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讀懂儲能
文/王佐 編輯/楊倩
來源/儲能嚴究院
圖源/陽光電源
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麾下的儲能部隊正在中東大殺四方。
7月16日,陽光電源對外宣布拿下沙特7.8GWh超級儲能訂單,助力沙特“2030愿景”(Vision 2030)的實現。該項目由陽光電源與沙特AlGihaz成功簽約,刷新全球最大儲能項目紀錄,也接近該公司去年全年的儲能系統出貨量。
此前的紀錄保有者,如比亞迪位于智利阿塔卡馬綠洲的儲能項目(4.1GWh,2024年1月),華為簽約的紅海新城儲能項目(1.3GWh,2021年10月),均在其面前黯然失色。
值得注意的是,AlGihaz是一家沙特阿拉伯本土私營投資控股集團,1975年由Saeed Ali Al-Angari創立,從一家小型承包公司發展為資產數十億元的戰略投資集團,主營業務包括建筑、能源(油氣、可再生能源等)、投資等。旗下能源基建公司Lamprell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沙特阿拉伯國家航運公司等“巨無霸”均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
「儲能嚴究院」獨家獲悉,該項目為電網側支撐儲能,業主為沙特國家電網,儲能系統報價比國內同行高50%以上,處于1-1.5元/Wh區間。粗略計算,項目訂單金額超過78億元,接近100億元,電芯供貨商為中創新航。
具體來看,該項目部署約1560余套PowerTitan2.0液冷儲能系統,配備近780萬顆電芯。三個站點分別位于沙特的Najran,Madaya和Khamis Mushait地區,2024年開始交付,2025年全容量并網運行。
△Najran,Madaya和Khamis Mushait三座城市示意圖。圖源:谷歌地圖
PowerTitan2.0為陽光電源2023年10月發布的大型儲能系統新品,單柜20尺容量高達5MWh。
△圖源:陽光電源
知情人士透露,“快速交付、對電網的理解能力正是陽光電源打動業主的優勢所在。”
最終陽光電源從眾多海內外競爭對手如比亞迪、寧德時代、華為、國電南瑞、特斯拉、Fluence等中脫穎而出,成功衛冕。其中,擅長價格戰的比亞迪是陽光電源最忌憚的對手之一。
這意味著,陽光電源或將繼續穩坐全球儲能系統出貨量冠軍之位。迄今為止,陽光電源海外儲能系統累計交付量已超過20GWh。
據悉,陽光電源目前儲能系統產能超過50GWh,能夠支撐其上述海外訂單交付。電芯則主要來自外采,供應商包括寧德時代、瑞浦蘭鈞、億緯鋰能、海基等主流電芯廠商。
“絕對不能低于8毛錢,否則就是虧本生意,寧愿不做。”陽光電源對價格有清醒的認知,而比亞迪也深知價格是一柄利器。
一個小插曲是,早些時候,該項目一期2GWh訂單被比亞迪、中國電氣裝備收入囊中,分別承擔儲能系統供應商、EPC角色。其中,比亞迪電芯報價與國內相仿,為100美金/KWh,也就是0.7元/Wh,中電裝報價約0.8元/Wh,而起初陽光電源因為誤判而與之失之交臂。
如今,通過這一最新項目,陽光電源已在中東大儲市場取得壓倒性優勢。
實際上,陽光電源在中東市場已深耕數年,成為頭部光儲企業。中東素以陽光資源富集著稱,早在2018年,該地域光伏市場迎來爆發,陽光電源布局海外光伏戰略部門肇始于此,此后逐步介入阿布扎比、卡塔爾、阿曼等國光伏項目。
2023年5月,陽光電源與中國能建國際集團簽訂協議,為全球最大光伏電站——沙特AI Shuaibah項目提供2.1GW逆變器解決方案。
不過,與光伏主賽道相比,陽光電源的中東儲能業務“零記錄”直到2022年才被打破,相繼與ACWA Power、EPC承包商Larsen & Toubro等達成合作,分別提供536MW/600MWh、160MW/760MWh電池儲能系統。
