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的時候,我參加過一個比賽,和詩詞有關,是專屬于學齡前兒童的詩詞背誦比賽。我上臺背誦的是《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臺上的我,很小,這首詩,卻深深地印刻在了腦海之中。
上學后,最不喜歡的課程就是背書,但是學生時代又怎么可能離得開這些?于是唐宋詩詞源源不斷的涌入我的腦海之中。現在回想,當初背誦過那么多詩詞的腦海里,怎么就只留下了5歲比賽時候的《絕句》呢?
現在,我已經沒有了小時候那么好的記憶力,如果我還想背誦更多的詩詞怎么辦呢?也許,我應該記得的不是如何去背誦更多的詩詞,而是去了解那些作詞人寫詩人背后的故事。在這樣的想法帶領下,我翻開了《詩音心語》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是唐宋詩人的文學江湖,而我想看看在這個江湖里,有什么。
翻開書本,我發現這本《詩音心語》是真的寫了很多的唐宋詩人的故事,他們包括了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王維和王昌齡,宋代的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以及姜夔。
作為一個學渣,我認識這本書里提到的所有人,但是他們的生平我卻從未了解過,我了解的也只是每一個的人的某一些作品而已。至于了解的來源,當然是上學時候背詩詞背的咯。不過對于李清照,我倒是相比其他的人多了一些了解,可能因為李清照是女性的緣故?
簡單來說,每一個人的詩詞,我都有所了解,但是我的了解并不算多。每一個人的生平,在讀書的時候我也不是完全的了解,了解的也僅僅是這個人的一生,寫的是詩詞是多,還是少。當然,對于格外喜歡的人物,會稍微的多搜索一些資料,多背誦一些她的詩詞,僅此而已。
我想著,既然是寫詩詞者們的故事,這本《詩音心語》里面,應該有很多的屬于他們的詩詞吧,這樣我背誦詩詞就不用麻煩的去網絡里搜索了。但是當我翻開書本卻發現,這是一本現代視覺和古代詩詞者們互相碰撞的一本書。
每一個人的篇章,都是一個屬于他們的故事,這些唐宋時期的詩詞人,在文字里告訴我們,他們喜歡什么,討厭什么,他們的生活如何,他們的經歷又如何……而在故事的背后,作者也同步與他們交流著,偶爾的一句交流,讓我們更了解了過去的屬于他們的人生。
我覺得挺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的寫作方式,看上去是寫的人生故事,但是更多的還是我們這些現代人通過閱讀了他們的故事之后,對他們的理解。但是人生這個東西,又是閱讀能夠了解和獲得的嗎?顯然不是。
這本書整體閱讀下來,我個人覺得還挺有意思的,說他是人生,他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對話,一種閑談,在這個對話的內容里,我們去思考去探索:唐宋詩人們的人生是什么,我們能夠看到并記住的又是什么?
人這一生,能夠流傳下來的東西并不多,但是如果能夠被記住,一定會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事情。《詩音心語》,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解讀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王維、王昌齡,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以及姜夔的人生,留給我們的卻是永恒的屬于他們的回憶,真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