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商業角度 破解世界變化」
這是「商業偵探佳」的第 116篇視頻
美國動不動“槍擊”,你是不是整天提心吊膽呀?
“槍擊”才不是最可怕的,“僵尸”才是!
“僵尸”?!
對啊,因為毒品泛濫,不但“僵尸”遍地,造成死亡人數也超多,去年美國車禍死亡4萬人,槍擊死亡4.3萬人……
那毒品過量呢?
超過11萬!
啊?美國原來才是
全世界最大的毒窩啊!
美國毒品危機全面大爆發,相較于1999年,毒品過量死亡人數竟翻了超過5倍,已經是美國意外死亡的最大原因,已經超過全球年毒品過量死亡人數的十分之一。對于這場危機的解釋,現在美國政客和媒體最流行的說法就是中國搞的鬼。
甩鍋中國,美國政客掩蓋的究竟是什么?
美國的毒品危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而毒品,會危及美國國運嗎?商業偵探佳今天就帶你來深度解剖美國的毒史。
美國毒品問題如何“萌芽”?
美國的毒品問題絕不是這二三十年才有的事,你甚至可以說它已經滲入在美國的方方面面。美國在獨立戰爭,建國之初就用鴉片幫士兵止疼;最早的可樂也含有可卡因。
而現代美國“毒品”問題的萌芽,則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前后就冒出來的。
你會發現英文中毒品和藥品都是一個詞,“Drug”,為什么?因為很多毒品最早就是作為藥物被開發的,甚至現在醫學上還在使用,你可以說毒品就是用錯了地方的藥品,所以你會發現毒品危機和醫藥產業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甚至算是藥品行業的分支。
說回到30年代前后,美國醫藥行業當時競相開發麻黃堿的競品,麻黃堿能幫助收縮血管,讓支氣管舒張,還會刺激中樞神經,主要用于治療哮喘,過敏等病癥。
藥是好用的,但專利在Eli Lily手上,同行都很眼紅。
終于在1929年,有一個叫做Gordon Alles的化學家,首次發現安非他命這種化學合成的物質和麻黃堿有非常相似的特性。
到了1933年,一個叫做SKF的醫藥公司,通過Gordon的發現,推出加入小劑量安非他命的非處方呼吸器,治療支氣管疾病。
但這個市場畢竟有限,而且已經有Eli Lily出的麻黃堿類產品的巨大競爭。那怎么拿安非他命掙錢呢?和麻黃堿類似,安非他命也能刺激神經系統,SKF也考慮過用在一些神經性疾病,比如治療帕金森綜合癥手顫抖的問題,但是SKF還是不滿足,最后看上了“Feel good”,讓人Happy這個市場。在1937年通過推出了含有較大劑量安非他命的一種治療心理問題的處方藥,主打讓人心情愉快,這就踩上了火的節奏。
是啥讓美國集體淪陷,全民嗑藥?
這里特別解釋一下,當時美國對于藥品的監管那叫一個松啊,不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沒有管理得很清楚,也不需要證明有效性和安全性,還不要求公布有效成分,更可怕的是,藥廠可以隨便做廣告,雖然行業自己對藥效和安全性有要求,但是藥廠和醫療結構們有太多利益捆綁了,安全性這一塊基本就是走個形式。
作為第一個治療情緒不佳的藥物,SKF的安非他命藥片很快就打開市場,再加上被證明可以治療憂郁癥等,配合SKF大手筆的廣告宣傳,上市后每年的銷售額幾乎都能翻翻,到1941年,年銷售額就達到50萬美元,差不多是現在的1000多萬美元。
這還只是開始,緊接著美國加入二戰,要知道不但當兵的上戰場心理和體能壓力都很大,呆在后方的家人們壓力也不小。所以SKF的安非他命類藥片不但成為了美軍、英軍發給戰士們的補給,在市場上賣得也是666。
到了1945年,SKF的安非他命類系列藥片的民用市場年銷售額就翻了4倍,達到了2百萬美元,每天產量達百萬顆,生意好到,都出現了便宜的仿造品。好家伙,這也算是發戰爭財吧!
美國人實在太愛安非他命了,后來戰雖然不打了,但還是離不開它,美國人民勝傳它除了改善情緒,還能提高能量和創造力,甚至減肥!所以學生在吃,卡車司機在吃,作家藝術家在吃,音樂家在吃,運動員們也在吃,甚至據說肯尼迪總統和第一夫人都在吃,簡直是全民嗑藥的節奏。
難道沒人發現不對勁嗎?
