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融專業,還能繼續有高收入嗎?
大家好,我是珍大戶,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交易員,最后一份工作管理了30億元的保險基金,我想帶大家深入地認識一下金融專業與行業。
談到高考的專業選擇上,大部分朋友想選擇的好專業,其實是想要有一個擁有良好就業和收入的專業。在過去的很多年里,金融專業因為就業收入一直處在前列,因此成為熱門的選擇。
但金融專業的高收入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
時代紅利與歷史機遇
一個數據,是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我們可以理解為在全部GDP總值中,金融業在其中構成的比例。
在2005年時,我國金融業占GDP的比重低于4%,跟日本英美等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
而在2005年之后,金融行業大發展,到了2015年時,占GDP比重已超過8%,短短10年的時間比值翻倍。背后代表的是,即便我國的GDP增長速度已經冠絕全球,但金融業的增長速度比我國GDP增速還高一倍。
正是在這種高速的行業發展速度之下,其中的從業者才能取得遠高于其他行業的收入回報,這其實是時代的紅利和歷史的機遇,而非其中的個人之資。
每個行業收入高還是低,其實都有一定的歷史相似性。
比如,土木建筑行業的高就業高收入時期,其實就是房地產行業大發展,占GDP比重急劇攀升的時期。
再比如,IT行業的高就業高收入時期,也是互聯網行業大跨越式發展,占據更高GDP比重的時期。
任何一個行業,只要能跨越式發展,都能給從業者帶來很好的歷史機遇,所謂的時也命也。
所以多年以來,一直流傳著一些金融專業的俗語,比如“沒有背景不要讀金融”,“不是985不要讀金融”等等,這并不是說金融行業真的需要什么樣的背景,或者什么樣的學歷,而是在時代紅利之下,高收入必然會吸引到更多的人想要進入金融業,那么對求職者的門檻,也越來越水漲船高。
熱門機構和熱門崗位對求職者的篩選,一定是優中選優,就容易體現在,要求你有一些出眾的條件,比如很好的背景,或者很高的學歷,或者極為亮眼的外表形象,讓人印象很深的社交能力,極高的智力水平,等等等等,才能讓自己進入篩選門檻。
金融業現狀
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們繼續看數據,可以看到,2015年之后我國金融業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英美的比值。
要知道英國和美國,都是被詬病為脫實向虛,工業凋零而金融業發達的國家,但他們的金融業占GDP比重也不過7%而已。
而我國一向被認為是工業制造業大國,不是金融大國,但我國金融業占比竟然超過8%奔9%而去。
這一數據的異常,代表著金融行業處于壟斷地位的強勢發展,和獲取了遠超過社會公平性的利潤,同時也引起了國家政策的注意。
所以在2015年之后,各種對金融行業的限制政策開始逐漸加碼,在行業層面,不斷重提金融要服務實體,意思就是削減金融行業的利潤,讓利給企業。
而在行業內部,從業人員層面,近幾年來則是越來越強力的限薪令和降薪潮。
金融機構在利潤率不斷被壓縮的時代,為了經營業績,就必然會考慮降本增效,其中就包括減少崗位人數和降低崗位工資等壓縮成本的手段。
以銀行業為例,銀行業協會的統計,自2018年起,銀行業的網點數量已經連續下滑,到2021年,關門的銀行網點接近3000家。
金融專業
這種壓力傳導到招聘就業領域,近幾年的金融專業畢業生,就業就會趨于困難。
我無法斷定今年高考的朋友,在4年后一定會遇到就業好轉,但很明顯的一個推理是,近年來很艱難的金融專業畢業生,他們在遭遇就業難之后,一定會大量選擇考研讀博。
所以,今年高考想要報金融專業的朋友,在你們大學4年畢業之后,無論當年的就業環境是好是壞,你們都將會面臨著,前幾年的學長學姐碩博畢業了,你要與他們一同競爭有限的就業崗位的局面。
高競爭帶來的就業壓力,再疊加強力的限薪令,所以,如果金融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沒有反映出未來的就業難度和薪資預期的下降,未能發生分數線大幅下降的話,就可以說,在同等考分下的錄取性價比,已經變得越來越難看了。
至于什么時候,錄取分數線才能反映出就業難度和薪資下降預期,從而再次進入到有錄取性價比的區間呢?我的判斷是,這可能需要幾年的調整期,等到金融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有大幅下降之后,才能結束。
慎重選擇,機會仍在
但對已經在讀金融,或者依然考慮要報考金融的朋友,這依然是一個值得期待的領域。
金融專業學到的知識,可以說是現代商業經濟社會中最實用的技能,無論你在不在金融行業,這些知識都將讓你終身受益。
而金融行業的所有崗位,基本上都能同時與多個行業、企業和不同人群打交道,具備非常廣闊的信息視野,相對于其他一輩子只能深耕一行的專業來說,讀金融和干金融的人,往往因為各行都有涉獵,更容易身上有一種“懂王”氣質。
如果你是性格中什么都想懂一點,不甘于生活平淡的朋友,這對你就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了。
因為目前和后面幾年,都將是金融業就業壓力整體較大的時期,我能給到的一些建議是,在校期間多走差異化路線,能夠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比如建立跨學科的專業背景,比如重視并提升自己的外表形象,比如研究一些小眾和奇怪的愛好……總之,你所具有的特質越稀有,則越能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高競爭壓力下,各位朋友們也不必氣餒。我想用我曾經的經歷來鼓勵大家,我的本科畢業于中南民族大學,是一所并不知名的學校,我的同學畢業時基本都去了銀行和證券公司,而我一直有一份職業理想,是想要去當交易員。
但在當年,所有的交易員招聘中,都明確說僅收北清交復等同等級別簡歷,其他人勿投,所以我所有投出的簡歷都石沉大海了,再疊加當年是08年金融危機的背景,我想要當交易員的理想,就如同癡人說夢一般。
但后來的經歷,我在很多面對我粉絲的場合中講過,我通過一家一家的登門拜訪,毛遂自薦,終于找到了一個機會,當上了交易員,后來我有了我的交易員證,后來又有了很多很多的夢幻時刻。一切的一切都從當年那個看似不可能觸及的目標開始。
我們講到金融行業的整體就業壓力,都是整體的數據,但對于每個人自己來說,你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而已。
你需要的不是整片森林,而是只要有一棵樹就可以了,只要全力觸及那一個機會,你就能達成所愿。這也是當年我鼓勵自己的話。
祝各位朋友都能得償所愿,實現所有的學業與職業的夢想。
怎么選專業?城市發展好不好?什么行業有前景?什么投資項目靠譜?有什么創業小項目?最新的政策對普通人有什么影響?
黃金、股市、房產、低空經濟、儲蓄概念股、退金令……你困惑的經濟相關的問題,都能到經濟圈里找到答案。
珍大戶的經濟圈,每年持續輸出超百萬字精華內容。圈子里已經有超過3.5萬的朋友,分享行業見聞,共享知識顧問,在這里獲得解決經濟難題的思路和賺取財富的靈感。
打破信息差,讓你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游刃有余。
最近經濟圈推薦閱讀:
【政策解讀24-12】 <陸家嘴論壇大佬們講了啥>
【政策解讀24-11】<央企金融股權>(退金令)
【帖子編號0813】<儲蓄概念股名單更新>
【帖子編號0824】<房子折現率>
【帖子編號0810】 <到傳統文化里尋找輕創業項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