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月亮
每晚八點四十 陪你看世事
中專姑娘姜萍,拿了全球數學競賽的12名。技驚四座。
我前幾天寫她的故事,在一個點上卡住了:
她成績不錯,中考621分,超過高中錄取線100多分。
卻去讀了中專。
為啥做出這個不合常理的選擇?
各方說法不一。
鄰居說,因為她家窮,讀不起高中。而那所中專免學費,還有補助。
但爸爸說,家里雖不富裕,高中還是供得起的。姜萍選中專,是和姐姐商量著定的。他在外面打工,沒參與。
姜萍的中專校長說,因為姜萍姐姐在這所學校,覺得不錯,姜萍又喜歡服裝設計,就來了。
那么綜合起來,應該是這樣:
1.姜萍家不富裕,雖然上得起高中,但花錢也頭疼,而那所中專免學費還有補助。
2.姜萍能上的高中一般。
3.姐姐認為那所中專不錯,姜萍也喜歡服裝設計,覺得去學這個也挺好。
乍看也合理,但這其實是個錯誤選擇。
你看姜萍的情況——
1.她聰明,愛學習。
2.她明確說自己的理想是上一所好大學。
3.她家雖然窮,但還是供得起她的。
這樣的孩子,該上高中還是中專?
當然是高中。
原因也有三:
1.就算是普通高中,師資力量和學習氛圍也比中專好多了。
而且如果在高中展現出數學天分,有很多競賽可參加,更容易被看到(韋東奕就這么出來的)。
2.中專能升的大學很少。姜萍能選的只有三所,最好的是常熟理工學院,而姜萍的理想是浙大。
3.如果走普通高考,中專學生又要花很多精力學技術(姜萍就要熨衣服、踩縫紉機),不能全力拼成績。
可惜這些,姜萍報考時都不太懂。
甚至姐姐已經讀完了中專,也還是不太懂。
這可能就是窮人家孩子的悲哀。
在人生大方向上,父母的認知不夠,不能給孩子明確引領。
而十幾歲的孩子,從小就在混沌中長大,到了關鍵時刻也沒有明白人指路。
靠著自己幼稚粗淺的判斷,很容易選錯路。
這樣的悲劇很多。
尤其我們這代人。
父母的視野、閱歷大多有限,不了解人生上升路徑。
全靠我們自己懵懵懂懂地悟,左奔右突地闖。
可能到四五十歲才想明白——
當年那樣就好了。
但是早就晚了。
咱是不能回去改命了。
但不妨想想怎么做個好父母,讓自己的娃少走些彎路。
我們之前總結過“好父母的5個標準”。
不一定完善,僅供大家參考:
1.愛孩子。
2.尊重孩子。
3.懂基本的養育常識,讓孩子身心健康。
4.了解基本的社會上升路徑,能給孩子指條明路。
5.自己有一定實力,能助孩子一臂之力。
最后兩點比較難,但很重要。
值得我們一起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