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廖寶秀應湖南博物院邀請,結合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以“悅目:茶席之美”為題作了專題講座,分析了自唐至清及現當代茶席案例,展示了古今茶文化、茶道藝術之美,給聽眾帶來了一場茶文化的藝術盛宴。
“茶席”是愛茶人審美空間的一部分,也是現代多數人的生活空間,不僅是表現茶文化的載體,也是傳遞茶道美學的裝置藝術。因此,廖寶秀把茶席定義為“飲茶時茶器具的擺放陳設,也包含花事與其它席上的裝飾。”
講座中,她重點講述了唐、宋、元、明、清等歷代茶器陳設。
唐時茶圣陸羽在《茶經》中提到對飲茶器具的取舍與規范,談的就是茶器的陳設可以因時、因地做適度調整,省略部分茶器。
茶事、茶道在唐代出現后,即與生活藝術相結合。陸羽所著《茶經》記載了品茶席間必須掛飾茶畫,建立了茶與畫的結合模式,繪畫上常見文人聚會或雅集中均有茶事的設置。廖寶秀介紹了《唐宮樂圖——茶酒席與音樂》及唐晚期劉弘規墓室北壁有備茶圖。
遼代茶器陳設從壁畫講起,張匡正墓前室東壁《備茶圖》中,一童在碾茶,另一契丹童子在爐前搧火,一侍者雙手持茶瓶正要點茶,桌上有茶篋、茶末合、茶鋸、茶帚、茶則、茶匙、茶夾及儲水提梁瓶等茶器。壁畫顯現遼代品茶亦與唐宋時代相同,講究環境,湖石花卉、仙鶴長鳴。意為在庭園中點茶、品茗的場景。
廖寶秀還講到了遼廟茶器陳設和遼域出土的茶托。
宋代繪畫上描寫與茶相關的實物作品并不多,宋代最常見的茶畫有碾茶圖、斗茶圖、備茶等。據史料記載,宋代汴京、杭州有專門提供籌辦宴會的商業服務機構,時人稱這類專業機構為“四司六局”,指帳設司、茶酒司、廚司、臺盤司等四司和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等六局。
介紹了宋代碾茶(散茶)與點茶,茶席上布置了提梁茶銚、攆茶、茶磨、茶末、茶帚和羽拂等。宋代茶畫上的備茶席,河南宋磚雕烹茶圖、滌器圖。宋代點茶與茶器陳設。圖例為1969年甘肅白駝折灣出土宋畫像磚《點茶圖》。
元代為宋代末茶點茶法與明代葉茶湯泡煎飲泡法兼蓄并用的過渡時期。
廖寶秀講解了元代茶器陳設和竹爐茶器陳設及元代劉貫道的消夏圖卷。
明代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及陸師道、王問、丁云鵬及陳洪綬等眾多文人畫家的作品都反映了明代品茗活動的場景,在山林泉畔、意境優美的園林環境下舉行各種人文活動,搭配雅致的茶花香器具或琴棋書畫的陳設。畫中無論茶器、花器及香道具的陳設,均呈出當代流行與品味,都可與文獻對照。
明代茶畫上的空間陳設,除宋代四般閑事的延續之外,亦與琴棋書畫、翰墨書香、賞花觀石、聽雨話舊、文房清賞或書齋清供等文人雅事結合,呈現明代文人重視茶事的場景,也可以感受明代文人生活的雅趣與情趣。
清代茶器陳設。清代院畫上的茶器陳設,清代宮廷飲茶的風格及茶器布置可由宮廷提供。
關于乾隆茶舍的茶器陳設,廖寶秀說,基本上是帶有江南文人元素及乾隆風格的清雅茶具,在乾隆皇帝近二十處茶舍,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就是每個茶室的茶器幾乎都是制式的陳設,大同小異,而終其一生,茶舍里不可或缺,且最具代表性、造型不變的茶器就是竹爐、御制詩文、宜興茶壺及茶葉罐、茶碗(茶鐘)、陸羽茶仙像。
此現象或與乾隆皇帝執著深情的個性有關,他一生鐘情的人、事、物歷久彌堅、恒常不變,一如他對孝賢皇后的愛情,對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的喜愛、對竹爐山房與千尺雪的向往,以至于寄情于三清茶詩、茶碗、竹爐等事物,都表現出他一以貫之的鐘情與執愛。
關于清代工夫茶,廖寶秀認為,清代工夫茶橫跨兩省,流行于福建汀、漳、泉州以及廣東潮州等地,因此又稱“潮汕工夫茶”。有關工夫茶最早的著述,或見于乾隆58年(1793)時任廣東興寧縣典史俞蛟的《夢廠雜著》(嘉慶6年·1801)卷十〈潮嘉風月〉中提到:
工夫茶烹制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茶具更為精致。爐形如截筒,高約一尺二三寸,以鋼白泥為之。
關于現代茶器陳設,廖寶秀講了現代茶器與茶空間布置,分享了2009年紙博物館茶會茶席、龐貝古城遺址品茶、2021圣誕茶席、元旦茶席、三清茶會的部分圖片資料。還概要介紹了古今中外茶席與茶器。
廖寶秀指出,茶席的意境,如水墨、如彩繪、如山水,如詩畫;它的空間,可方可圓,可大可小,器物陳設可繁可華、可簡可樸,它的境界可動可靜,一切都可包容,穿越千年,仍持續活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古人茶器的陳設,幻化為今日的茶席空間,其中的變化可借由古人繪畫及記載一窺究竟。
在講座結束后的互動環節,現場熱心聽眾提出“日本茶道源自中國,為什么中國的茶文化有許多地方在向日本學習”等問題,廖寶秀一一進行了詳細回答。
特別鏈接:
廖寶秀,陶瓷、茶文化研究學者、策展人,臺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前研究員、顧問,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湖南博物院特聘境外學術顧問兼策展人,日本國立京都大學美學研究所共同研究員。
40多年來,結合對飲茶和陶瓷器研究的喜好,比對古文、古畫及清宮檔案等資料,將茶器與飲茶文化做了全面性的梳理,策劃了《品茶之道——亞洲茶文化》等等多個展覽,另著有瓷器與茶文化研究專書《歷代茶器與茶事》等12冊及論文百余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