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酸(TBA)是在肝臟內合成與甘氨酸或牛磺酸結合成為結合型膽汁酸,然后被肝細胞分泌入膽汁,隨膽汁至腸道后,在腸道內細菌作用下被水解成游離型膽汁酸,有97%被腸道重新吸收后回到肝臟。如此循環不息。這樣能使總膽汁酸發揮最大生理效應。更可防止總膽汁酸大量進入循環中對其它組織細胞的毒害(總膽汁酸的PH值非常低)。
健康人的周圍血液中血清膽汁酸含量極微,當肝細胞損害或肝內、外阻塞時,膽汁酸代謝就會出現異常,總膽汁酸就會升高。
因此,總膽汁酸測定是一項比較敏感和有效的肝功能試驗之一。
預期用途
TBA是由肝臟分解代謝,能反映肝實質損傷。一旦肝細胞發生病變,血中膽汁酸濃度極易升高。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TBA結果明顯升高。與ALT進行比較,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兩項都較敏感,但肝硬化結果差異明顯:TBA陽性率高達95%。
因此,TBA測定用于監測慢性肝病價值很大,其測定方法簡單,是一項很有實用價值的肝功能診斷指標。
檢驗原理
膽汁酸與3α-羥基類固醇脫氫酶(3α-HSD)及氧化型β-硫代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Thio-NAD)發生反應,生成3-酮膽汁酸和還原型β-硫代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Thio-NADH)。
3-酮膽汁酸在3α-HSD和NADH作用下,還原生成膽汁酸及NAD+。測定生成物Thio-NADH在405nm的吸光度變化率,與樣本中膽汁酸濃度成正比。
膽汁酸測定對于診斷下列疾病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1.肝膽疾病
2.胃腸疾病
3.引起膽汁酸代謝發生改變的其它疾病
在研究各種疾病對膽汁酸代謝的干擾作用時,經常對生物標本進行嚴格的分級分離,并運用層析技術對各個膽汁酸組分進行詳盡的研究。但是,在臨床實踐中,大多數情況下,如對肝病的篩選,只需對總膽汁酸水平進行簡單的酶學測定。
因此集中討論血清總膽汁酸對肝系統疾病的影響,并對臨床觀察到的大便、膽汁、腸道抽取物等標本中的總膽汁酸病理水平進行討論,完全能滿足臨床上的需要。
肝膽疾病中的血清膽汁酸
1.急性肝炎
發生急性肝炎時,血清膽汁酸濃度急劇升高。通常情況下,發病初期迅速升高并達到峰值的膽汁酸幾乎與AST同時恢復于正常水平。但與其他臨床檢驗指標相比,膽汁酸水平恢復至正常進程比較緩慢,呈漸進狀態。
血清總膽汁酸對于跟蹤檢測病毒性肝炎病情很有價值。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康復期,餐后血清總膽汁酸水平是一個最靈敏的檢測指標。如果餐后血清總膽汁酸濃度持續升高,說明病毒性肝炎正在向慢性肝炎轉化。
2.慢性肝炎
由于常規肝臟檢查對慢性肝炎論斷的相對不敏感性,要評價慢性肝臟疾病(慢性持續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嚴重程度,就必須進行組織學檢測分析。但是,近幾十年來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血清膽汁酸水平可作為檢測慢性肝炎中肝損傷的一個敏感指標。
3.肝硬化
