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上一篇文章,橫掃浙江古董市場,撿漏東漢石刻佛頭,彌補國內收藏界空白,文章發表以后,評論區褒貶不一,有的收藏家認為是新的,有的收藏家認為是宋元胡人,也有收藏家認為只是明清時期普通石像,只有小部分收藏家認為,屬于典型東漢風格佛像,佛頭斷代迷霧籠罩,各說各理難以服眾。
那么為何會造成如此大爭議,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目前為止,國內收藏界并無漢代立體佛像出現,這尊佛頭的出現,嚴格意義上來說,屬于填補國內收藏界空白,任何事情,從零到一,都是最艱難的,也是最具爭議。
鑒于此,如上所見,游學連云港孔望山,對照漢代石刻造像,力求撥開云霧,巧遇東漢石象,這是目前已知,世界體積最大最古老東漢時期石象,石象之上攀附御象師,外藩造像風格,半月耳,圓帽,杏仁眼,闊嘴,漢沿帽,小棕發翹頭,由此可見漢代外藩造像形象,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御象師形象與撿漏所遇東漢佛頭相對照,除了頭頂略有不同,其余從工藝水平,鏨刻風格,人物特征,磨損風化可以說一模一樣,具有極高的同時代特征,兩件造像可以確定為漢代同期,外藩人物造像同用風格手法。
進入東漢孔望山摩崖石刻群,這是目前為止,國內已知最早佛像群,如上圖所見,摩崖石刻佛造像與御象師也具有極高的相通之處,杏仁眼,闊嘴,半月耳,特別是半月耳,目前所見,只見于東漢時期外藩人物,這是北魏唐宋時期所不存在的,這也是東漢外藩人物標志性特征。
游學至此,撰述學術論章,對于許多收藏家來說,對于佛學界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自此,我們基本可以判定,漢代外藩佛像人物初印象,也由此可以判定,漢代本土佛像與外藩佛像之間區別,這便是我們,收藏研究藝術品意義之所在,鼎禮叩佛,善哉善哉!
方葉之
一線實戰收藏家
古玉收藏苦行僧
實戰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