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島的房產行業可謂是爭議不斷,意外連連。截止今年5月份,已經有多家樓盤價格驟降:濱海國際中心、保利領秀海、黑卓天筑...
還有青鐵芳華地項目的營銷中心已于4月27日開放。而沒幾天的時間,營銷總就離職了。據稱,其任職時長僅1個多月。
那么在房產營銷可以說是慘淡的當下,房產中介的日子過的如何呢?
而一提到房產中介、找房平臺這些詞匯的時候,想必大多數人首先聯想到的,就是貝殼了。當然,也有不少人會想到鏈家這一中介品牌,殊不知,鏈家也是貝殼旗下。
3月14日,貝殼找房2023年財報發布,貝殼全年實現凈收入778億元,同比增長28.2%,經調整凈利潤98億元,凈利潤58.9億元,扭轉了過去兩年(2021-2022)連虧的局面。
不過,在這光鮮亮麗的數據背后,卻埋藏了大量購房者的抨擊和差評。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份蘇州市房地產經紀業協會發布的《關于加強行業自律規范,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書》,不點名地批評了“有人散布不加入品牌就干掉某企業的言論”“頻繁通過電話招聘,嚴重影響其他經紀人員的正常工作,嚴重破壞了經紀行業的營商環境”,并提出要“反對搞行業壟斷”。
在倡議書的下面,附上了蘇州多家經紀公司的蓋章聲明。據了解,倡議書中沒有點出名字的某品牌,就是貝殼。
已經有多地通過貝殼找房平臺交易房產資源的用戶,稱他們有時被迫買“好房好贊”,花費更多的服務費。而對于掛賣房產的賣房者,還會將掛牌價一壓再壓、收取高額傭金等。
那么反觀青島,相信也有不少市民網友通過貝殼找房、鏈家尋找和交易房產。這其中,應屆大學生或許成了該平臺最“看重”的目標用戶了。
此前就有報道稱,有青島大學畢業的學生,想在市南區或者市北區租一間離公司較近或者是交通方便的房子。在貝殼找房APP上看到一間公寓價格合適,裝修也比較新。APP首頁上標有押一付一、月租等標簽,進入之后價格后面顯示1100元/月(半年付)的字樣,與主頁標簽嚴重不符。
也有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在貝殼找房上標注的低價房源并不多,很多都是為了吸引顧客做導流用的。到現場看房之后,我們會推薦更貴的房子,提高客單價和收入。由此可見,貝殼找房一直標榜的真房源也存在導流現象。
也就是說,用戶在貝殼找房的平臺上看到的房源,只是一個噱頭,而真正交易的房產資源,要和中介“具體私聊”。
對此相關律師稱,貝殼找房APP發布公寓房源主頁與展示頁內容有出入,存在誘導消費的嫌疑,此類信息或違反《廣告法》,對于這種虛假廣告的處罰額度最高可達百萬元。如果消費者被此類消息誘導,可向有關部門舉報。
此外值得一提的,今年年初,青島貝殼簽約服務中心被爆拖欠農民工資,相關員工稱欠薪三年追討無果,還有簽署霸王條款的行為。
也有媒體報道過貝殼合作商員工被欠薪的相關事件。
也有相關人士透露,在貝殼上了10天班,要參加培訓,培訓完自己交費,不去的話10天不給一分錢工資。
對于房產需求者、房產掛賣者、員工這三方面來講,貝殼似乎并沒有做出與其年報中輝煌的數據相匹配的輿論環境。亦或者,貝殼平臺所謂的年報數據,其中又犧牲了多少參與房產建議這一生態鏈環的合法利益呢?
有青島網友稱,貝殼看似是一個很高大上的公司,實際上一個吸血的網絡平臺,而造血的還是那些十多年前在大街小巷上的大小中介,只是換了一個門頭,提升了價格標準,穿上了統一的工作服。如果不通過貝殼,最終購房成本也會降低很多。
在青島,房產行業正面臨著空前的考驗。作為開發商,能做到的或許是保證按時交付、房屋質量過關;而作為房產中介的大頭品牌,貝殼又是否暗自掐住開發商的喉嚨,逐步控制城市房產交易生態的主導權呢?亦或者真如網傳所說,青島貝殼同“吮吸”著同行、開放商的心血,實現潛移默化的壟斷格局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