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上信奉的陰陽五行,根本不科學!
著名物理學家何祚庥院士再一次站在科學的視角“炮轟”中醫,網友辣評:不愧是搞原子彈的,太猛了。
咱也不知道為啥,這位物理學泰斗對中醫是有多大意見啊?一言不合就開炮,這是要把中醫往死里整!
當然了,身為院士,何老的一席話迅速引起廣大網友的討論,一時間中醫該不該存在于這個世上,再一次成了熱門話題。
其實,他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只不過這次他再次重申:中醫只有10%的精華,其余的都是糟粕,都應該拋棄。
何院士還特別提到所謂的陰陽五行學說,這些尤其要揚棄。
至于何院士說的到底對不對?我們需要先了解下什么是中醫的陰陽五行說。
中醫的陰陽五行說
陰陽五行之說貫徹了整個中醫學。諸凡人體之稟賦、結構、功能以及疾病之病因、病機、診斷、治療、用藥等莫不有陰陽之分。
并以陰陽學說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及相互轉化等來闡釋人體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
總結一下就是,如果把人體形容成五行,那么他們之間是存在著相生、相克的聯系。所謂相生,即相互滋生、促進、助長之意;所謂相克,即相互制約、克服、抑制之意。
如果把中醫的五行說非要定個性的話,那就是古代人們腦補出來的哲學理論。并沒有實際科學理論做支撐。
因此何院士正是基于此點,表示這個陰陽五行之說,可以用來解釋中醫,也可以用來寫神怪小說;
但這次,網友卻不認同何老的觀點,認為他是不懂中醫,是刻意抹黑中醫。
網友說,中醫的確不是科學,但是哲學,是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最高哲學概念,中醫高于科學,并指導科學。
何祚庥院士聲稱“上醫治國”和五行學說是無稽之談,顯示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有限。他引用孫中山、陳獨秀和魯迅等人的言論來支持反對中醫的立場,但卻忽略了這些言論的歷史背景。
如果他真正了解中醫的內涵,也許就不會如此堅決地否定了這一傳統醫學。
中醫的復雜性在于,它是一門個體化的醫學,治療方法因人而異。相同癥狀可能會得出不同的診斷和治療方案,與西醫的“循環醫學”不同。
何祚庥從實證學的角度評價中醫,將其視為非科學,因為他將科學的標準套用在中醫上。這種觀點引發了爭議,因為中醫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
一些網友認為何老反中醫,但他的老朋友中醫專家張洪林博士卻力挺何老,他認為何老并不是反中醫,是一些噴子別有用心。污蔑何老反中醫,否定中醫而已。
據了解,何院士之所以如此討厭中醫,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父親得傷寒被中醫治死了。所以才對中醫沒有什么好印象。他所發表的反對中醫言論,其實并不被外界所接受。
何祚庥雖然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但他研究的領域,是核物理,對于中醫的研究,他是外行。
所以他并沒有把話說死,沒有全盤否定中醫,還留下了10%,認為這10%“有可吸收到現代醫學里的有效成分”。
或許就是何院士順口一說,也不知道這個“統計數據”出自哪里。是廣大群眾把他的話刻意放大,故意把他擺到與公眾認知的對立面。這么做是非常不講道理的。
其實何祚庥自己也看中醫。
一次胥榮東主任醫師接診了一個老頭,覺得這老頭談吐不凡,原來是何祚庥院士。
胥榮東感覺好奇怪,何院士不是反中醫嗎?怎么會來看中醫呢?于是就發了個微博:“反中醫的人來看中醫。哈哈,自己不尷尬就行。”
中醫和西醫到底哪家強,可能光靠你一言我一嘴永遠也分不清個所以然,但我們需要知道的就是,在新中國建立后,新中國歷史上的幾次抗疫,中醫所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
不論是誰、他有多么崇高的身份和地位,說出什么金言名句來黑中醫,單就這一點他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否定!
這一現象在以現代科學為認知的西醫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在目睹中醫神奇作用的開明西醫看來,中醫之所以神奇,其理論一定隱藏著目前還看不透的自然之謎。
單論中醫的針灸來說,在美國至少有八千多所中醫院遍布,而其中最受歡迎的便是中國的針灸。
甚至已經進入美國的軍營,其主要用來給美軍緩解陣痛。而美國士兵的感想便是說不出針灸到底哪里好,但是身上的痛楚感卻是消失了。
而針灸療法也被美國納入醫保政策,一次療程的價格大概在六七百人民幣。
我們如此嫌棄的瑰寶,到了別人那里卻發揚光大,真是有點惋惜。
相比較科學家來說,大眾的思維往往是感性的。也因此,在一些領域,我們寧可相信何作庥先生是對的,畢竟他是代表科學的。
同時,還由于何作庥先生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方面的杰出成就,他又被稱為“兩棲院士”。
何祚庥院士長期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先后從事過核理論、粒子理論、原子彈理論、氫彈理論的研究;近年來又致力于粒子和宇宙論相關問題的研究。
除此之外,在近15年來,何院士研究科技創新問題,提出發展高清晰度電視、城市新型有軌電車、快速磁浮列車、干凈的熱核發電技術,以促進我國的經濟建設的主張。
所以在他的專業里,何院士是有著絕對權威的。但是在中醫當中,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外行。
結語
要客戶理性正確地對待中醫。既不要盲目推崇神化中醫,也不要全盤否認中醫。要去偽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要加快中醫中藥現代化、科學化的步伐,促進中西醫結合,將中醫中藥盡快納入現代醫藥學體系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