷。
二、有截口出現,所謂截口,就是鉤餌在落底過程中,被鯽魚搶食,如果偶爾兩三次截口,則說明進窩的鯽魚密度比較大。但是出現接二連三的截口,則說明鯽魚群已經上浮,至于上浮的原因,多半是因為餌料霧化太好,導致的魚群上浮。當然,魚群上浮的因素很多,只不過,連續的正口突然截口變多,多半是因為餌料霧化太好、溶散太快,導致魚群整體上浮。
三、如果我們調釣都比較合理的情況下,浮漂出現異常的漂像,看到漂像讓我們疑惑不解時,此時魚兒有可能已經離開底層,在釣底時發現漂的有點抖、顫、小幅位橫向移動等等,因為這時魚可能在釣餌的上方,魚刮線或是在魚線旁邊活動都會使我們很靈敏的浮漂出現異常的漂像,這時我們就需要改變釣法,才能有更好的魚獲!
當出現以上幾種情況后,基本上可以判定魚已經離底了。因此,在垂釣過程中,一旦發現魚離底,就要果斷改變釣法。
常見的三種釣法
1、我們先來看一下釣離底的情況,如果長時間在底層活動的魚類緩緩的游到水的中上層來,而且上浮的程度不是非常明顯的話,結合當地的實際,選擇離底釣就可以了。
2、一旦水中的魚類向上游動的幅度比較大,將鉤餌拋投到水中之后,水中有截口,這樣的情況說明魚類很可能在水的中層活動,這個時候,建議廣大釣友釣半水。
3、拋竿之后,沒有經過很長的時間,浮漂剛剛進入水中就有魚兒咬鉤,甚至浮漂還未來得及直立就有了魚訊,這說明這個時候魚兒正在水的表面活動,這個時候可以用飛鉛釣法。
在這個季節釣魚,我們最好選擇在連續的陰天垂釣,因為連續的陰天天氣,溫度一般比較平穩,早晚溫差都比較小,魚在這個時候會一直待在水底覓食,在這一時期釣魚,一般會有不錯的收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