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步的過程如果出現核心不穩、邁不開腿的情況,那么說明需要對核心支柱力量需要進行訓練,尤其是對髖關節的訓練。
核心訓練包含哪些部分
不管是保持身體姿勢還是上下肢能量的傳遞,肩關節和髖關節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肩關節出現問題,在身體姿勢上不僅表現出圓肩等現象,也會進一步導致能量的泄露,這對參與運動的人的影響尤為明顯。而髖關節的問題更多地在于屈伸髖肌群力量的不對稱性發展。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讓人們更多時問處于靜坐的狀態。在這種體姿下,人體屈髖肌群如髂腰肌、股四頭肌等長時間處于縮短狀態,而伸髖肌群如臀大肌和股二頭肌等則長時間處于拉長狀態。長此以往,勢必出現屈伸髖肌群力量的非對稱性發展,進而限制了髖關節功能的發揮。在所有的體育運動項目中,肩關節和髖關節是人體能量上下傳遞的樞紐站,決定著能量的最終輸出方向;而脊柱則是能量傳遞過程中的高速通道,決定著能量是否能夠毫無泄漏地在上下肢之間進行傳遞。三者之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機體能量的泄露,進而影響競技成績的表現。
基于上述三個部位在人體運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將軀干支柱力最界定為:人體肩關節、脊柱和髖。
這些部位的肌肉,以保持人體姿勢、提供近端固定和傳遞上下肢能量為目的所產生的力量能力。
髖關節的重要性
從根本上來說,跑步是一種髖關節主導的運動。但髖關節的重要性經常被跑者忽視。在人們的眼睛里跑步只有雙臂和雙腿在運動,而處于腰腹部位的髖部幾乎就是靜止的。這里要告訴大家,對于髖的運用是高水平跑者和普通受好者最大的區別。
髖關節位于膝關節之上、腰椎骨盆帶之下,是動力鏈的中間部位,髖關節是連接軀干與下肢的重要關節,也是全身負荷體重最多、受力最重的關節。髖關節在日常功能活動中承受巨大應力作用的同時,也在人類直立行走中起著特殊的力傳導作用。
跑步是一項以下肢為主的全身運動。跑步時,上肢擺臂主要起到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軀干在跑步時保持穩定,下肢則不斷重復蹬腿擺腿動作,下肢是人體向前動力的主要來源,下肢蹬腿擺腿的支點就在髖關節。
髖關節是連接軀干(含骨盆)與下肢的唯一關節,跑步時軀干穩定,下肢擺腿就可以理解為是以髖關節為中心,下肢完成近似圓周運動,向前即表現為抬腿邁步動作,向后即表現為蹬地后擺動作,提高胯部力量和胯部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提高跑步時蹬腿擺腿能力,從而直接提升跑步動力。
所以,跑步的過程中,髖是起到了發動機的作用,想獲得更好的動力,就要加強髖關節的訓練。
核心和髖關節的訓練動作
以下六個動作,可以在訓練髖關節能力,提升屈髖能力,提升步幅的同時,還可以對核心穩定性進行加強。每次訓練六個動作各持續1分鐘為一組,進行6-8組的訓練,就可以有效的提升能力。讓跑步更加穩定,雙腿邁動更有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