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曾是朱德元帥的警衛員,數次保衛朱老總躲過敵人攻擊,有力保障了中央高層領導的人身安全。他也是爬雪山過草地的長征英雄,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對待外人時,他總是說,自己叫馮自根,是山西晉城人。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其實是四川廣元縣人,真名叫昝長林。
那么,這位老英雄究竟有過怎樣的崢嶸人生?又為何要隱瞞身份與人打交道呢?
點個贊,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件事。
少年從軍
在昝長林的家中,至今仍然保留著一份退伍證明。這本已經有些泛黃的證明,不僅簽著革命將軍王近山河劉忠的簽名,還詳細寫著昝長林的籍貫信息。
通過上面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到,昝長林是四川省廣元縣人,三十年代初期就加入了紅軍部隊,一直到解放戰爭時期,才退伍返鄉。
已經105歲的昝長林,遺忘了很多前塵往事,但在講述起革命經歷時,仍然思路清晰。從他的講述中,我們大致可以還原出當時的情形。
1918年,昝長林出生在廣元縣一戶極為貧困的家庭中。兄弟姐妹共有八人,他是老五。孩子多,家里窮,這意味著他沒有什么讀書的機會,只能像哥哥姐姐們那樣,在才學會走路的時候,就去給地主家放牛割草。
那時候,中華民國雖然已經成立,但仍然保留著封建時代的“皇權不下鄉”弊端。窮山溝中,就是當地地主豪強們的大本營。作為最底層人民,昝長林一家只能過著受盡壓迫,朝不保夕的日子。有時候被欺負了,都不知道該找誰做主。
正所謂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稍微長大一點后,昝長林就開始思考,如何改變這樣的日子。恰巧,那時候紅軍路過廣元縣,和當地群眾展開了深入交流。
昝長林注意到,紅軍和其他部隊不一樣。其他軍閥部隊經過時,都是帶著敲骨吸髓的架勢壓榨老百姓。可紅軍不僅不拿群眾的東西,還主動幫助當地人挑水掃院子,看上去就像老百姓家里的孩子們,沒有一點舊軍隊的惡習。
那時候的他,還不懂得什么是子弟兵,只是覺得跟著這樣的部隊,一定能推翻壓迫。于是,年僅15歲的他,就主動到征兵處報名,要求加入紅軍部隊。因為身體健康,意志堅定,很快,小小年紀的昝長林,就成了四方面軍中的一員。
加入紅軍隊伍后,昝長林不僅學會了識字,還懂得了什么是民族大義。當時,日本人早已經發起九一八事變,搶占我東北三省土地。紅軍的力量雖然相較于其他部隊還很弱小,但并不畏懼日寇,而是在九一八當年,就立志要抗日救國。受革命思想影響,昝長林也幾位痛恨日本鬼子,一心想上戰場殺敵。
然而,加入部隊后,昝長林沒有等來殺倭寇的機會,卻等來了國民黨的圍剿。為沖破封鎖線,昝長林跟著隊伍中的老兵們一起,拿起能使用的一切武器,拼命和敵人作戰。并在這期間,積攢了大量作戰經驗,成了實打實的老兵。
突破封鎖線以后,就是我們熟知的兩萬五千里長征。長征之路并不好走,因為大多數地方都沒有人煙,部隊后勤幾乎斷絕。為了填飽肚子,沿途上的野菜樹皮機會被啃食殆盡,但仍然有大量戰士被活活餓死。昝長林清楚的記得,長征時,他們隊伍中一共有170多號人。可走完長征后,卻僅活下來了三十多號。其中大多數人,都因為饑餓和敵人的追擊,倒在了半路上。
昝長林雖然走過了長征,但也落下了一輩子的毛病。在爬雪山時,因為缺乏食物,他患上了雪盲癥,此后一生都有一只眼不太好用,到晚年時,更是幾近失明。
而比自然環境更惡劣的,還要數國民黨的追擊。在長征路上,昝長林參加了臘子口戰斗,在堪稱天險的地方,和敵人殊死搏斗,最后不僅沖破敵人包圍圈,還殲滅了敵人一個團的兵力。
短暫甩掉追兵后,紅軍隊伍得以加快腳步前進。最后終于在陜北落腳。
遺憾退伍
他是朱德元帥曾經的警衛戰士,也是走過長征路的老紅軍。他就是革命戰士昝長林。
到達陜北后,昝長林和戰士們短暫休整,接著就投入到了殘酷的抗日戰爭中。七七事變以后,日本打響大規模侵華戰爭,已經改編為八路軍的紅軍隊伍,更是立志要保家衛國。昝長林所在的129師386旅772團,就是抗戰中的一股力量。因為武器裝備不如日軍,戰士們就想盡辦法,在戰術上面轉劣勢為優勢,盡量以圍殲戰的手段,盡可能多的殲滅敵人,讓日寇不敢猖狂。
在娘子關南方村落中,昝長林兩次充上戰場,和敵人誓死搏斗,立下赫赫戰功。但在第三次和日寇作戰時,雖然也取得了勝利,但本人卻被敵人炮彈炸傷,不得不轉到延安后方療養。
