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電影《譙國夫人》真的不好看,曾小敏老師憑借電影《白蛇傳·情》打開了全新的國風唯美粵劇電影之門,但好巧不巧,剛剛公映的粵劇電影《譙國夫人》,又把這扇門給關上了。
首先必須感謝曾小敏老師及所有的主創團隊們,對于推廣粵劇的地域普及化及大眾接受度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很多影迷,也是因為《白蛇傳·情》而看了人生的第一場粵劇。但如果是帶著對這部影片的印象來看《譙國夫人》,無疑又會是非常失望的。
總結下來,其實是虛與實之間的矛盾關系。眾所周知,戲曲藝術是一種高度凝練了生活的濃縮藝術,特別是在表演方面,九尺舞臺之上可以上演四季更迭,可以上演悲歡離合,可以上演千軍萬馬……大千世界,包羅萬象,盡在方寸間,這是戲曲抽象魅力所在。
這也正是戲曲藝術的強大之處,可以用道具和表演的虛擬,來勾連起觀眾們更多的想象空間。而舞臺藝術轉置于電影,究竟是維持舞臺表演的原味,還是影視劇的寫實,也一直是個不停爭論的話題,很少能有拍攝出來的作品會很好的解決兩端的不同訴求。
《白蛇傳·情》的橫空出世,是戲劇藝術的影視化探索方面的寶貴呈現,通過唯美的國風化拍攝與制作,包括構圖,包括特效等等,將一幕舞臺的悲歡,賦予了仙境般的絢麗。整部作品精致又大氣,在戰臺烽看來,相當賞心悅目。這也使得那些并非粵劇粉甚至并非是戲曲粉的觀眾,都能被影片的視聽所震撼和吸引。《白蛇傳·情》無疑是戲曲的舞臺藝術進行影像化創作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但《譙國夫人》無疑又重回到原點。首先受限于故事,講述的是歷史上的嶺南女英雄冼英的故事,劇情很寫實,確實也沒有了國風與特技的揮灑空間。同時,整部作品又采用了相當電視劇方式的實拍,真人真馬真刀真槍真飛真打,使得在觀感層面,就像在看一部普通的古裝片,與上一部作品走了兩個極端。
前作引領天下先,本片卻是在自己最不擅長的領域里苦苦掙扎,并不能算特別精彩的服化道及動作場景,并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唱段……《白蛇傳·情》在揚長避短,而《譙國夫人》則是盡量往最不擅長的區域里鉆。所呈現的結果就是兩不靠,哪一邊也沒有做到極致,哪一邊的受眾都難以討好,雖然拍攝也很辛苦,但是價值與意義都不太大。
據說《譙國夫人》是“粵劇電影創新三部曲”的第二部,但看前兩部在風格、題材、品質層面的大相徑庭,還是讓人為未來的第三部捏了一把汗。究竟是重回巔峰,還是繼續平庸,都是一個個未知數。但真的希望類似《譙國夫人》這樣的嘗試,不要再繼續了,此路不通,打住打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