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板招聘了一個女員工,員工在做自我介紹時,說自己是農村人,小時候干農活,很能吃苦,干活不怕苦不怕累。
入職后,時間不長就離職了。
老板說,她理解的苦,和我們理解的不一樣。
她吃得了身體的苦,吃不了事業打拼的苦,吃不了離鄉背井的苦,吃不了業績落后于團隊的苦,吃不了學習的苦,吃不了被客戶拒絕的苦。
可見,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人對吃苦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
對于孩子來說,比上一輩,是要吃更多的苦。這個苦來自于學習壓力,來自于貧富差距的加大,來自于時代變化速度加快產生的與上一輩的鴻溝越來越深。
記得我們小時候,很多情況下能借助父輩的經驗教訓,但是,現在的孩子有幾個愿意聽你說教的。走入社會也是一樣,以前下班后可以三三兩兩去消遣;現在 996,下班恨不得早點睡覺。
總的來說,現在比之前吃的苦,應該是更多了。
70-80后是吃的物質缺乏的苦,現在年輕人吃的是精神壓力以及沒有自由時間的苦。
70-80后放學回家還有各種活動的時間空間,哪怕幫家里干活也不用謹小慎微,不用擔心別人給你打分給你壓力。即使有父母監督,也是一對父母看著多個孩子,相對自由。
物質條件的苦,成年以后可以彌補一部分。精神壓力和沒有自由時間,是心理不健康的誘因。童年快樂生活的缺失,可能成年以后遇到挫折時,缺少心理韌性的儲備。
現在年輕人的苦,在于依靠個人努力,很難實現在城市里面買房成家。但是你一看網上各種信息,好像有錢人比比皆是。這樣一對比,就感覺自己很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