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深圳下調了最低首付比例及利率下限:
首套首付由30%下調至20%,首套商業利率由-10BP調整為-45BP,二套首付比例由40%下調至30%,二套商業利率由+30BP調整為-10BP。
前一天,上海也下調了最低首付比例和利率下限。也就是說,除北京外,全國范圍內出現了一二套利率倒掛現象。
大部分城市的二套利率,低于2016-2019年上車的首套利率,妥妥的高位罰站,新時代的中國好韭菜。
他們買在了最高點,利率也站在了最高點,不僅如此,提前還貸還得持續排隊。這波人群還有一些特點,他們大多數是曾經風口行業的人才。
也就是說,他們還很有可能是在2020后被裁、被失業、被降薪的那一波人。如果他們沒有斷供,大概率也被稀釋了曾經的財富,或者是掏空了6個錢包。
最慘的就是還被停工的人群,只能默默祝福這波人群可以被“保交樓”。
從邏輯上來講,現實是殘酷的,自己的做的決策肯定要對自己的負責。
但對于置業這件事,我一直認為“房住不炒”的邏輯是對的。既然這個邏輯是對的,那房產應該具備特定的屬性。
價格由市場主導,由供需決定。
首付是調節機制,用來運作準入門檻,我認為沒有問題。
但動態利率和周期性的利率政策,是我一直反對的政策,也是我認為并沒有滿足“居者有其屋”的初心。
我的讀者都知道,利率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一種“稅”。
因此,建立全國性統一的利率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首套的利率支持,不應該受到購買時機、購買區域的限制。
拉平全國范圍的首套利率,是利國利民的政策。
我們作為“大家長”式的經濟主體,這種邏輯更有必要,真正意義上照顧每個“居住有其屋”選擇生活城市、選擇置業的權利。
利率的公平性,才是居者有其屋的落地表現。而不是一場“徒有其表”的口號,更不是一場“利稅”的思路。
如今的首套利率差,最高達到0.9%,百萬按揭差距有510元。
以首套戶均100平為例,30%首付比例對比,新貸款和存量貸款中: 北上深的按揭差額會達到約2400元;其它二線城市的按揭差額會達到900元。
當真是不小的差額。
也許時代賦予了這波人歷史的使命,需要讓他們背負最高的房價、最高的利率、最重的工作壓力。
但后人不會是傻瓜。
歷史會記住他們,為財政和經濟做出重大貢獻,但他們也被打上了“護國使者”的標簽。
如果把地產理解為支柱產業,我不懂未來的歷史會如何書寫的他們,但有一點不會改變。
我們不會像日本一樣有“失去的三十年”,但他們注定,成為了時代的塵埃,注定成為“三十年的失敗者”。
共同富裕,任重道遠。
學習強國,走進新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