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走也行,您去哪兒,我跟著去哪兒!”。
1984年,河南洛寧縣,一位名叫陳云的85歲老保姆,向主家辭行,誰料,卻遭到主家所有家庭成員的集體反對。
主家的大兒子余俊朝,在挽留陳云無果后,更是紅著眼睛對她說,她去哪里,他就跟著去哪里。
余俊朝的話,讓陳云老淚縱橫:“老婆子都85歲啦,年老體衰的不成樣子啦,啥活兒也干不了啦,你們還留著干什么呀?”。
“您為這個家操勞了21年,我們兄妹4個都是您一手帶大的,如今您老的動不了了,我們來給您養老!”。
余俊朝的話,讓陳云老淚縱橫,拗不過余家人的強烈挽留,她只能答應留下來,但卻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從此以后,絕不再要余家一分錢的工錢!
見陳云終于答應留下來了,余家的女主人王桂蘭和丈夫余仁錦相視一笑,還是兒子有辦法!
比起兒子余俊朝,王桂蘭更希望陳云留下來,因為見陳云第一面,她就倍感親切,從小沒娘的萬桂蘭,就情不自禁喊了陳云一聲:“娘!”。
陳云是河南洛寧縣回族鎮人,出生清朝末期的一個普通農家。
和當時大多數女孩子一樣,陳云沒上過學,目不識丁,從記事起就跟著父母下地干活,幫著父母燒水做飯,看管更年幼的弟妹。
19歲那年,父母給陳云張羅了樁婚事,把她嫁給了一個同樣貧寒的農村小伙。
雖日子過得清貧,但夫妻恩愛,陳云也有過一段短暫的幸福時光,可惜,成婚多年,陳云都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即便丈夫多次帶她四處求醫問藥,依舊于事無補。
沒有孩子,成了陳云夫婦心頭的一根刺,也讓陳云成了村里人指指點點的對象,更令陳云痛苦的是,在40來歲時,她的丈夫就英年早逝,拋下她一人孤獨的活在人世間。
丈夫死后,陳云回了娘家,雖然兄嫂子侄都對她很好,可那是舊社會,娘家人也困頓啊,陳云也不能坐著吃閑飯不是?
至于再嫁,這個就更不可能了,舊社會的男人娶妻,都是為了開枝散葉,一個不能生育的女人,誰要?
無奈,陳云開始了四處漂泊打工的日子,只要能養活自己,陳云對工作從來不挑剔。
洗洗刷刷的活計她干過,縫縫補補的活計她也干過,甚至給人當長工,在工地干苦力這樣的體力活,她也干過!
很快,陳云孤身一人在外艱難求生的事情,就傳到了她娘家人和婆家人耳中。
兩家人都對她心疼不已,多次托人捎話,甚至親自來找她回家,但都被陳云拒絕了,因為她不愿意成為別人的累贅,就這樣,陳云在外打了20多年工。
到了五六十歲,陳云的身體開始衰弱,她開始思考老年生活該怎么過,思來想去,她覺得干保姆就挺好。
一來,這個活兒相對輕松一些,二來,當保姆可以給別人看小孩,這對于沒有生育能力的陳云來說,也是一種慰藉。
1959年,陳云找到了第一份保姆工作,那就是給一個遠房親戚的女兒看孩子。
到這個親戚家時,她正在坐月子,陳云像個慈祥的老母親一樣,照顧著這對母女。
她的細致入微,很快就贏得了這個親戚的認可,尤其是對嬰兒的照顧,更是讓這個親戚贊不絕口。
在這個親戚家,陳云愉快的度過了4年,也體驗了4年當“母親”的感覺。
可惜,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1963年,這個親戚和孩子不需要陳云照顧了,就提出要辭退她。
當時,陳云眼里的失落和不舍,怎么都掩飾不住,親戚見狀,也是感慨萬千,于是,她就幫著打聽,哪里有人家需要保姆看孩子。
在親戚的介紹下,陳云來到了王桂蘭家。
到王桂蘭家時,王桂蘭剛剛生產6天,身體虛弱的她,躺在床上動都動不了,而她在縣政府上班的丈夫余仁錦,又忙于工作,無暇照顧她。
見王桂蘭狀態不好,陳云立馬包攬了所有家務,洗衣、做飯、洗尿布、照顧產婦、照顧嬰兒,都是陳云一個人做。
看著陳云在家里忙前忙后,王桂蘭心頭生起一股暖流,她從小沒媽,從來沒有體會過長輩無微不至的照顧,因此,她情不自禁的喊了聲:"娘!"。
見王桂云這樣叫,陳云是連連擺手,說自己只是個保姆,當不起這樣的稱呼,王桂蘭也沒強求,只是滿眼感激的看著陳云。
生產之初,王桂蘭奶水不足,這可急壞了陳云,愁的她是整夜整夜睡不著,四處打聽下奶的藥方。
不僅如此,王桂蘭發給陳云的工資,也被陳云拿去買雞蛋、排骨,給王桂蘭補身體。
王桂蘭埋怨陳云,不該花自己的工錢,陳云卻笑道:“分什么你的我的,養好你們母子的身體要緊!”。
這話,更是讓王桂蘭熱淚盈眶,更覺得陳云的到來,彌補了自己缺失的母愛。
陳云到她家的第二年,王桂蘭便開始叫她媽媽,無論陳云怎么勸,她都是這樣叫。
陳云對這個家的付出,丈夫余仁錦也是看在眼里的,很快,他也改口了,改叫陳云媽媽。
雖然陳云還是“不敢擔”,但所有人都能看出來,她老人家是真的很開心。
在陳云的悉心照料下,王桂蘭的長子余俊朝平安長大,但他們夫婦卻并未辭退陳云,一是處出感情了,二是王桂蘭又接連生了2個兒子,1個女兒,還需要陳云照顧。
