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才,贛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贛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贛州市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贛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21—2035年)的通知
贛市府發〔2024〕6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市屬、駐市有關單位:
《贛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于2023年12月18日經省政府批復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附件:《贛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2024年7月13日
(此件主動公開)
由于文件包含內容過多,小編將大家比較關心的一些重點內容摘取出來方便各位閱讀:
機場方面:
構建以贛州黃金機場為中心、瑞金機場及其他通用機場為補充的多層次航空體系,形成“一干一支十通用”的航空布局,建成航空綜合立體樞紐。加快贛州黃金機場三期改擴建建設,至 2035 年旅客吞吐- 67 -量達到 1350 萬人次(其中國際 81 萬人次),飛行區等級提升至4E。推進贛州黃金機場國際航空口岸建設,加快設立與航空口岸配套的贛州空港綜合保稅區,逐步開通港澳臺、東南亞等地區和國際航線,打造區域樞紐機場。推進贛州黃金機場通用機坪建設,促進贛州黃金機場通用航空發展。
加快建成瑞金機場,遠期按 4D 等級預留機場發展空間。加快建設寧都、石城、崇義、大余、信豐、安遠、龍南、全南、定南、會昌等 10 處通用機場,加強應急航空、商務飛行、工農林業等低空運輸功能。
鐵路方面:
以京港(贛深)、廈蓉兩個國家級綜合交通走廊為核心,構建“兩縱三橫六聯”鐵路通道布局,建設區域性鐵路樞紐,實現縣縣通鐵路,遠景實現縣縣通高鐵。加快建成廈蓉通道,提升贛州與成渝城市群通道聯系,推進贛州至廈門通道擴容提質。打通贛州與長三角、北部灣的通道,建成贛州“米字型”鐵路樞紐中心。規劃至 2035 年,鐵路路網密度由 168 公里/萬平方公里提高至 377 公里/萬平方公里。加快建設長贛高鐵,溝通長株潭都市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接海西經濟區。推動贛廣高鐵、贛韶高鐵前期規劃研究,深度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控制預留并積極爭取至重點城市高鐵通道。實現高鐵到達贛州都市區和周邊設區市(吉安、龍巖、韶關、郴州等)1 小時互達、與周邊省會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南昌、廈門、廣州、深圳和長沙等)2 小時互達。
完善鐵路網,建設以贛州國際陸港為中心的放射性貨運通道,大力發展中歐、中亞國際鐵路班列。加快建設瑞梅鐵路,研究建設贛郴永興、興井、景鷹瑞鐵路和贛韶鐵路擴能,提升鐵路貨運能力。規劃研究興國—于都、安遠—全南和崇義—大余市域鐵路,適時啟動建設,開通瑞興于、三南、大上崇鐵路班列。建設貨運鐵路及聯絡線聯通贛州國際陸港、贛州水港,支撐中心城區北部產業園區發展,并積極發展多式聯運。
中心城區空間結構方面:
以“一帶雙心,三軸八廊八組團”空間結構指引中心城區國土空間布局優化。
蓉江新區組團:定位為“城市核心,都會客廳”,至2035年規劃人口規模 50-55 萬人。I型大城市建設的主戰場,商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投放主要區域,集中發展區域和市級總部經濟、金融商務、數字經濟、醫療健康、教育培訓等新型服務業。
南康組團:定位為“粵產業合作區,內陸開放示范區”,至 2035 年規劃人口規模 60-65 萬人。贛粵產業合作區、內陸開放示范區、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章貢組團:定位為“現代服務高地,高新產業基地”,至2035 年規劃人口規模 60-65 萬人。以公共服務和產業提升為主,建設區域性公共服務中心,提升城市綜合服務能級,培育醫藥健康、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推進章貢高新區做大做強。
唐江組團:定位為“智能制造基地,雙創活力新城”,至2035 年規劃人口規模20-25萬人。建設新能源科技產業基地,依托格力小鎮重點發展智能家居產業,大力發展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創業孵化功能。
西城區組團:定位為“高端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示范區”,至 2035 年規劃人口規模 45-50萬人。先進制造業的主平臺、科技創新發展的引領區、產城融合示范區,突出工業主體定位,用足用好工業空間。完善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建設區級文化、體育、醫療設施。
空鐵新區組團:定位為“區域交通樞紐,生產服務核心”,至 2035 年規劃人口規模 15-20萬人。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區域性工業服務中心和會展商務中心三江口組團:定位為“歷史文化名城,稀金科學新城”至 2035 年規劃人口規模 30-35 萬人。保護歷史城區的城池格局,對河套老城實施城市更新再賦能。依托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建設全球創新示范區、面向未來的企業總部。
贛縣組團:定位為“產業創新區,生態客家城”,至2035年規劃人口規模 25-30萬人。梅林單元引領贛州高新區新發展,服務科學創新,重點推進公共服務設施補充完善和城市重點界面品質提升。稀金谷單元為中國稀金谷產業核心平臺,強化與贛江科創單元聯系。
商業、服務業方面:
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建立“市級-組團級-街道級”三級商業中心配置體系,形成“兩主、九副、多中心”的商業網點空間結構。規劃設置章江城市商業中心和蓉江城市商業中心2個市級商業中心;設置9個組團級商業中心,分別為南門口-文清路商業副中心、水西商業副中心、贛州經開區商業副中心、高鐵西站商業副中心、蓉江之星商業副中心、潭口商業副中心、南康區商業副中心、科技城-唐江商業副中心、贛縣區商業副中心。每個街道(鎮)設置不少于1個街道級商業中心。
打造省域金融次中心。在蓉江新區規劃預留金融商務區,引導金融企業在蓉江新區設立總部,發揮政策優勢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產業。
提升專業市場容量。逐步將老舊商品交易市場、專業市場外遷至中心城區外圍交通便利區域,提升現有商品交易綜合市場,新建一批生產資料市場、農產品市場、生活資料市場,促進州各類專業市場規模提升。
完善游樂設施布局。依托游樂設施帶動贛江兩岸文化休閑產業發展,與江南宋城旅游景區聯動發展,打造贛江旅游集聚區:在蓉江新區建設大型游樂設施,打造以休閑、度假、娛樂、觀光等功能為主的文化旅游休閑中心。
城市交通方面:
規劃以軌道交通為公交主 要模式。規劃 4-5 條地鐵制式軌道線路,總里程 153 公里,實現組團間高效率客流運轉,軌道交通站點800 米覆蓋率達到 30%。軌道 交通走廊按 60 米控制,規劃軌道交通場段(含車輛段、停車場)6 處。
大力發展地面常規公交,加快公交“五區一體化”發展。至2035 年,常規公交線路密度不小于 3.0 公里/平方公里,常規公共交通站點 500 米覆蓋率達到 90%。
逐步完善順暢的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網絡。結合軌道交通站點或公交站點,設置非機動車停車區域,形成便捷的交通銜接和換乘。加大城市慢行通道建設,提升慢行通道便捷與安全。至 2035 年,步行出行比例達到 25%,自行車交通出行比例達到 15%
來源:贛州市人民政府
“觀贛州”是一個有觀點、有溫度的公眾號,不定期為贛州人推送最接地氣、最具熱點的新聞資訊,關注贛州發展,了解家鄉動態,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加入贛州人的朋友圈,900萬贛州人就差你的關注了!
廣告合作:1817906505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