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6月26日~6月28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國防電子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展會以“聚焦兩鏈助強軍,自主創新啟新程”為主題,聚焦軍工電子產業鏈、供應鏈,強鏈補鏈筑基賦能,強化自主創新,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該展覽會展出很多先進裝備,其中一項裝備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高能武器儲能系統”。它的出現意味著我國已經有能力造出可以實戰的機載激光武器系統。
我國已經有能力將機載激光武器系統重量控制在1190kg以內。
機載激光武器由機載激光武器吊艙、儲能系統以及發電機組成。只要知道各分項系統重量,就能算出機載激光武器的總體重量。
1、我國造出的機載激光武器吊艙重量僅190kg,輸出功率達100kW。
根據某論文透露的數據,我國某型機載激光武器吊艙已經完成了開發測試,重量為190千克,功率為110kW,有效射程15千米,可連續開火1分多鐘。
2、中國航天科工某企業展出的機載激光武器儲能系統重量不到1噸。
我國某航天科工企業展出了一款“高能武器儲能系統”,整體重量不足1噸,瞬時輸出功率可達500kW。
激光武器屬于高能武器的一種,而這款儲能系統已經能夠能夠滿足輸出功率100kW級機載激光武器的能源需求。
為保證機載雷達、航電設備用電,軍用飛機一般都自帶發電機,因此,不必考慮發電機的重量。最多只需提升發電機發電功率即可。由此可見,我國已經有能力將輸出功率為100kW的機載激光武器武器系統重量控制在1190kg以內。
航炮各方面指標被機載激光武器吊打,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中、俄兩國戰機列裝的航炮基本都是30mm口徑航炮,射速1600~1800發/分鐘,有效射程一般只有2km。以中俄普遍裝備的GSH-301航炮為例,資料顯示其自重僅46kg,30mm航炮炮彈重量810g/發。按照備彈150發計算,只能打5-6秒,全套重量約200kg。
1、按照單位持續射擊時間計算,航炮重量比機載激光武器更重。
GSH-301航炮系統看似重量很輕,但炮管每發射2000發就必須更換,而且每次僅能持續射擊5~6秒。如果要持續射擊50~60秒,那備彈數量就要達到1500發以上,全套航炮系統重量超過1.25噸,比上文提到的機載激光武器系統還要重。
此外,打完儲備炮彈后,飛機只能降落到地面才能補充彈藥,而激光炮則不需要,在飛行中通過機載發電機就能給儲能系統充電。
2、射程、目標特征方面,航炮被機載激光武器吊打。
據了解,30mm口徑航炮有效射程僅2km,遠低于輸出功率為100kw的激光武器系統。機炮發射時還會產生巨大的沖擊波、噪音、火焰,航炮射擊口周邊需做抗沖擊強化,并采用耐高溫設計,同樣會增加重量,而機載激光武器發射時不存在這些問題。而且武器級激光器一般選擇紅外波段激光器,發射時肉眼看不見,敵機被打中都未必能及時發現,毀傷敵機時非常隱蔽。簡而言之,航炮目標特征很明顯,而機載激光武器目標特征則非常小。
3、機載激光武器不僅能攻擊敵機,還能攔截來襲導彈,變相提升戰機生存率。
相比航炮,激光基本上是指哪打哪,無需提前量,也無需考慮彈道拋物線??梢宰龅桨l現即摧毀,一旦機載傳感器發現來襲發射導彈,戰機就能用機載激光武器沿著傳感器指示的方位瞄準摧毀來襲導彈。只要把來襲導彈精密靈敏的導引頭燒壞,甚至都不用摧毀來襲導彈發動機,就能讓來襲導彈變成“無頭蒼蠅”。假設摧毀導彈彈體的硬殺傷距離是15km,那么燒壞導彈導引頭的距離起碼翻倍。這將變相提升戰機生存率!
由此可見,機載激光武器在系統重量、射程、噪音、使用靈活性等主要指標方面均領先航炮,具備“攻防兼備”的獨特優勢,堪稱劃時代武器,替代航炮只是時間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