增長得這么快,不能不說醫療健康產業的推波助瀾,因為太掙錢了,就說減肥的副作用被發現后,營養師都在向客戶推薦售賣,他們71美元進貨價買的藥,據說轉手能賣1.2萬美元!到1962年,FDA統計的數據顯示,美國每年生產了80億顆安非他命類藥片。
但美國人真的需要這么多安非他命治病么?為什么當年大量藥物去處會無法追溯呢?要說看著越好的東西,隱藏的危險就越大,安非他命作為藥物的同時,其實也是讓人上癮的毒品,大量的安非他命其實不是在治病,而是被拿去吸毒了。
這么大的問題當然也有人察覺到了,早在1937年紐約時報就報道過學生濫用安非他命呼吸器的事,到了1945年,又有心理醫生在監獄發現不少人都在拆呼吸器里的藥來吃,而且很多神志不清醒。之后英國美國獲得越來越多的醫學證據證明安非他命讓人成癮 ,還有產生幻覺等副作用。到了60年代,就是美國嬉皮士文化的崛起的年代,為了昭顯自己崇尚自由,熱衷精神探索,年輕人中流行各種讓人迷幻的東東,
不光是安非他命啦,大麻,還有最早歐洲開發的LSD這樣藥物更是在年輕人中風靡,難怪是垮掉的一代!
姍姍來遲的“對毒”政策
這美國政府也不知道是干啥的,到了60年代,才開始陸續加強了這方面的管制政策,不過效果也不咋地,反倒藥品黑市變強變大,毒品的種類越來越多,供應鏈還從美國國內向墨西哥甚至南美蔓延,美墨邊境的毒品走私,就差不多那個時候開始的。所以整個60年代毒品危機都在繼續升級,據說美國越戰軍人有10-15%在吸海洛因等毒品。
后方平民則繼續吞安非他命。
到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尼克松總統上臺的時候,問題嚴重到不管不行了,美國終于在1970通過《綜合藥物濫用預防和控制法案》,提出了嚴管物質的分類系統,或者說明確哪些是毒品,怎么限制,這才有了美國現在對抗毒品的法律框架。不想打越戰的尼克松總統又在1971年正式發起毒品戰爭,宣布藥品濫用是美國第一公敵,安非他命也在這一年被劃定為管制物質,美國這才開始全面禁毒。
大幅提高抗毒預算的同時,尼克松還建了藥物濫用執法辦公室,后來和其他部門一起合并到,1973年建立的美國緝毒局。
主要就是配合執行剛才說到的《綜合藥物濫用預防和控制法案》。
制定政策的過程中尼克松,首先就是回答了一個禁毒的首要問題,就是管供應端,還是管需求端,或者說你是打擊走私販賣毒品的產業,還是宣傳毒品危害,幫助大家戒毒。
尼克松的答案是重供應端。
所以你會發現他對待毒品政策的核心,就是緝毒局在國內和警方一起大力搞執法,嚴懲使用,持有和參與毒品交易的人,國際上和墨西哥政府合作,在邊境嚴打毒販子,據說手段血腥又殘暴。尼克松的這番操作,爭議很大,不少人批評他目標不是毒品,而是為了轉移越戰矛盾,打擊嬉皮士和黑人。
尼克松之后的數任美國總統,基本都是延續了他的的毒品政策,比如里根時期,除了加大執法力度和預算,連第一夫人也跳出來發起了“Just say no”的反毒品活動;
到了老布什總統時期,加大了國際間合作,特別是重點放在打擊哥倫比亞的毒梟勢力上,還和哥倫比亞政府達成救助協議;克林頓上臺了,延續了和哥倫比亞共同,一起和毒梟斗智斗勇。
為了禁毒,美國捉的人也越來越多,從1980年到2008年,州立監獄毒品相關犯人數量從1.9萬上升到了25萬花的錢也越來越多,整體投入有上萬億美元。可惜90年代,整體的毒品網絡也沒抑制住,大家可以看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毒品價格,8,90年代還有下降,從供求關系看,這也是供應充足的表現。
所以說到從尼克松開始的毒品戰爭,很多美國人覺得不成功。
一毒未清,一毒又起?
