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鳥資本
6月29日,上交所公告顯示,永祺車業主動撤回了其IPO申請。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審計機構為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為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三條的有關規定,上交所決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永祺車業撤回上市申請,距離其提出申請已經1年3個月。永祺車業2022年12月申報主板IPO,于2023年3月4日注冊制平移至上交所,經歷一輪問詢,期間審核關注了股東、業務、采購、銷售、關聯交易、會計差錯、關聯交易等問題。
此次公司主動撤回了IPO申請,這背后透露出哪些信號?
凈利潤含金量不足
永祺車業主要從事中高端自行車、電助力自行車、滑板車、共享單車等綠色出行產品及相關配件的設計、生產及銷售。
隨著自行車從傳統出行銳變為健康生活型態,以及世界各國節能減碳的環保政策的持續推進,自行車及相關騎行產業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推陳出新。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的報告,2021年全球自行車的市場銷售額為547.87億美元,2022年預計將達到609.52億美元,2021年至2028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7%。
得益于行業發展,報告期內永祺車業的業績也呈現上升趨勢。
2019-2022年6月,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645.52萬元、5907.41萬元、1.88億元、4987.08萬元,其中2020年及2021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62.05%、218.24%。
然而,盡管永祺車業凈利潤保持高速增長,但其凈利潤含金量并不高。2019-2021年,其扣非凈利潤占歸母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107.48%、88.75%、43.87%,逐年下跌。
究其原因,公司高額的凈利潤主要來源于免抵退稅政策。
公司銷往海外市場的產品比例較大,根據相關政策,此類出口產品可以享受免抵退稅政策,因此公司每年免抵退稅金額較大,在2019-2022年上半年收到的免抵退稅金額分別為9782.72萬元、8000.63萬元、16673.06萬元和5683.4萬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96.31%、103.41%、66.3%和85.43%。2021年對免抵退稅依賴有所縮小,但是當年凈利潤的突增歸功于確認的一筆拆遷補償。
共享單車收入持續下滑
毛利率低于同行
再來看公司另一大“王牌”業務——共享單車。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公司共享單車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22.32%、31.09%、6.68%和0.33%,呈逐年遞減的狀態。
此前,共享單車業務也曾經“輝煌”過。
由于哈啰出行和美團單車在2019年和2020年為擴大市場份額增加投放,永祺車業2020年共享單車銷售收入及銷量增長較快,分別為70.4%及125.32%。
可惜好景不長,由于共享單車投放相對飽和,共享單車客戶訂單需求減少等原因,2021年以來,公司共享單車銷售收入及銷售數量下降較多。
除上述問題外,永祺車業產品毛利率比較低。
究其原因,公司主要以OEM代工模式為主,OEM模式下企業的議價能力偏低,因此毛利率方面表現自然較弱,而公司的毛利率表現明顯低于同時期可比公司表現。報告期內,永祺車業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9.76%、8.28%、10.14%和12.09%,同一時期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14.21%、14.36%、14.18%、15.66%。
此外,永祺車業還較為依賴前五大客戶,存在一定的客戶集中度較高風險。
報告期內,永祺車業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3.82億元、16.95億元、17.2億元和7.52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2.41%、82.63%、77.19%和72.91%。其中,2021年,永祺車業來自第一二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7.05億元、5.84億元,占當期總收入比重分別為31.64%、22.22%,為近幾年最高值。
研發投入僅為同行零頭
報告期內,永祺車業投入的研發費用分別為667.75萬元、669.10萬元、834.23萬元和412.15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0.4%、0.33%、0.37%和0.4%。對比來看,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期內平均值分別為2.24%、1.82%、2.15%和1.88%,也就是說,永祺車業在研發上的投入僅為同行的零頭。
研發不足背后導致產品質量瑕疵。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公告顯示,2020年5月20日至2020年8月20日實施召回永祺(中國)車業股份有限公司型號為“YQWC18001C/24”的部分YONGQI牌(春雨)自行車。
據悉,這部分自行車固定車籃的螺絲伸出部分較長,易造成消費者劃傷;把橫管強度較差,經疲勞測試時斷裂,消費者騎行過程中若橫管斷裂會導致車輛失控,造成人身傷害;前輪拆卸扭矩未達到標稱的旋緊扭矩要求,自行車長時間使用后,前輪的鎖緊螺母松動,可能會造成車輪松動或分離,造成騎行者摔傷。
2020年5月25日,安徽省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技術中心也發布召回公告,永祺(中國)車業股份有限公司按照《消費品召回管理暫行規定》主動向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報告了召回計劃,召回2017年6月27日制造的部分YONGQI牌(YQ12B-3、YQ14B-3)12/14吋高級兒童自行車。該批次召回的高級兒童自行車存在閘把尺寸過大、把套拉脫力不足等問題,兒童在騎行過程中不易操控,若自行車把套被拉脫,會使兒童摔倒受傷。
然而,這些召回信息并未出現在公司的招股書當中。
短債缺口大
上市前突擊分紅
翠鳥資本還注意到,永祺車業凈利潤連年上升的同時,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卻逐年下滑,2019年-2021年分別為1.27億元、1.02億元、-3836.09萬元,兩組數據出現背離。其中,2021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現負值。
截至2022年6月末,永祺車業手握現金1.42億元,同期短期借款卻有2.56億元,現金不足以覆蓋借款,資金缺口達1.14億元。
盡管面臨現金流較為短缺,但永祺車業卻在IPO申報前夕馬不停蹄地分紅,2020年-2022年,公司現金分紅3120萬元、3900萬元、7800萬元,累計分紅1.48億元。在大額分紅后永祺車業還擬補流1億元。
6名實控人均為中國臺灣籍
值得注意的是,永祺車業共有6名實控人,均為中國臺灣籍,且共有16名一致行動人,均為實控人親屬。
招股書顯示,永祺中國的控股股東為永祺控股,實際控制人為張泰山、洪昆煌、洪秀芬、劉冠志、廖秀齡及何有辛等6名自然人。他們通過永祺控股間接控制發行人96.48%的股份。6名實控人此前為同事關系,曾在順吉興、立地實業、高敏自行車等任職。
其中,張泰山家族、洪昆煌家族、洪秀芬家族、劉冠志家族、廖秀齡家族、何有辛家族間接持有發行人的股權比例分別為21.84%、8.99%、6.94%、6.81%、4.84%及4.82%。這六大家族均來自中國臺灣,合計持有永祺車業54.24%的股權。
另外,還有林麗華、張怡惠、張嘉友等16人系上述實控人一致行動人,16名一致行動人均分別為6名實際控制人的近親屬,且均通過永祺控股、All Smiles實現對永祺車業的間接持股。
帶傷難“過關”
全面注冊制實施以來,證券市場出現了諸多新變化。今年以來,超百家企業終止首發上市申請,其中主動撤回占比達到九成,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企業基本面發生變化,包括業績下滑,不符合注冊制下的上市要求等;
二是申請時板塊定位不準,撤回是為了換板塊重新申報;
三是申報材料存在質量問題,短期內無法通過整改達標。
全面注冊制下,全過程監管更加嚴格,帶傷企業難以蒙混“過關”。企業是否符合板塊定位、是否有持續盈利能力、信息披露是否達標等,都要經受監管刨根問底式多輪問詢。與此同時,市場對擬上市企業有更高的質量要求。
在此背景下,毫無疑問,永祺車業撤回IPO申請倒在預料之中。
※此文為翠鳥資本原創文章,未獲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