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重要還是上課重要?學校的答案是,上課更重要。
最近,6月16日,南方醫科大學一位教師,因救死扶傷受到處分,給這個涉及天理人倫的問題交出了答案。
上個月,南方醫科大學的俞莉教師,在兒科分管患兒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死亡風險高的情況下,緊急處理疑似腦出血的病情。未曾想,因此導致上課遲到,被認定為嚴重的教學事故,罰了錢,吃了通報批評,還取消了評優評先資格。
常理來看,這事用“以人為本”或者“生命至上”之類的措辭,足以作為指引醫生執醫的綱領。即遇到突發情況,當然應該優先保證個體的生命權益,履行自己作為一名醫生的天職——有什么事兒能比救人更重要的?
可“人本”在日常情況下經常會遇到兩重性:一方面,老師是大夫,救死扶傷是她責任和使命;另一方面,大夫是老師,學生也是人,學生的授課權利,正常得到教育的要求也不應該被忽視。
兩邊都是本,哪個本才是“真本”?
其實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在教學醫院身上。
為了讓實踐和教學不脫軌,規培只是醫學生入門級的煎熬。醫學上成長之路坎坷,吃過咽下了苦,后面還會有更多的苦。
當臨床和教學兩頭都要抓的時候,雙重使命就成為醫生“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擔子,壓得扁擔搖搖晃晃。更夸張的是,不少大學附屬醫院日常更是“三位一體”,臨床和教學之外,還有明確的科研任務指標。想把諸事都處理得盡善盡美,只能將壓力下放到教師身上。
而這份離譜處罰,無非是教學醫院在高壓環境下,行政崗位和技術崗位二者碰撞出的一顆小火花。
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越強壓的區域,規則和責任意識就會越強。為了確保針順利落在點位上,則需要大量人力督場,他們需要隨時揮動鞭子,監督一線落實情況。必要時,還需要殺雞給猴看。
從這個角度看,出具懲罰措施的行政人員未必真有錯。在他們的職業和規范框架內,照章辦事本就是天職,法外容情,規外變通本不在他們的工作要求內。所以他們認真地寫上,“為了搶救病人并非故意為之,且俞莉老師在問題處理完后及時到達教室,將授課內容妥善安排,順利完成了授課任務,未造成不良影響。”然后,繼續堅持對老師作出處罰。
這種剛性思維引領的行為路徑,類似《悲慘世界》里面的沙威警官,自從假釋時見過了主角冉阿讓后,便對其窮追不舍,在星空下發誓永不放棄追捕,同時抒發自己對所謂的“法律”與“正義”的忠誠。
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規則就是規則。當所有人都會言之鑿鑿說道,搶救病人是天大的事兒的時候,他們也會堅持,遲到本身也不對,按照規章已經預留好了應急機制,這位老師應該先電話報備,此后緊急啟動教學備案。
這讓我想起1921年,一位年輕姑娘赴上海參加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自主招生,因在考場救助一位中暑暈倒的女生而未能完成最后的英語考試。就在姑娘以為自己從此與醫學無緣時,收到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考官認為:“我們協和醫院可以培養無數具有優秀醫學技能的學生,但卻不一定能夠培養出具有優秀醫德的學生。”
這位姑娘,就是后來被譽為“萬嬰之母”的林巧稚。
剛好一百年過去了,真沒想到,這件事竟然會發生在南方。
我甚至不好說,這是一種歷史的倒退,而是看到了四面的墻。墻里的角角落落里,塞滿了疲憊的醫生,也塞滿了督場的人。
畢竟,醫生只用搶救病人,行政后勤需要考慮的東西可就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