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廊坊倉庫再曝討薪事件,引起員工、商戶連鎖反應。
近期,得物一波未平,余波又起。
圖片來源:7月8日晚,現場討薪員工所發
7月8日晚至9日下午,多位得物廊坊倉庫員工聚集在倉庫外討薪,甚至堵在門口,影響車輛進出。自6月底得物廊坊倉庫曝出欠薪停工事件后至今,期間陸續有幾十位員工在倉庫門外討薪,原因是倉庫方承諾的薪酬遲遲未發放。
上月底6月26日,有消息稱得物河北廊坊倉庫突發關閉,得物安排保安在工廠門口阻攔所有山東旗勝發展云倉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倉”)的員工進入廠區,數百名工人聚在工廠門外討薪,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這一欠薪事件持續至今,引發得物平臺的連鎖反應。一批離職員工舉報稱,得物廊坊倉庫不但拖欠薪酬,還存在未成年人加班等問題;還有商家反映,由于得物廊坊倉庫遲遲未發貨,最終導致客戶退費,尋找得物賠償卻遭遇維權難、不公平交易等問題。
用工方未兌現承諾,員工幾度討薪
6月26日“得物廊坊倉庫討薪事件”當晚,得物在官方微博回應稱,網傳廊坊倉暫停消息不實;并稱廊坊云倉的服務能力已在當晚22點恢復,倉內100%商家的貨品收發已恢復正常。該倉的商品出庫時效與以往一致。
公開資料顯示,得物成立于2015年,是由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潮流網購社區。最初名為“毒App”,是虎撲內部投資孵化的球鞋鑒定及交易平臺;2017年,得物上線球鞋交易功能,由球鞋文化和交流社區逐漸向球鞋交易社交平臺轉型;2020年1月,“毒”正式更名為“得物”。
2024年4月9日,得物以710 億人民幣的企業估值入選《2024·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估值相比2023年增加20億元,排名48名。
關于倉庫討薪事件的原因,得物在公開回應中表示,廊坊云倉由第三方倉儲服務人力服務商承接日常倉儲理貨工作。網傳事件主要因該三方倉儲人力服務商與其下屬員工之間過往存在的薪資結算問題。得物與該第三方服務商此前結款清晰均有憑證記錄。
雖然得物在公告中沒有直接指出第三方倉儲服務人力服務商公司名稱,但根據描述,與近期同樣陷入欠薪漩渦的云倉基本吻合。
6月27日,云倉的一位負責人接受頂端新聞采訪時稱,“云倉通過勞務公司招募的員工有六七百人,幾乎都面臨著被拖延工資的情況。由于4月至6月的服務費尚未結算,云倉要求解約同時結算全部費用,得物表示只能按賬期結算,雙方產生了分歧?!?/p>
據一位離職員工表示,“得物工作人員先前是承認四、五月的薪酬沒有給云倉,后來其工作人員又說把錢給了云倉,前后說法出現不一致”。
還有多位被欠薪員工稱,得物倉庫方未兌現承諾補薪,導致他們需要再次討薪,另外“無論是得物、還是云倉或外包公司,均沒有為他們繳納社會保險”。
圖片來源:7月4日下午現場討薪員工所發
圖片來源:欠薪員工提供關于得物和勞務公司微信聊天記錄
除勞務派遣員工遭受欠薪外,得物的正式員工亦飽受裁員之苦。據鳳凰網報道,徐凱在2021年9月加入得物任前端技術專家一職,稅前薪資為月薪5萬元左右,同時其握有部分得物期權。盡管在職期間徐凱沒有過任何明顯的工作過失,但2023年7月,得物方面以各種理由為徐凱打出了評級為C的績效,隨即對其展開了裁員溝通。隨著裁員生效,這價值百萬余元的期權直接打水漂。最終,徐凱決定和得物對簿公堂,請求上海市仲裁委員會處申請恢復與得物的勞動關系,后被予以支持。
據徐凱所述,“并不是說因為業績不好而裁員,得物每個季度都會裁一批人,業內一直相傳每個季度都會裁10%的人,裁員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得物會設置亂七八糟的指標,可能今天碰到了某個指標,比如說,35歲以上,工資高的”。
徐凱并非個例,一家互聯網中廠的HR曾表示,“其所在的中廠在前幾年裁員中,都默認不給期權,引發了大量的糾紛,其后在裁員過程中,會優先溝通以‘休假’的方式,盡量讓員工待到期權歸屬期滿,拿到應有的期權激勵”。
還涉未成年用工問題?