就這樣折騰半天的禁毒沒啥效果,而更大的危機已經在醞釀中了。1995年,一個藥品公司Purdue Pharma(普渡制藥)新的止疼藥OxyContin通過了FDA。
OxyContin的核心成分是一種合成鴉片,主打緩釋藥片,可以長效緩解疼痛,號稱吃一次管12個小時,明顯超過同類產品,剛推出上,被奉為疼癥治療的好幫手。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1996年相當權威的美國疼痛協會發表了一篇重要聲明,稱美國人的疼痛問題很嚴重,關注度不夠,要求把疼痛作為和心跳體溫等同等重要的生命指標,對病人做常規檢查,于是醫生都開始關注疼痛問題,另外美國疼痛協會還表示支持鴉片作為止疼藥的使用。
這個時候Purdue Pharma開始大搞營銷。
要知道控制Purdue Pharma的Sackler家族三兄弟中,有一個就是醫藥行業廣告的先鋒級人物,搞起營銷那是熟門熟路,上來就猛“攻”醫生們,派大批醫藥代表游說醫生,標榜OxyContin怎么怎么好,開藥就要開它,還真被獲得不少醫生背書。
OxyContin很快火了,從1997到2002年,5年時間,OxyContin的年處方數量從63萬漲到了620萬。2005年,美國政府又出臺了一個政策,大意就是說醫院想要拿到國家醫保的報銷,必須病人滿意度達標,那醫生就更有“動力”去開止疼藥,讓病人高興啊。這下OxyContin就賣得更多了。
另外醫生和藥劑師們,為了減少病人拿藥的次數和降低價格,處方都越開越大,也默默推了一把OxyContin的銷量,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天時地利人和!2006年到2012年,以OxyContin為首,價值760億美元的止疼藥進入美國市場。
治病變吸毒,背后是“好意”還是“生意”?
同一時期美國鴉片過量的死亡率也開始大幅增高,10萬人中的每年死亡人數,從1999年開始統計的那一年,到2010年,從2.9個增加到了6.8個。
這個數據和OxyContin有關系呢?當然有,和所有鴉片一樣,OxyContin很容易上癮,很多人從治病變成吸毒,同時因為開藥太容易,正規途徑就能搞到毒品。
而其實早在2006年,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和國家衛生研究院就和美國政府報告過異常數據,他們從2005年問卷中發現美國青少年中10個就有1個用過某種鴉片類止疼藥。有160萬青少年,濫用過處方止疼藥,其中7.5萬人成癮。
但當時因為各種原因就不了了之了。
很多人說無形中推動這場危機的,不管是行業協會,國家機構,還是醫生藥劑師們,都是好心辦壞事,但對Purdue Pharma,和背后的猶太老板,Sackler家族來說,可絕對不是出于好心,而是為了生意,在2008年到2018年,Sackler家族已經從Purdue Pharma拿出了100億美元,那絕對是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他們也開始被盯上了,在2007年,他們就因為誤導性宣傳,被開出6.35億美元的天價罰單,當然和他們掙的錢相比,不過是毛毛雨。
2019年,全美有上千個毒品受害家庭針對他們的訴訟,在2021年Purdue Pharma和法庭達成和解,同意大筆賠償,但是免去刑事責任,Sackler這家人也是很牛,轉臉竟然玩了一個破產倒閉,變相逃避賠償,并避免個人資產受牽連,而且還在破產前繼續抽出大筆錢,企圖抽身,這時候還敢玩金蟬脫殼啊!
當然受害者不干,民怨很大,圍繞Purdue Pharma破產合法性繼續打官司,已經打到了最高法院,還沒有最后結論。所以媒體稱Sackler家族是全世界最遭的毒販子和全美最邪惡家庭。
美國3波鴉片危機都是啥?
這里要給大家看一個圖,來自美國的CDC,可以看到美國最近30年的的鴉片危機,有三波:
第一波就是剛才說的止疼藥濫用,第二波是2010年前后海洛因傳播增加,海洛因雖然不是處方藥,但是它的抬頭,和剛才說到的止疼藥泛濫,有大關系。
因為濫用止疼藥,美國鴉片上癮人群明顯增加,鴉片是屬于越吃,人耐受力越強,越需要更強勁的藥物,比如海洛因。醫學研究平臺JAMA Network在2014年上發表過一個研究,發現75%的海洛因使用者,都是從吃止疼藥開始上癮的。
要說美國政府終于在2011年有了回應,奧巴馬政府發表了回應鴉片危機的框架策略,在2012年收緊對于止疼藥的控制,也就是說大眾獲得止疼藥變難了,因此更容易轉向非法的藥物,咱們繼續看這張圖,海洛因致死其實到15,16年開始到了頂峰,并開始下降。
難道危機就此緩解了?不,是芬太尼登場了。
最強毒王登場!