研究證實血清總膽汁酸濃度數值可以用來區分活動性與非活動性肝炎。血清膽汁酸測定還有助于對慢性肝炎的治療監控,并可以替代反復肝臟活檢實驗,減少病人的痛苦。
肝硬化患者由于膽汁酸貯存量減少,血清膽汁酸濃度升高,尿中硫酸化膽汁酸的排出量隨之升高。嚴重肝硬化患者,由于功能性肝細胞數量減少,使膽汁酸合成能力受到抑制。但是,中等程度肝硬化患者膽汁酸貯存量的減少,則可能是由于膽汁酸合成調控發生缺陷引起的。肝硬化時,盡管膽汁酸合成總量有所下降,但是血清膽汁酸水平仍然升高,這可能與肝細胞受損、肝實質細胞數量減少以及門靜脈系統分流等因素有關。
肝硬化各個不同時期血清膽汁酸濃度均有所升高,但以肝硬化后期最為明顯。
肝膽疾病中的血清膽汁酸
4.酒精性肝臟疾病
通常情況下,酒精性肝臟疾病患者的血清膽汁酸濃度明顯升高。與形態學損傷較輕的中度酒精性肝臟疾病患者相比,發生嚴重肝臟損傷的患者,如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膽汁酸濃度升高更為明顯。
5.膽汁郁積
已經發現,血清膽汁酸的定量測定可作為檢測膽汁淤積的一種靈敏、特異的方法。在發生肝外膽汁阻塞時,血清膽汁酸濃度顯著升高。大多數肝內膽汁淤積患者,如急性肝炎、初級膽汁肝硬化、嬰兒膽汁淤積、妊娠性膽汁淤積、肝癌、良性復發性肝內膽汁淤積患者,血清膽汁酸濃度均明顯升高。
6.兒科肝臟疾病
由于未成熟膽汁酸的代謝,新生兒血清膽汁酸水平明顯高于成人。發生新生兒肝炎及各種兒科膽汁淤積癥時,患者空腹膽汁酸水平均急劇升高。但是,測定血清總膽汁酸似乎并不足以鑒別診斷各種新生兒肝膽疾病。各個膽汁酸組分的測定,則不僅可為新生兒肝炎及其它各種不同類型的兒科膽汁郁積癥提供病理學指征,而且有助于對此類病癥病情進展、病理活性、治療反應跟蹤監測。
7.中毒性肝臟疾病
大多數常規肝功能檢測指標,如轉氨酶、γ-谷氨酰轉肽酶等,對中毒性肝臟疾病早期診斷極不敏感。但是,血清膽汁酸的測定對于肝細胞毒性物質引起的輕度肝臟疾病的檢測篩選頗有價值。
血清膽汁酸的測定,對于檢測肝細胞毒性藥物急性中毒患者的肝損傷,以及跟蹤檢測此類患者的肝功能均具有重要價值。在檢測肝細胞毒性藥物的治療劑量效應方面,血清總膽汁酸水平也是一項重要的檢測指標。
膽汁酸在胃腸疾病診斷中的作用
1.胃潰瘍
現已發現,膽汁酸由十二指腸回流至胃,在胃潰瘍發病機理中具重要作用。已經證實,膽汁酸可引起胃黏膜損傷,而膽汁酸回流則促使胃發生癌變作用。
正常情況下,胃液中不含膽汁酸,胃酸也不會使膽汁酸發生改變。因此,胃抽取物中總膽汁酸水平的測定可作為診斷十二指腸-胃膽汁回流的一項頗有價值的診斷指標,并可在胃外科手術患者的臨床檢測過程中提供重要信息。
2.小腸污濁綜合癥
小腸污濁綜合癥的主要特征是小腸細菌過度繁殖引起的腹瀉、脂肪痢、維生素B12吸收障礙。
小腸細菌過度繁殖者,膽汁酸代謝發生顯著變化。膽汁酸的降解率明顯升高,導致小腸抽取物及血清中的非結合膽汁酸水平急劇升高。
3.小腸炎疾病(節段性回腸炎)
節段性回腸炎患者末端回腸炎癥損傷,膽汁酸代謝隨之發生改變。節段性回腸炎導致回腸黏膜功能喪失,引起膽汁酸吸收障礙及腹瀉,結果使患者大便膽汁酸排出量升高,體內膽汁酸總貯存量減少。
樣本要求
1、樣本種類:標本為及時分離的空腹血清(肝素抗凝血漿)。血清中膽汁酸在4℃可穩定一周,-20℃冷凍可保存2個月。
2、樣本采集:常規靜脈采血約3ml,置于試管中,樣本采集后,立即密封送檢,嚴格避免溶血。
3、樣本干擾:對反應吸光度有干擾的樣本,包括溶血和脂血的樣本都可能影響檢測結果,遇上述情況建議重新采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