這并不是得物外包公司第一次遭遇集體討薪的情況。近期,有得物離職員工舉報稱,得物廊坊倉庫存在拖欠薪酬、強制未成年人加班等情況。
據該離職員工所述,“2024年年初,他和朋友通過一家勞務?公司進入得物廊坊倉庫工作,隨后均被轉到云倉工作,到了2024年2月先后離職。同時期離職的員工還有大概十多人,90%都是在校高中生、大學生,幾乎每人都有2000至3000元的薪酬沒有結清。離職時,他們當中有人去得物大門口討薪,但最后不了了之。”
該員工還表示:“有一段時間(20天左右),他們連續多日需要每天工作12至16小時。就算員工生病,也不能請假休息,除非有醫院開出證明。有幾個不滿18歲的高中生只工作一個禮拜左右,因堅持不住就離職了。”
此外,據勞務公司、蕪湖聯贊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蕪湖聯贊”)的一位被欠薪員工表示,他們一批員工在得物云倉工作,今年均未滿18歲,領導會安排他加班,每天工作10-12小時,平均每天工作11小時,薪酬由蕪湖聯贊發放。
上述多位員工稱,他們在云倉工作沒有工號,手上也沒有勞動(或者勞務)合同。他們與勞務公司簽訂合同之后,兩份合同都被勞務公司收走,且不允許拍照。
對于上述問題,蕪湖聯贊一位工作人員承認拖欠員工薪酬的情況,原因是得物云倉沒有及時把錢給他們公司,導致拖欠了員工薪酬。關于未成年人用工問題需要時間核實,該工作人員承諾會于7月8日回復相關情況。但截至發稿,該工作人員及公司均未回復。
圖片來源:在微信和小紅書查詢“廊坊得物、16歲”關鍵詞后出現頁面部分截圖
通過微信等社交平臺查詢“廊坊得物、16歲”關鍵詞,會出現諸多得物廊坊倉庫的招聘廣告頁面,其中招聘年齡下限是16歲,并且接受學生;有的招聘廣告還會出現“加班多”、“服從加班”等字眼。
根據《勞動法》規定,未成年工人的上班時間,采取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振輝認為,如果這些問題屬實,得物公司拖欠薪酬、強制未成年人加班等行為違反勞動法和相關法律法規,會對員工的心理和生造成不良影響,應該受到嚴肅處理。
通過股權透析,山東昀鑫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昀鑫投資集團”)系云倉第一大股東,持有其50%股份,而陸超、李太棟分別持有云倉股份的30%、20%。云倉還對外投資了旗勝發展云倉(河北)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山東旗勝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山東旗勝集采投資有限公司,持有三家公司股份均為99%。
圖片來源:企查查
對于上述問題,云倉一位劉姓高管表示沒有參與云倉的事,然后迅速掛斷電話。云倉大股東昀鑫投資集團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對云倉那邊的事情不清楚,目前聯系不到領導,無法回答問題”。
討薪事件引起連鎖反應,商家“商品遭退款”
廊坊倉庫討薪事件,引起得物平臺的連鎖反應。
通過得物平臺上的商家了解到,6月25號,得物廊坊倉庫的商品無法入庫,商家物品全部下架,不能發貨也不能入倉。
該商家有一單在倉的衣服被顧客拍下后,由于得物廊坊倉庫的人員不足、運力不足,得物下架了所有商品,又把所有商品換了位置,導致商家的貨遲遲發不出去。
圖片來源:商家提供的部分退費及取回商品難的截圖
上述商家表示,“過去了一周的時間都沒有發貨,最終我的商品被顧客退單了。我向得物提出賠償損失要求,但是得物稱沒有責任和義務賠償,因為在商家入駐的時候,平臺協議沒有這一條”。
商家抱怨道,“我現在去申請取回所有的在倉商品,但是得物無法寄回。在得物商家微信群里,像我這種情況的還有很多”。
商家還反映,平臺處于強勢地位,且無明確監管,導致商家維權困難?!耙坏┯蓄櫩团南律碳业纳唐罚绻碳覜]有按照發貨時效發貨的話,得物就會扣除商家的保證金;但是得物因為超時不發貨導致顧客退款,我們賣家向他去索取,得物的說法就是我們沒有這個責任和義務。”