養傷期間,昝長林仍然沒有忘記學習。不僅自己學,還要和戰友一起交流學習心得。
由于學習速度快,加上革命意志頑強,又有戰場上的戰績作證明。很快,這個優秀的年輕人,就被朱德總司令注意到了。等到昝長林傷好以后,中央將他派去位于洪洞的八路軍總部。在這里,昝長林成為了朱德總司令的警衛班班長。
擔任警衛班長雖然不用直面硝煙戰火,但一些看不見的危險和考驗卻無處不在。當時,有人多混跡到根據地的敵特,會拿著金條誘惑昝長林,希望他能說出情報,最好直接威脅朱老總人身安全。還有些人偽裝成老百姓,不斷往朱老總附近靠,準備尋找時機發動暗殺。
昝長林當然不會被這些危險和誘惑嚇倒。每當有人拿著金銀財寶來誘惑他時,他總是會在第一時間將敵人控制起來,交由相關部門審核處理。至于那些偽裝成老百姓的特務,也躲不過他的火眼金睛。
后來,朱老總需要橫跨幾個城市,到延安參加中央軍事會議。一路上,不僅要面臨山匪強盜的威脅,還要時刻警惕,會不會有人搞偷襲。畢竟,那時候毛主席和朱老總,都是國民黨通緝的“要犯”,為買這兩顆人頭,他們可是給出了天文數字一般的懸賞金。
好在昝長林時刻保持著最高警惕,帶領警衛班,一路保證了朱老總的安全。在這之后,更是多次出手抓捕敵特,有效保證了中央領導們的安全。
打仗打得好,警衛工作做的也好,這讓朱老總對他更加賞識。一段時間后,朱老總覺得,昝長林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如果僅僅是留在自己身邊做個警衛員,實在有些屈才。應該派去前線經過戰火磨煉,相信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指戰員。
在朱老總的推薦下,昝長林得以來到抗大學習。學習結束后,就進入部隊,擔任55團2營營長,率領七百多名戰士,重創太岳軍區附近的日寇部隊。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1944年,抗日戰爭即將結束的前一年,昝長林在一次戰斗中,不行被敵人炸彈炸傷,被迫轉移后方養傷。
因為根據地急缺藥品,所以治療手段比較簡陋。傷勢愈合后,昝長林股骨和腿骨仍然落下了嚴重后遺癥,很難再重返部隊執行作戰任務。
組織上再綜合考慮后,認為昝長林對革命事業立有大功,即便不能去前線,也應當調到后方參加文職工作。但昝長林在深思熟慮后,認為自己不能拖累組織,毅然決定退伍返鄉。
安度晚年
他曾是朱德元帥的警衛班長,一生立下赫赫戰功,卻在抗日戰爭勝利后,改名換姓扎根他鄉。
他就是昝長林。
1946年,養了兩年傷,卻還沒有完全恢復的昝長林,毅然決定脫下軍裝。離開部隊后,他本應該回到老家四川。但那時候的四川還是國民黨那個占領地,情況非常危險。無奈之下,他只好來到當初養傷的山西晉城杏林村。
在杏林村居住期間,昝長林仍然沒有忘記軍人職責,平日里經常會幫助村內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中一位姓馮的老人是烈屬,唯一的兒子在抗日戰爭中壯烈殉國。昝長林得知后,十分同情老人經歷,便主動給老人養老送終。老人暮年重獲送終人,自然欣喜不已,決定收昝長林為養子。
自這以后,昝長林就正式更名為馮自根。
因為有了牽絆,馮自根舍不得再離開這里。加上老家還有七八個兄弟姊妹給雙親養老,他沒有后顧之憂。于是就在杏林村扎根定居,娶妻生子。
此后幾十年間,馮自根老人一直守在這里沒有離開過。而國家也沒有忘記他的功績。在2008年之前,他每個月可以領到1100元左右的生活費,以及一些傷殘補助。從2015年開始,馮自根身為老紅軍的傷殘補助和生活費就漲了很多,全年可以領取八萬多元。
雖然在經濟上沒有后顧之憂,但馮自根年輕時留下一身傷,老了以后經常會遭受病痛折磨。他的左手被子彈打穿過,經過70年的勞作,掌骨已經嚴重變形,連握筷子都艱難。眼睛因為爬雪山時得過雪盲癥,患上了非常嚴重的白內障,且無法做手術。其中一只眼球失明,另一只眼睛也嘗嘗干澀、發紅。
至于身上曾經被炸傷的地方,更是經常疼痛,天氣稍微一變,就會發作。
但僅管如此,馮自根仍然保持著良好的心態,從不因為這些問題產生煩惱。如今,老英雄已經105歲了,仍然健在。
在這里,讓我們祝老英雄身體健康,晚年幸福。
以上就是本期全部內容了,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贊加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舉報/反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