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蘑菇心理 第3175天 】
前兩天看到一條讀者的留言:
“實用菌,為什么我和伴侶的關系很糟糕呢?總是忍不住跟他作,是因為我不愛他了嗎?”
我回復:“反倒是因為你很需要他。”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一切的煩惱都來自于關系。
我們越愛一個人,就越想要被對方重視,對他的需求也就越多,期待也會越高。
一旦對方不能滿足自己,就會感覺很受傷。這時,有的人就會有一些反向表達,比如用無理取鬧,冷戰等方式來希望伴侶關心自己。
有些行為看似是在將對方推開,但實際上在表達是想靠近:
我需要你愛我,看到我的委屈,理解我的不容易,幫助我解決困難。
那么在感情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反向表達行為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
喜歡“翻舊帳”
如果兩個人吵架了,就事論事倒也沒什么。
最折磨人的,其實是“舊事重提”。很多人搞不懂,明明已經過去那么久了,為什么這些小辮子總是被拿出來說呢?
跟對方道歉吧,他說你態度敷衍;說解決問題吧,他回:你早干嘛去了。
所以,我們難免會疑惑:之前自己的做法確實欠妥,可當時也已經得到了諒解,他是不是根本就沒有原諒自己。
實際上,伴侶翻舊帳并不是因為“過去”,而是因為“現在”。想解決的也不是過去的問題,而是眼前的問題。
有困難直接向另一半求助不行嗎?當然可以,要是足夠信任對方的話,有需求就能夠大方的提出來。
但要是對關系心存疑慮,對伴侶信心不足的話,求助就意味著很可能會失望。
所以,翻舊賬也是在試探對方的態度,考驗他的耐心。
還有一個原因是,“責任分攤”的心理。
意思就是,就算我沒有能力解決眼前的問題,那也不是我一個人的錯,是你有錯在先,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
即用這樣的說辭來減輕自己內心的負擔。
我們需要看到“翻舊帳”行為的背后,是另一半的無力感。
雖然伴侶表面上在指責,但其實他的內心很煎熬,因為他可能在獨自面對難以解決的問題。
“小謊成癮”
有的人倒也不是因為原則性的錯誤而隱瞞對方,而是在各種小事上不想說實話。
這就很容易讓伴侶產生困擾:
他到底是因為道德品質有問題,還是因為根本就不愛我呢?
之前看到一個段子說:
“如果對方在明知道你會不開心的情況下,還是做了讓你傷心難過的事情。那就不是錯誤,而是選擇,因為同樣的錯不會犯兩次。”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忽略了一點:
既然這樣的“選擇”成了一種習慣,那么它的深層原因是什么呢?
有的人愛撒謊,其實是在躲避“焦慮”。這種感覺,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他的原生家庭。
打個比方說,一個人在獨立之前,許多問題的解決需要依賴于父母。
有的父母雖然會提供幫助,但總會表現出一副憤怒,責怪,焦慮的狀態,甚至動輒打罵,那么孩子的內心會更加焦慮,因為他本該信任的關系,無法給予自己心理上的支持。
因此,為了不被指責,逃避焦慮,就變得很難再說實話了。
這種思維慣性。也會被復制到新的親密關系當中。
所以,如果你的伴侶說:“我沒有說實話/沒有告訴你,是怕你不高興。”不是原則問題的情況下,你大可以選擇相信。
他的內心其實充滿矛盾:很難信任親密關系,害怕被拋棄,沒有安全感,卻又無比渴望真正的愛。
關系中許多問題的根源,其實就是“信任”。
因此,重建信任感,是改善親密關系的關鍵。我們需要讓對方感受到,無論發生什么,都會與他共同面對。
然后,就是幫助伴侶建立信心。
不自信的人,是很難相信“看似普通”的自己會被真正愛著的。所以,我們需要多給伴侶一些正向的反饋。這種反饋不是“你很好,你很棒”等籠統的話,而是一些具體的點。
比如在翻舊帳的時候,我們可以順藤摸瓜的說:在處理xxx的問題上,你的想法比我要成熟的多,我最近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你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嗎?
這樣,不僅夸獎了另一半,還能讓對方有一個反思的過程。
多給伴侶一些肯定,增加其在關系中的存在感,這樣能幫助對方增加愉悅情緒,減少焦慮感。
教育家托馬斯·里考納說:“人際關系中,真正的親密關系,是要懂得他人。”
這種懂得,不止是發現對方的好。更多的是,即使看到了你的狼狽,但我依然想要擁抱你。
文 | 實用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