“在電商平臺上,買家、賣家和平臺三方的權利并不均等,平臺往往擁有最大的話語權。在這種情況下,平臺的規則往往偏向于自身的利益,而忽視了賣家和買家的權益;其次,得物平臺在處理發貨超時問題上的雙重標準,進一步揭示了平臺權利過大的問題。一方面,平臺可以隨意扣除賣家的保證金;另一方面,當平臺自身出現問題時,卻無需承擔責任。由于電商平臺的地位日益重要,傳統的商業監管機構往往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監管。”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表示。
“炒鞋”頻引爭議,因質量問題屢遭投訴
得物平臺以“球鞋”起家,其商業模式是:通過為買賣雙方提供交易平臺收取手續費,以及提供鑒定服務收取鑒定費。賣家需將商品發至得物平臺,平臺進行真假鑒定后再寄給買家,形成“先鑒定,后發貨”的交易模式,得物會從中向商家收取成交價1%-5%不等的服務費。
得物曾涉“炒鞋”引發市場熱議。在2019年,一款名為“閃電倒鉤”的球鞋上市后,在得物平臺上從原價1599元被炒到最高價69999元。此前李寧、安踏等國產品牌的部分“限量款”球鞋被曝價格持續飆漲。比如,一款2017年夏季發售的李寧球鞋售價49999元,是其發售價的78倍。
這一風險曾引起金融監管關注。2019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在《警惕“炒鞋”熱潮防范金融風險》的簡報中明確指出,“炒鞋”行業背后可能存在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值得警惕。并且點名批評了10余個炒鞋平臺,其中還未更名為得物的毒App排在首位。
事后,得物稱已經采取了相關措施,但隨著炒鞋事件發展和輿論持續發酵,中央政法委自媒體“長安劍”和光明日報先后發聲痛批炒鞋行為。光明日報發文稱,既然“炒鞋”越來越像炒期貨,日交易量巨大,涉及群體數量也會越來越多。一旦失控,有可能造成難以預估的社會影響。
除了“炒鞋”等標簽引人注目外,得物還因為產品存在質量問題飽受詬病。2022年,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電商直播平臺銷售商品進行抽檢發現,隨意標注原料含量,以次充好是成人服裝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對9家電商直播平臺銷售的鞋等6類商品抽檢。該次抽查結果顯示,得物平臺抽樣不合格率為50%,不合格率最高。
在黑貓投訴上,以“得物”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相關投訴甚至接近21萬條。投訴原因主要集中在商品質量有問題、活動虛假宣傳、七天無理由退款期間不能退款等等。
一邊卷入“拖欠數百名員工工資”事件,另外一邊,網傳得物創始人楊冰斥巨資購買豪宅。
據北京商報報道,在京東拍賣官網中,競買人楊冰通過公開競價,以1.58億元的價格競得了一套位于上海市中山南路的一套房產,該套房產建筑面積為459㎡,還包括兩個超過55㎡的車位。
據企查查官網顯示,楊冰擁有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得物)65%的股權,是法定代表人和最大股東。而楊冰的財富積累也正因這家公司迅速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自得物成立以來,一共獲得3輪融資。2018年10月,得物獲得虎撲體育、動域資本的首輪融資;2019年2月,得物獲得了普思資本、高榕資本、紅杉中國的Pre-A輪融資。2019年4月,得物獲得了俄羅斯基金DST Partners A+輪融資,估值達到10億美元。
從資本版圖布局來看,楊冰在22家企業擔任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的企業有12家,其中8家公司注冊地位于上海,2家公司注冊地位于北京。
今年3月25日,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楊冰以10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排在第2418位。
不過,楊冰個人財富不斷增長的同時,其掌管得物近年來的民事訴訟也隨之增加。企查查官網顯示,該企業共有185條歷史信息,包括司法訴訟177條,經營預警8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