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寫了篇有關小紅書武漢公司地址變更的文章,本意是向廣大網友解釋小紅書并沒有離開武漢,同時介紹下武漢互聯網的發展現狀和前景。不曾想,網友們的關注點幾乎都集中在武漢工資低這個問題上。
說實話,小編一直不太想寫“武漢工資”這個話題,因為畢竟圈子不一樣,行業不一樣,工資也不一樣,每個人對武漢工資平均水平的認知就不一樣。
有的人月入過萬,周邊的朋友和同事都這樣,自然會覺得武漢工資還好,不像網友說的那么低。但也有的人工資不高,同學和朋友都不高,自然會認為武漢工資低。而且拋開房價和物價,用武漢與北上廣以及杭州南京等地去比工資,以此來證明武漢工資低,似乎也說不過去。
雖然我們無法客觀評價武漢工資到底低不低,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武漢的就業市場對畢業生并不友好,讓大學生變得很“廉價”!
武漢,一個大學生內卷的城市
武漢,坐擁80多所高校、100多大學生,每年有大幾十萬的畢業生走向就業市場,但是武漢能提供的優質的崗位并不是很多,承接不了這么多大學生,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用人單位開始優中選優,抬高入職門檻。
比如原本本科就能勝任的工作崗位,用人單位入職門檻定為研究生。而普通大專生就能勝任的崗位,用人單位只招本科生。原本一個管培生崗位只要是普通高校畢業生就可以,用人單位的要求必須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而且還會出現一個崗位,十幾個人甚至上百人投遞簡歷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少部分頂尖的畢業生才能進入那些崗位相對較好、工資較高的單位。其他的則被迫流入武漢中低端人才市場,選擇一些中小型民營企業,而這些企業魚龍混雜亂,不僅工資低,對大學生也非常不友好。
監管不足,大學生就業缺乏保障
在武漢,由于大學生多,不缺人才,導致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不僅要求高,工資也不高。因為在他們看來,大學生多的是,隨便挑,你愛來不來,有的是人來。
不僅如此,由于缺乏市場監管,使得部分中小型企業特別不正規。加上大學生社會經驗少,很多企業便隨意打壓。不僅有試用期,還有試崗期,而且試用期不交社保(轉正后再交),簽勞動合同也只簽最低工資(美其名曰避稅),一旦和公司發生糾紛,就陷入維權無門的境地。
另外武漢雙休的公司不是很多,很多企業不是單休就是大小休,不僅加班沒有加班費,還喜歡強制加班,特別是一些電商公司,非常的卷。就算有一批人受不了走了,馬上就會進一批新的大學生,繼續被打壓。于企業而言沒有任何損失,受損的只有大學生。
而這就是造成武漢大學生“廉價”的真正原因,但武漢的大學生就應當這么“廉價”嗎?就應該被這些企業壓榨嗎?當然不是!
改善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需努力
為了改善大學生工資低的情況,為了留住更多的大學生,武漢一直在行動。
早在2013年武漢就開始了大學生留漢工程,2022年更是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留漢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不僅每年推出10萬個以上“高薪優崗”,還給大學生減免住房租金、發放就業創業補貼、強化創業資金扶持。
雖然在這一系列的措施下,武漢大學生的就業環境比以前好了很多,也有不少大學生選擇留在武漢工作或者是創業,但是想要武漢大學生變得不再那么“廉價”,武漢還需要走很遠路。
比如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支持鼓勵各區發展高新科技、信息產業,為大學生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減少內卷。
同時要強化對中小型企業的監管,提供大學生維權便捷通道,減少維權的時間成本,對那些不交社保、惡意克扣工資等行為嚴厲打擊。而企業也應該秉承尊重人才、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去約束自己。
只有徹底讓市場變規范了,企業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人才,武漢才能真正的不讓大學生寒心。
最后想說,雖然比起北上廣深,武漢目前的就業市場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是黑心企業,也不是所有崗位都是工資低要求高的崗位,只要在求職時多點耐心,多甄別一下,還是能找到很多適合自己且工資不錯的工作的。
另外,在工作中如若自己利益受損,一定要大膽維權,不要因為覺得維權時間長就放棄維權,因為很多企業就是抓住求職者這種心態,就變本加厲。只有我們自己大膽爭取自己的權利,在相關部門的監督下,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武漢的就業市場才能變得更好。
希望,希望每個想留在武漢的大學生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編輯:筱莜
圖片: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