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垂垂老矣的“少帥”張學良移居美國,他與著名史學家唐德剛閑聊時,曾談及關于楊宇霆之死的更多細節。
張學良說了這么一句話,令唐德剛記憶猶新:“我原先從不迷信,但是在楊宇霆之死這件事上,我卻信了……”
楊宇霆生于清末的遼寧沈陽,其父輩祖輩都歷經過闖關東。由于家庭貧困,楊宇霆從小就養成了性格獨立的品格,在學業上更是過目不忘,被老師奉為“天人”。
雖說家境貧寒,但憑借著穩重的處事風格和過人的才學,楊宇霆居然考取了秀才。當他想更進一步時,清政府卻突然宣布廢除科舉,正式杜絕了天下學子“金榜題名”之路。
這些末代秀才唯一的出路就是跑去新式學堂,學習新文化。楊宇霆也不例外,他與一眾同窗學友一起來到奉天學堂,學習物理、化學、幾何、代數。
這些新文化與傳統的八股有著天壤之別,原先的優秀學子紛紛打起退堂鼓,但楊宇霆卻依舊堅持。日久天長,毫無基礎的他居然名列班級前茅。
畢業后,楊宇霆考取奉天陸軍學校,后被選派東渡日本,進入陸軍士官學校深造。除學業優秀,楊宇霆還與不少政要建立起聯系,就連孫中山先生都與他有書信往來。
學成歸國后,楊宇霆之前積累的人際關系發揮重大作用。他先是來到長春擔任陸軍第三鎮炮隊隊官,之后調入東三省講武堂擔任教官。又在師兄徐樹錚的關照下,前往北京擔任陸軍部科員,逐漸嶄露頭角。
同為東北老鄉的張作霖發現注意楊宇霆,委派他擔任二十七師參謀長。其實,楊宇霆雖然一直自稱“奉系元老”,卻根本無法與湯玉麟等人相比。
只不過,剛進入奉系的楊宇霆便得到張作霖的信任與重用。
為了不辜負大帥的信任,楊宇霆還把自己比作諸葛亮,把張作霖比作劉備,二人一定要共創基業。
往后數年,楊宇霆為奉系的發展壯大立下汗馬功勞。如1918年,楊宇霆得知直系北洋政府購買一批價值4,000萬元的軍火,要在秦皇島交貨。果斷向張作霖建議,應該立即“趁火打劫”。
張作霖反復權衡利弊,最終同意讓楊宇霆完成此事。結果,楊宇霆十分輕松地就將這一大批軍火帶回沈陽,這便是震驚中外的“秦皇島大劫案”。
據說,拉回來的軍火讓張作霖武裝七個混成旅。沒有這起“黑吃黑”的買賣,當時的奉軍根本成不了氣候。身為“頭號功臣”的楊宇霆,自然成為張作霖的心腹之一,
后來他又陸續為張作霖辦成幾件大事,這幾件大事辦完后,楊宇霆在奉系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誰都沒有料到,當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后,楊宇霆居然栽在了少帥張學良的手里。
自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后,楊宇霆力促東北軍破敵,實現了張作霖入主北京的夢想。
但他不清楚的是,自己已然樹大招風,受到許多人的猜忌與仇恨,其中就包括張學良的至交,東北軍元老之一的郭松齡。
彼時的楊宇霆備受張作霖恩寵,郭松齡根本無法與之抗衡。當張作霖意外身亡后,郭松齡不斷向張學良打小報告,稱楊宇霆愈發拿他這個少帥不當回事。
一次,有官員去找張學良請示工作,卻連門都沒有敲開,只好去向楊宇霆報告。
楊宇霆直接怒氣沖沖跑到張公館,抬腳就把門踹,大聲對著張學良喊道:“你再這樣下去,干脆抽大煙抽死算了!”
不僅如此,張作霖死后,楊宇霆儼然成為東北軍的一號人物,家里每日高朋滿座,云集各地政要。就連張學良有事也得親自上門拜訪,卻時常受到對方的冷落。
若楊宇霆只是單純的飛揚跋扈,張學良還能忍受。但經過一番暗中調查,少帥發現楊宇霆居然想利用日本人爬上“東北王”的寶座,他還覺得張作霖的死與楊宇霆脫不了干系。
這一切已經預示著張學良與楊宇霆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少帥想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徹底除掉這一心腹大患!
1928年,張學良經過慎重考慮,與南京國民黨政府達成《易幟協議》。同年底,國民黨政府委任張學良擔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楊宇霆卻沒有任何官職。
1929年初,日本人向張學良提出修建“滿營五鐵路”,張學良對此深惡痛絕,卻又不好明面發作,只好以外交辭令婉拒。
賊心不死的日本人,轉而拉攏時任東北軍總參謀長的楊宇霆與黑龍江省省長常蔭槐,用他二人的勢力牽制張學良。
據說,常蔭槐和楊宇霆沆瀣一氣,私底下瞞著張學良擴充軍隊,還偷偷地訂購了三萬支步槍。張學良得知此消息后大為惱火,更加堅定了除掉楊、常的決心。
1929年1月10日晚,楊宇霆、常蔭槐來到張公館找少帥攤牌,他二人語氣不善,再次向張學良提出要答應日本人修建鐵路的事宜。
張學良向他們反復強調自己不愿意與日本人為伍的想法,但楊宇霆甚至步步緊逼。沒一會,沖進來幾名衛士,以阻撓國家統一罪,對楊宇霆、常蔭槐二人執行槍決。
隨著兩聲槍響,楊宇霆、常蔭槐離開人世。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后,張學良遭蔣介石軟禁,20世紀90年代前往美國定居。
在美國期間,張學良結識了著名史學家唐德剛。在與對方聊天時,張學良曾提起過1929年1月10日晚,即殺害楊宇霆前的幾分鐘,他曾通過拋硬幣的方式決定是否如此行事。
起初,張學良定下的規矩是硬幣正面朝上則殺,結果三次皆為正面。此時的張學良已經有所猶豫,他又重新改變規矩,若硬幣反面朝上則殺,結果三次又是反面。
一向開明的張學良,此前根本不相信任何鬼神迷信。但六次一樣的擲硬幣結果讓張學良耿耿于懷,直到多年后仍然記憶猶新,向唐德剛講述此事。
張學良之所以會殺害楊宇霆,只有本人才清楚其中細節。
但不可否認的是,楊宇霆生前極力反對東北易幟,甚至在東北易幟當天,拒不參加集體合影。證明此人過于小家子氣,且犯下破壞國家統一的罪行。
從這點來看,張學良槍斃楊宇霆雖有些突兀,卻也合乎情理與法理。
參考文獻:
[1]張伏露.張氏父子關于東北路權展開的對外交涉——以“滿蒙新五路”交涉為例[C]//張氏帥府博物館、遼寧張學良暨東北軍史研究會.張氏父子與近代東北鐵路建設.[出版者不詳],2019:238-246. DOI:10.26914/c.cnkihy.2019.095664.
[2]書劍為酒.國家干城之材終為軍閥制度之殉 張學良為何突殺楊宇霆[J].坦克裝甲車輛,2018(22):53-55.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18.22.0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