2023年中東光伏建設市場規模飆漲至69.3億美元。到2030年,有望達到驚人的377.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27.4%。
沙特阿拉伯是其中的領頭羊,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雄心勃勃,其“2030愿景”大手筆規劃在2030年前建設35個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近3000億美元,總裝機容量達到58.7GW,以降低對石油的依賴。阿聯酋能源基礎設施部亦計劃投資1634億美元用于清潔能源。
陽光電源以外,中東如火如荼的新能源發展勢頭,也吸引了中國能建、中國電建、國電投、中國電氣裝備等央企EPC巨擘,以及天合、正泰集團、晶科能源、英利集團等民營巨頭紛至沓來。
在中東地區大力出擊的還有晶科能源,同日宣布與沙特阿拉伯王國公共投資基金(PIF)聯合投資中國最大海外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2023年其在中東地區市占率超過50%,其中沙特超過70%。
隨著近兩年新能源的蓬勃發展,中東儲能市場也迎來爆發潮,機遇同時也伴隨著挑戰,電網對儲能設備、逆變器、光伏設備的適應性、支撐能力、設備選型要求也日益苛刻。
在上述人士看來,國內的儲能項目大多建而不用,只是為了換取新能源指標,各家供應商好壞難以辨別;海外市場更加透明公正,陽光電源出海較早,在項目交付、產品質量、當地電網認知、政策研究方面均建立起了比較深的護城河。
“海外項目業主對于設備價格敏感度并不太高,核心關注點在于整個電網基建投資的穩定性,因此廠家的品牌知名度、技術研究、安全性成為重要考量因素。”
與國內項目的拆分標包競爭不同的是,該項目“一家獨大”,只選擇了唯一一家供應商,這是因為“供應商的綜合能力更加被看重,單一供應商在后續服務、備品備件上將大大節省客戶的時間和精力”。
當下,儲能正成為陽光電源強有力的業務推動器。陽光電源曾發布2023-2027技術路線圖稱,將頂格推進光伏和儲能業務協同發展。如今,作為其第二增長曲線,儲能系統業務勢如破竹。
2023年,陽光電源儲能系統全球發貨10.5GWh,帶來營業收入178.01億元,同比增長75.79%,占總營收比重24.64%。
相比2016年的“儲能元年”,陽光電源儲能業務增長超過了227倍。
如今,出海已成為檢驗儲能企業的試金石,“走出去”也是陽光電源布局儲能業務的重要抓手。“國內競爭中,品牌和性能指標不占太大優勢,加上審計人員時刻關注著價格因素,競爭又受到千絲萬縷的關系網絡、產業置換等干擾,出海成為了一條更優出路。”業內人士分析稱。
陽光電源是國內最早涉足儲能的企業之一,也是最早出海的先遣部隊之一。得益于其海外渠道優勢,2023年,陽光電源海外業務占比達到了46.19%,其海外系統集成業務已深入越南、澳洲、韓國、菲律賓、印尼、智利市場,新開拓了巴西、印度、孟加拉、南非等市場;海外業務毛利率41.57%,顯著高于中國大陸地區的20.73%。
在激進的海外策略之下,陽光電源持續占據全球儲能系統集成商的金字塔頂。伍德麥肯茲2023年10月發布的報告顯示,陽光電源在2022年以16%的市場份額領跑全球電池儲能系統(BESS)集成商市場,緊隨其后的是Fluence和特斯拉,兩者市場份額均為14%,華為和比亞迪各占9%。
財報披露,受惠于海外業務占比較高,與同行相比,陽光電源2023年儲能業務毛利率不降反升,攀升至37.47%,甚至大幅超過光伏業務的28.18%。
“陽光電源的戰略定力非常強。曹老師早在2006年開始布局儲能,2016年開始正式涉足儲能業務,一直到2019年,儲能每年都要賠幾千萬到上億元不等,但是我們堅持了下來。”一名來自陽光電源的高管表示。
數度穿越光伏周期的陽光電源,能否在儲能行業動蕩中成為幸存寡頭之一,曹仁賢心中或許已經有了追光的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