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回應和探討數字經濟時代提出的各種新挑戰,努力探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學科發展方向及時代意義,6月29-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學會經濟哲學分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哲學研究》編輯部、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哲學學科承辦的“數字經濟的哲學大大視野”暨第四屆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30人論壇在滬召開。來自全國20余所高校、科研單位及企業的專家學者們參加會議。
中國的經濟哲學是對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發展問題的思考。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姚玲珍認為,數字技術的發展在暢通國內國際大循環,加速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面對現實問題,經濟哲學研究要打破學科壁壘,助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哲學”。
“數字經濟既是技術問題,也是經濟學問題更是哲學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單繼剛提出,數字經濟引發數字化生存世界的到來,大量哲學問題也嵌入到經濟領域,數字經濟給人類帶來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不斷涌現。當今世界數字化生存一系列二律背反的原理范疇,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深層次人類所面臨共同問題的思考。
數字經濟經時代下的生存問題需要唯物史觀的分析。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馬恩文本文獻研究分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魏小萍表示,數字經濟的出現標志著當代科學技術發展達到了新高度,同時經濟發展新模式也產生出社會財富創造與分配中的公平與正義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從經典與現實、文本與當代兩個角度破解。
數字化生存的時代問題有著宏大的哲學視野。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經濟哲學分會會長、上海財經大學資深教授張雄看來,數字化生存有三個哲學特征: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共存、比特與原子同在、理性計算與非理性情感共生。對數字經濟分析不僅僅是單純經濟技術演算,而且是一種批判意識、對策意識、憂患意識、建構意識不斷追問數字化生存的時代精神。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隨著數字技術變革,數字經濟成為人的重要存在方式,它在促進人類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風險與挑戰。亟需從哲學視野思考數字化生存于人類的當下境遇和未來命運關系的問題,為構建數字美好生活提供理論支持。
第1經濟,致力于學術研討、產業監測和部門應用!
版權所有 非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