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篇原創文章
盛夏,許多人會因為沒有食欲,而選擇水果代餐。更有一部分在減肥事業上奮發圖強、自學成才的小伙伴,選擇用水果代餐來速瘦炫夏。
在一個人人減肥的時代,水果這一類神奇的食物,若是沒能掌握正確的進食姿勢,不僅不能阻撓你頑強的食欲伸向各種花毛(花生毛豆)烤串的魔爪,反倒會讓你欲罷不能、越吃越圓。畢竟,人家水果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糖”,主打一個“甜”。若經過冰箱加持,美味疊加清爽,甜度buff加滿,咱們嗑甜上癮的大腦,不興奮才怪。
如果你剛好認為“水果熱量低,多吃也不胖“,狂炫一盆又一盆,瘋狂給大腦送興奮劑……咳咳,那就只能祝你“減肥愉快”嘍~
要想不被水果喂肥,你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就兩點:
在對的時間吃
掌握好“劑量”
吃水果的時間
如果你想控制體重,飯后吃水果是萬萬不可的。一頓飽飯后來一碗水果,并不能“助消化“。相反,會增加胃內消化負擔,以及這一餐的熱量負擔。晚飯后尤其要不得,除非你能做到吃完后,抹抹嘴就沖出家門邁開腿~
正確的吃水果時間,是兩餐之間,距離下一頓飯不少于半個小時。可以適度緩解即將到來的饑餓感,避免下一餐吃太多。至于“上午水果是金下午水果是銀”的說法,沒什么理論依據。相反,我個人認為下午吃水果更有助于控制晚餐飯量。畢竟對于大多數社畜而言,午餐在13點前已經基本干完,而晚餐往往會在辛苦通勤結束后的18~19點才有機會開動。因此,下午下班前大約16點左右來點兒水果,不僅能夠緩解通勤路上的饑腸轆轆,還有助于晚餐控量,同時幫你完成了每天必要的水果KPI,一舉三得。
吃水果的“劑量“
這世上,除了白開水和食鹽不能給我們提供能量,其它但凡進嘴的天然食物,幾乎沒有“零卡”的。就算是一片菜葉子,也有能量。就更別提主要營養成分為糖的水果大軍了。
水果里的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等。這三種糖,光聽名字,應該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甜意和無法被忽視的卡路里。當然,離開劑量談“增肥”是不科學的。同樣100克水果所能提供的熱卡,必須與這種水果的含糖量密切相關。
注意哈,我這里說的是含糖量,而不是“甜度”。如果你是靠甜度來判斷一種水果長肉與否的,那你妥妥被帶溝里了。事實上,水果的甜度≠水果的含糖量。甜度主要受以下幾方面來綜合決定:
水果里各種糖及各種有機酸的種類、含量、比例;
水果的溫度(果糖在總糖中比例越高,低溫下口感越甜);
誰來吃——不同人舌頭味蕾對甜味的感覺閾值不同。
水果,吃的是一種“感覺”……
這就是為什么標題里說,很多你以為不長肉的水果,其實很增肥:就是因為總糖含量遠比你想象的高?。〕砸欢?,還不如正經吃頓飯好么?
不同水果的含糖量,我給大家總結了下表。自己對照你購物車里的日常清單,看看哪些在幫你打造渾圓小肚子,哪些因為太甜被你嫌棄,其實熱量很低可以狂炫而不用過度擔心卡路里。(圖里沒放榴蓮和牛油果,懂的都懂,開心就好~
點擊圖片可保存
當然,我必須很負責地提醒大家:
含糖量再低,也抗不過你狂炫2斤!還是那句話,脫離劑量談增肥是不科學的。就算你準備從此只吃含糖量低的西瓜,麻煩你也稍微控制一下每天的進食總量!但凡小學數學畢業考試60分以上,應該都知道怎么換算,我就不手把手教了哈。我只負責地告訴大家,上表中的糖含量,是每100克果肉(去皮去籽以后的凈果肉)里的含量,且這個量里面沒有包含膳食纖維(基本不提供熱卡,但是算入碳水),也就是說純純為長肉做貢獻的糖量~
請依個人喜好及體重享用你們的甜美盛夏吧!拿走,不謝~
—— 全文終 ——
(文中用圖來自網絡)
記得給公號加 ??星標哦
否則可能隨時找不到我
遂謙碎碎念
別用水果代餐,肌肉會飛快流失,得不償失哦~
作者簡介
劉遂謙:澳洲DAA認證注冊執業營養師(APD),中國營養學會認證注冊營養師,澳洲DAA及中國營養學會會員,悉尼大學臨床營養學碩士研究生(MND),同時持有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兒科營養研究生課程證書,臨床營養師,科普工作者,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關愛孕產婦健康公益活動專家團成員,北京健康管理協會營養管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嬰幼兒輔食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Krause營養診療學》等譯著的翻譯委員,眾多雜志及媒體營養專欄作者,曾主編過五套母嬰類圖書,著有《寶寶喂養7堂課 告別焦慮從食育開始》一書。18年面對臨床老幼孕產病患,認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醫者幫助和療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們一起努力。
個人微信公眾號平臺:Liu_suiqian
參考文獻:
聶繼云,《果品綠色生產與營養健康》,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李文生,楊媛等,?水果中蔗糖、還原糖、可溶性糖與甜度相關性的研究,北方園藝2012(01):58~60
Y Jiang, J Song, Handbook of fruit and vegetable flavors, 2010
周奇,原通磊,甜度味覺閾值研究,2010年4月第24卷第4期
楊月欣,王光亞,潘興昌主編.中國食物成分表(第2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2.
楊月欣.食物血糖生成指數——一個關于調節血糖的新概念.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
楊月欣主編.《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準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