芬太尼,Fentanyl,它的強度是海洛因的50倍,嗎啡的100倍,致死率極高。
雖然2018年芬太尼才取代海洛因,成為造成美國毒品過量死亡人數最高的毒品,但它其實在1959年就被發現,1960年就進入了醫藥市場,一直用在緩解癌癥病人的超強疼痛。到了05、06年,墨西哥的毒梟才把芬太尼用到了制毒當中,并在2013、14年開始加大使用。
為什么毒梟選擇了芬太尼呢?特別是知道毒販其實不喜歡搞太強的毒品,因為客人要是都死了,是不利于長期掙錢的。
芬太尼躥紅的背后首先是:經濟原因,做海洛因要種罌粟,然后加工提純,很麻煩,芬太尼把這些工序都省了,化學合成便宜好做,而且因為毒性強,可以稀釋使用,還方便運輸,就把成本降得很低。據說3,5千美元一公斤成本的芬太尼,經過稀釋再包裝,搖身一變在美國能賣到30萬美元,近百倍的利潤。和海洛因對比一下,一公斤海洛因6000美元成本,同樣效果的芬太尼成本才200美元,也算是毒品屆的白菜價了。
第二原因是順應市場需求,從90年代開始美國不斷壯大的鴉片毒品群體口味越來越重,不斷尋找更強的刺激。
前面不是說美國政客和媒體一直甩鍋美國的毒品問題是中國搞的鬼么,關中國什么事?美國號稱大量芬太尼化學原材料是中國生產的,中國政府有責任,所以是中國造成了鴉片危機。但是單就供應鏈來說,印度也是崛起中的原材料大國,英國的芬太尼據說已經擺脫出口,自產自銷了,所以不能全賴給中國吧!
兩黨政策大轉變,加劇毒品危機
要說毒品危機的加劇背后其實還有政策上的加持,尤其是當政策發生大轉變時。奧巴馬上臺后,頒布了2010公平量刑法,核心內容竟然是大幅降低海洛因持有等相關犯罪的處罰,增加在治療,戒毒上面的投入。他的理由就是剛才說到的,尼克松搞的毒品戰爭不成功,毒品問題沒下降,反而監獄擁擠,國家花錢無數。
當然你會發現這個就是共和黨和民主黨政策的一個巨大不同,以尼克松為首,鐵腕戒毒的基本都是共和黨總統。
而上一個同樣提出放開刑期,合法化大麻的美國總統是卡特,也是民主黨的,克林頓雖然也積極參與國際禁毒,但也主張加強治療等支持。
我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圖,奧巴馬上臺以前美國政府用于緝毒的預算一直在上漲,但奧巴馬上臺后就不再漲了,但是治療和防止的投入則大幅提高,基本和緝毒的預算持平。這個政策方向的巨大改變也很難說不與支持他的選民有很大關系啊。
黑人和拉丁裔少數族裔是毒品危機中受害比例最高的,也是因為毒品入獄最多的。而且在美國支持使用毒品的大有人在,舉個例子近年老人中吸毒比例提高,為什么?因為當年的嬉皮士都老了。奧巴馬的政策轉向后,美國監獄人數下降,同時販毒涉毒持有毒品的機會成本降低,剛才說到的鴉片危機的第二第三波也接踵而來。
所以,是誰的責任?
就這樣,多種原因之下,到了2016年,只占世界人口5%的美國,鴉片的消耗卻增加到了全世界的80%。
從1999年到2020年,美國每年鴉片過量的死亡人數增加了41% ,從1999到2021年,美國總共有64.5萬人死于鴉片過量,2022和2023年每年因為毒品過量死亡人數都在10萬以上。
對于美國來說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國會的一個報告,認為2020年,毒品對美國經濟的打擊已經占到了美國GDP的7%,相當于1.5萬億美元。
誰的責任,無良貪婪的醫藥企業,被利益捆綁的醫藥系統,拉票至上的黨派和政府,還有毒梟扎堆的鄰國,誰都脫不了干系。
美國現在似乎還沒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案,但還會有人繼續死去。結尾分享一組圖,看看毒品帶走了什么。也歡迎評論區給我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我們下期見。
*原視頻 19:56 卡特總統應為民主黨總統,此處為口誤,特此更正。
文中非原創視頻截圖且未標明出處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所有
「商業偵探佳」系列視頻
系三橙傳媒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點擊閱讀原文,回顧視頻「全球芯片競賽意外贏家?深挖東南亞硅谷的經濟版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