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達)2023第四屆國際米食味品鑒大會中國賽區總決賽中,“響水”大米憑借強大的實力勇奪第一,令位于牡丹江畔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黑龍江省寧安市上官地村再為世人所矚目。而作為寧古塔當時最早的先民群體——劉氏家族,他們在上官地這塊黑土地篳路藍縷、開山斬草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劉氏譜書封面
觸摸著寫就于偽滿洲國康德十一年(1945年)七月十五日的《東滿總省寧安縣東京城上官地屯——劉氏譜書》,方塊文字上的歷史余溫徐徐傳遞過來,如無聲的影像流淌著過去古老的傳奇與歲月的滄桑。
劉尚隆戍邊寧古塔
《劉氏譜書》第四章內容是《源流記略》敘述了劉家來到寧古塔后的數代傳承。
大清王朝定鼎中原的熊熊大火已漸漸熄滅,而在齊魯大地“人煙稠密,土地缺乏,關于人民日常生活礙難維持,并兼國內盜賊蜂起,百姓不堪其擾”的頑疾卻愈演愈烈,蒼穹之下的山東黎民苦矣。
清朝康熙四年,政權已穩固的大清國繼續頒布關東移民實邊令,曾為生活所困、流離四方現已歸鄉的貧苦農民劉尚隆仿佛看到了生活光亮,他毅然而然地決定離開故土山東省青州府昌洛縣城東郭七劉屯村,報名去龍荒蠻甸的寧古塔戍邊,這似乎是他謀求活路的唯一選擇。
在私塾讀過五年書的劉尚隆攜家帶眷跨越萬里關山,經過近兩個多月的艱苦跋涉,終于抵達了“苦寒之地”人跡罕至的寧古塔。目的地到了全家人的心卻涼了,心中的所有幻境破滅,當年的寧古塔不僅是人跡罕至而且更是無比荒涼,一種上當受騙的委屈涌上變冷的心頭,那種寒冷如在全身抽打的東北風。
既然戶口已遷移到寧古塔,再想遷回山東,難度好比登天。寒冬臘月里,劉尚隆匆忙安頓好家人后,便開始在寧古塔販賣毛皮為生,利小貨少賣貨的微薄收入,滿足不了一家人日常開銷,他們的生活漸漸難以為繼。
康熙七年寧古塔成立十三官莊,劉尚隆一家決定離開塔城,帶著民籍到寧古塔上官地的官莊里墾荒地、納官糧,做一個“官田佃戶”。
當時,天遙地遠的寧古塔生存環境相當惡劣,因地處極邊,故而人煙稀少、天氣極寒、時有猛獸出沒。其生產力水平遠遠落后于中原,在漢人沒到塔城之前,本地人竟然不知道有棉花存在,嚴寒季節在他們當中“富者緝麻為寒衣,搗麻為絮”,貧者則穿著簡易制作的“狍、鹿皮”衣,所使用的鍋、碗、瓢、盆等器皿都是木制的,鮮有人使用鐵鍋。在商品交換活動中,極少使用銀錢,許多人“竟不知五銖、半兩為何用”,通常以“以貨易貨”為主,新到的中原人感慨,寧古塔較中原落后三百年矣。
同糟糕的生存環境相比,安插在寧古塔官莊的當差之人所遭受的苦難,更是苦不堪言。
清朝初期,被清廷流放寧古塔二十三年的大詩人吳兆騫,在寫給母親及家人的第十二封家書中提到了官莊人的境遇:骨瘦如柴的莊丁們,“一年到頭,不是種田,既是打獵、燒石灰、燒炭,并無半刻空閑日子。”莊丁每年要完成這些定額,上交糧二十石、柴草三百捆、一百斤的豬一頭、木炭一百斤,另外還有“官炭三百斤,蘆一百束。”“一到種田之日,即要親身下田,五更而起,黃昏而歇。至若打圍,則隨行趕虎狼獐鹿”。這樣的艱難困苦令人無法忍受,一些人寧愿冒著凍死和被野獸吃掉的風險,也要逃離寧古塔。
據劉氏家族的后人講,他們的祖先劉尚隆在寧古塔上官地并不是官莊的普通莊丁,而是租借官莊土地的“官田佃戶”,盡管勞動強度要低于莊丁,生活待遇也遠超官莊人,可地無一壟房無一檁“家中的所有財產,悉作官物”的一貧如洗,也是他們要面對的。
那時,上官地有尤姓、那姓兩家旗人(旗人是滿族人別稱,尤、那姓氏族后人現仍居住在寧安縣西部江沿村)和幾戶人家,當他們見識到劉家人用一輛破牛車,只拉著一個裝破爛兒的小柜子來到本地時的窮困潦倒,對比之下的自傲心滿滿,鄙夷不屑地稱新遷來的人家是“小柜子劉家”。
“小柜子劉家”代表人劉尚隆,身下只留有劉福元一個獨子,直到孫子自興、自旺、自岐、自寶接連降生人間后,劉家的人丁才逐漸興旺起來。
胸有詩書的貧困農人劉尚隆自然不會在意別人的白眼,他秉承耕讀傳家的祖訓,盡管家中的日子過得雖然很清苦,但是家庭男丁都要送到私塾去讀幾年書。劉家的后人也遵照祖訓送孩子讀書,子孫當中沒有“睜眼瞎”的。
傳宗接代的孫子們漸漸長大成人后,劉尚隆命兒子劉福元將在官屯周邊自家開墾的少許土地,從東到西分成四等份留給孫輩,大孫子在東,二孫子、三孫子、四孫子逐個向西排開,至此,由齊魯來到寧古塔求生的劉尚隆家族,在異鄉寧古塔上官地屯終于生根發芽,并以劉家孫輩最初的四大支系為基礎,在數百年之后形成了枝繁葉茂的千人大家族。
劉家第四直系
未完待續……
上官地官莊佃戶劉尚隆的后人在寧古塔扎根后,經過數代的打拼,如何建成劉家大院,請待下回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