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深圳、上海之后,廣州也加入了支持“以舊換新”的行列!
在花都宣布試點開展商品房“以舊換新”11天之后,5月22日,廣州正式全面推出“以舊換新”活動,加速換房鏈條運轉。
“去庫存”之戰正式打響。
作為本輪“去庫存”的重要抓手,“以舊換新”已在全國超50城開展。
廣州雖遲但到,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中第六個跟進該舉措的城市。在此之前,廣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肇慶已官宣入局。
從各大城市“以舊換新”的舉措看來,大致可以分為四種模式,分別為:
三方聯動模式(也稱“聯合幫賣”模式)、房企收購模式、政府收購模式和政府補貼模式。
目前來看,在一二線城市比較主流的是三方聯動模式、和政府收購模式。
像之前的深圳、上海和這次的廣州采取的是三方聯動模式,即由房企、中介機構、換房人共同完成整個“以舊換新”的流程。
換房人認購房企新房并優先鎖定,同時中介機構幫助業主優先出售舊房。
該方式最大的優點,是市場自發行為,對房企的資金壓力小,且更容易讓利換房者和中介機構。
不過置換鏈條能否最終打通,賣房成關鍵。
現在房源掛牌激增,房子難賣,幾乎已是共識。換房人能把房子賣出去,交易周期長短,都影響這次“以舊換新”效果。
政府收購模式,目前已有鄭州、南京等二線城市在實行。
相較于三方聯動模式,其最大的優勢,就是賣房人不用擔心把房子賣出去的問題。但財政負擔較大,收購規模有限。
至于房企收購模式,對企業資金需求量大,房企需考慮盈利,對二手房源要求高,惠及面不廣,注定難全面鋪開。
而政府補貼模式,注定補貼力度不會太大。
綜上來看,此次廣州決定采取的三方聯動模式,相信也是合適的選擇。
來看看廣州此次“以舊換新”活動的具體情況。
首批參與“以舊換新”的中介機構12家,項目共122個。
除了越秀區,其余10區都有項目參與到這次的以舊換新的活動當中。
增城參加的項目最大,達22個,占比18%;其次是白云,有21個項目。
花都、從化的選擇最少。
首批項目價格跨度也很大,有單價1萬+的項目,10萬+的項目,可滿足多元的購房需求。
參與的開發商以國企、央企為主,越秀、保利、中海、珠實、華潤等在廣州的多個項目均參與其中,但也不乏民企的身影,如時代中國、合景泰富、新世界中國等。
部分參與到“以舊換新”的項目
整體看下來,參與此次活動的項目,不乏網紅盤,產品類型也很豐富,并非都是“邊角料”,對買房人而言有一定吸引力。
整個活動時間持續半年,從2024年5月25日到2024年11月24日,相信也是為了給賣房人更多的時間賣房和置換。
那要如何“以舊換新”呢?
其實流程很簡單,就是如果你有置換的打算,可聯系相關房企或到心儀項目現場報名,選好房源,并簽訂協議,繳納定金。
之后就是如何把房子快速賣出的問題,具體的服務方案,由開發商、中介和業主具體協商。
房子如果能在規定時間賣掉(一般規定是90天內),那么業主與開發商按約定繼續完成新房交易手續;如果沒在規定時間賣掉,那么業主可無條件退掉定金,而無需承擔任何違約責任。
簡而言之,活動旨加快一二手市場良性循環,把上下游鏈條資源整合起來,為業主提供一條龍賣房服務,讓新舊住房交易無縫對接。
房子賣出去,對中介、對開發商都有好處,在推動業主“以舊換新”中,他們有一定的積極性。
而對于想置換的業主,也并沒有壞處,專業機構聯合幫賣房,能迅速賣掉的概率也要比業主個人賣房要大,房子賣出,能順利完成置換,房子賣不掉,也能無憂退房。
事實上,“以舊換新”的方式早已見怪不怪。
早在之前,越秀、珠實、保利等開發商都有聯手中介,啟動以舊換新。
越秀在置換服務啟動一周年時公布成績,“成交周期平均僅需59天”。
不過,從情報哥了解的情況來看,并非所有開發商都對該活動翹首以盼。
有讀者向我們反映,自己有打電話到參與此次活動的項目中咨詢“以舊換新”的事宜,但工作人員表現冷淡,積極性不高。
開發商大概率覺得整個‘以舊換新’活動的流程和周期較長,一些好項目或許興趣不大。
在情報哥看來,“‘以舊換新’終究只是現階段激活樓市的一種手段,對于釋放改善型住房需求開辟了一個途徑,但絕對不是救市稻草、速效救心丸。
廣州救市、去庫存,還需配合出臺強有力的刺激政策。
那么,廣州接下來還有哪些大招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