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未來能帶寵物上車了?最近12306正對高鐵寵物運輸開展問卷調查,屆時貓、狗、兔子、倉鼠、鳥類、禽類,還有一些較為冷門的爬行動物都有機會登上高鐵,和主人攜手回家。
攜寵回家能成為現實,得益于“它伴侶”在市民生活中日趨高漲的家庭地位——當下封閉的個體更愿意選擇與寵為伴,“結為”精神伴侶。回溯饔飧不濟的年歲,牲畜地位從未能與人類權益相埒,達到過今天這樣的高度。
而作為交通重要基建項目,我國高鐵的建設和投入本身未必遵循了理性原則。十幾年來,全國高鐵里程從 9300 公里飆升到 4.5 萬公里,速度快、建設廣、里程長,不計成本地投入,一度將基建狂魔和中國速度的符號,與高鐵項目緊密捆綁到了一起。
盡管推進鐵路局公司化經營改革,希望推進以市場導向來運營的經營機制。但管事兒的畢竟不花自己腰包里的錢,這些年從“市市通車”到“縣縣通車”背后,有媒體披露,中國高鐵線路中能夠盈利的線路實際屈指可數,僅京滬、滬寧、寧杭、廣深、京津和滬杭能夠正常盈利。
隨著時間推移,大量供需關系失調的政治訴求影響鐵路布局,疊加了本息償付高峰期、高鐵建設提速期、大規模維修期三大周期,讓高鐵的成本不堪重負。這個地方經濟的曾經發動機,正在反噬區域和地方債務,并且亟需通過轉移支付求生。近年來,高鐵多次以“調價”之名行“漲價”之實,無非是轉嫁成本,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
一邊虧損,一邊還要硬著頭皮繼續干。僅2024年,全國就要投產新高鐵線路達1000公里以上。上哪找錢,就成為鐵路運營機構不得不上下求索的數學難題:高鐵不是市民長途出行的唯一手段,漲價過度,必然會影響載客人流,最后適得其反。
這時候,把目光投入到愿意為寵物投資的群體身上,看起來是在提升客戶服務,實際上則是尋找新的“肉雞”。運營者大抵堅信,自己舍不得吃米其林,也要喂愛寵罐頭的人群,滿足寵物的需求,并提出更高的收費,必然也能被這部分群體所接受。這件事,比起應付孩童的噪音問題,從經濟價值上看,顯得更具有緊迫性。
人寵混坐并不現實,姑且不考慮安全性和氣味、習性、敏感度迥異等產生的管理問題,望而生怯的畏寵群體,或許會直接影響鐵路的正常售票體系。因而,在非高峰時段,獨立的寵物車廂,適度的寵物疾控篩查,必要的應急手段,都將加成到票價之上,向特定群體索取更為高昂的超標服務。
這么來看,手里本來是一把爛牌,在不能止損的情況下,謀求局部勝利,也是一種絕對意義上的大獲全勝。是滿足乘客千人千面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維護寵物尊嚴的硬牌,可以重重打在更多出行者的臉上。
存量時代,這都是必然現象。修鐵路的時候沒問過你,漲價的時候沒問過你,未來某個時刻,在車上新增寵物的容身之地,也不需要問你的意見。
在不看收益的時代,我們是車上的乘客;在看收益的時代里,我們和它們,都上了同一輛時代的列車。
時局緊張,要下的自然是猛藥。
只是不曾想到的是,曾在語文試卷上被謳歌的中國速度,拉上了別人家的狗,唯獨拋下了我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