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以前給人的感覺是在事業上很忙、很拼,卻總在“為別人”,在很大程度上要迎合公司的需求和粉絲的期望。最近剛播完的《哈爾濱一九四四》給囤兒的感覺,是楊冪終于“為自己”而表演了。
從她表演的專注度、對角色拆解的細致程度上都能看出,楊冪這次不僅把“演好關雪”當作一項工作,還把它當作了自己演藝生涯的價值詮釋。她是真心想為自己的表演生涯留下一個不一樣的代表作。
從編劇的采訪中可以了解到,他們起初設計關雪這個人物,是略帶工具人色彩的,只是想設計一個很厲害的反派,來給抗日義士們上難度。而在最終劇集的呈現里,經過導演張黎和飾演者楊冪的深入研究和多層潤色,關雪已經被豐富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關雪看上去是掌控局面的女梟雄,實際上不過是數年經歷下磨礪出的精致利己主義者。楊冪一登場,就通過關雪身上肉眼可見的“戒備心”和“控制欲”,打開了兩米八的氣場。
生人勿近,熟人聽命。整個特務科,都在她的控制之下,沒人敢有怨言,也沒人敢發表其它意見。對于外部世界和所有人,關雪又始終提著十二分的戒備心,無論工作還是生活,處處提防著暗箭。
楊冪的氣場罩住的不止關雪這一個人,而是通過她罩住了整個特務科。觀眾能夠通過她與屬下們的交流氛圍,直觀地感受到在這里“不該問的別問、不該看的別看、不該說的別說。”正如莽撞地呈送密電的女孩所遭遇的情形——關雪如果想教你做事,必先賞你一記耳光。
《哈爾濱一九四四》整部劇的戲眼,自然是正派諜報人員任務的成功與否。作為反派的關雪,楊冪也抓住了她的戲眼——對“戒備心”和“控制欲”的提起與放下。
提起“戒備心”和“控制欲”是關雪的常態,放下“戒備心”和“控制欲”是關雪的變態(非貶義)。因為提起是對所有人,放下只針對特定的人,只發生在特定的情境之內,也正是這偶爾的放下,成了關雪的命門,成就了關雪的宿命。
在她眼里,只有自然態的更朝換代、強者生存,沒有正義不正義一說。就算是曾經的救命恩人,關雪也明著暗著一直在懷疑、試探、調查著宋卓文,可這畢竟是她唯一的港灣。
關雪對宋卓文每次不小心地放下“戒備心”,觀眾都能從楊冪的眼神中讀出來。關雪偶爾因為宋卓文產生猶豫,觀眾也能從楊冪搓手指、視線不穩定等小動作中讀出來。
囤兒追劇時一直有種感覺,關雪其實并不在意宋卓文是不是臥底,因為她心中已經有了兩手準備。她所追求的,是把自己身上的疤也都刻在別人身上。世間的法則、時局的紛亂,都是她實現利己的工具罷了。一旦她認定宋卓文是自己所愛的,那宋卓文的活便是“利己”的。如此一來,無論他的真實身份是什么,關雪都會保他、救他。
盡管劇中沒有給出實錘,但從楊冪所飾演的關雪身上所彰顯出的敏感、狡詐、判斷力等特質去聯想,不難感受出角色表象下所暗藏的豐富內心世界。
囤兒很喜歡關雪前后數次向淺野匯報工作的戲。場景都一樣,在場人物也高度相近,可是楊冪呈現出的神情狀態卻每次都大不相同。
剛從炸彈襲擊中逃過一劫的關雪,聽宋卓文向淺野匯報推理過程,楊冪眼中逐漸泛出了淚花。她此時就是放下了“戒備心”和“控制欲”的狀態,她被第二次的救命之恩深切地打動了。帶著潘越去向淺野匯報時,楊冪的神情就堅定很多,但順著潘越的糟糕表現,她也逐漸焦慮了起來。
而宋卓文“犧牲”后關雪見淺野的場景,楊冪就展現出了從未見過的攻擊性。淺野要她立即找人頂上宋卓文的位置,她竟然第一次頂撞了淺野,吼了一句“有那么著急嗎?”那種壓抑情緒到極點之后,才壓抑不住脫口而出的爆發力被楊冪拿捏得恰到好處。
前后看過多場關雪見淺野的戲,觀眾就能通過楊冪的表演對比出關雪的心理變化了。可見,她是真的深入研究了劇本,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之中了。“為自己而演”的楊冪,也為自己打開了新的一扇窗,找到了表演之于演員的更深一層意義。
文/滿囤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