這4個孩子,都是陳云幫忙帶大的,陳云也一直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孫子、孫女看待。
夏天的時候,她會用芭蕉扇哄著他們入睡,冬天的時候,她會用火盆把被窩烤的暖烘烘的,再讓孩子們上床。
在特殊年代,王桂蘭夫婦撫養4個孩子很吃力,日子過得緊巴巴,為了不讓孩子們受委屈,已經70多歲的陳云,經常帶著孩子們去野外拾柴禾、挖野菜,給孩子們補充營養。
對于陳云這位“奶奶”,孩子們都很親近,一放學,就奶奶奶奶叫個不停,晚上也要挨著奶奶睡。
而陳云的工資,也幾乎被這4個小家伙“騙光”,一發工資,她就會帶著他們上街,給他們買各種好吃的。
轉眼時間來到1980年,王桂蘭的長子余俊朝已經17歲,高中畢業后,他選擇入伍參軍,報效祖國。
當時,國家正在跟越南打戰,余俊朝的親奶奶不放心,特意從老家駐馬店趕來送行。
可令一家人沒料到的是,臨走時,余俊朝沒有抱親奶奶,反而是抱著陳云這個“奶奶”,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
轉眼又過了4年,余俊朝退伍回家了,此時,他的三個弟妹,也都長大了,生活能自理了,不需要陳云照顧了。
年老體衰的陳云,感覺自己沒待在余家的必要了,而她在家中的侄兒侄女們,也不愿陳云再在外面奔波,想把她接回家里安度晚年,于是,陳云便向余家請辭。
可余家一家6口,都不愿意陳云離開,這才發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盛情難卻,何況一起生活21年,陳云對余家也是感情深厚,于是她就留了下來。
從這時候起,陳云不再是余家的保姆,而是余家的“老太君”,王桂蘭夫婦,像女兒女婿一樣照顧她,給她端茶倒水,給她洗衣做飯。
孩子們回家,也會給陳云帶各種好玩的、好吃的,又一點點把陳云花在他們身上的錢,給“還回來了”。
可是,開始享清福的陳云,卻并不太開心,因為……孩子們都長大了,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他們一走,家里冷冷清清。
看出了老人的失落,余俊朝四姊妹商量后,就輪流把家里的小孩送過來,讓陪奶奶玩耍,身邊有了小孩子,陳云臉上的笑容就沒斷過,成天樂呵呵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余家有這樣一位老人,讓他們的親戚朋友們都羨慕不已,當得知余家4兄妹的婚禮,都是陳云主持的,他們就更羨慕了。
有不少人結婚時,也想請陳云主持,沾沾老人家的福氣,開始的時候,余家兄妹是欣然同意,但到了后面,他們是直接拒絕,因為奶奶上年紀了,他們不想她再操心這些事情。
1992年,王桂蘭的丈夫余仁錦離開了人世,因為傷心過度,王桂蘭病倒了,已經93歲的陳云,成了余家的主心骨。
她一面要指揮孩子們操辦喪事,一面還要安慰陷入悲痛的王桂蘭,她對王桂蘭說:“人總不能長命百歲,活著的人,總要好好活下去!”。
1999年,王桂蘭百歲大壽,余家人齊聚一堂,為老人祝壽,開心至極。
在壽宴上,還鬧出了一場“風波”,起因是一個曾孫說自己長大了,要把老奶奶接到自己家住,其余孩子聞言,開始“爭搶”老奶奶,直到王桂蘭出面,才算是平息了一眾小孩的爭吵。
見自己老的都走不動道兒了,還有這么多人爭搶,陳云是開心至極。
百歲之后,余家人就開始重新從1歲給她計壽,陳云成了“老小孩”。
2002年,“3歲”的陳云,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壞了膝蓋,這可心疼壞了余家人,王桂蘭和幾個孫媳婦,輪流照顧陳云的飲食起居,輪流給她按摩,陳云身邊24小時不離人。
曾孫、曾孫女們雖然年紀小,但也一個個跑來照顧老奶奶,這個給她端飯菜,那個給她端洗腳水,還有曾孫主動請纓,背她出去曬太陽。
孩子們的孝心,讓陳云心里暖洋洋的。
陳云摔了一跤,同樣心疼的,還有她的娘家人,他們離余家也不遠,聽說姑姑住院,立馬趕去醫院看望。
陳云的侄子侄女們,日子過得也不錯,他們無數次上門,要把姑姑帶回去自己撫養,但都被余家人一次次攔了下來,兩家人都想給這位“老太君”養老送終。
可惜,陳云的侄子侄女們,每次都是“客場作戰”,每次都爭不過余家人,只能扼腕嘆息。
余家人反哺老保姆陳云的事情,在洛寧縣廣為流傳,2009年,他們一家被評選為“十大真情人物”,此時的陳云,已是110歲高齡。
陳云照顧余家四姊妹21年,余家反哺她25年,這份真情,實在令人感動,但更令人感動,是陳云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四十來歲喪夫,無子無女,卻能笑對人生中的苦難,在舊社會中自力更生,不得不說,這是一位偉大堅韌的女性。
衷心希望處在人生低谷的朋友們,看完陳云的故事,在感動的同時,也能從陳云身上汲取一份動力,往后的日子能越過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