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威脅全世界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2023年ICO/IARC中國HPV和相關疾病報告顯示,2020年在中國15~44歲女性中,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腫瘤第三位。在中國癌癥發病統計2020年的數據中,宮頸癌發病人數已經超過10萬,宮頸癌死亡人數也已高達5.9萬。如此驚人的數字顯示,宮頸癌不容忽視,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副主任醫師黃健為廣大女性送上了一份關于宮頸癌的科普福利,讓我們一起傾聽黃健主任的科普,走近宮頸癌,關愛自我。
宮頸癌會“攻擊”哪類女性?
黃健說,宮頸癌是女性的高危癌種,有這樣三類女性,很容易罹患宮頸癌,因此要格外注意。一是攜帶HPV病毒的女性。眾所周知,病毒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高危因素,90%-95%以上的子宮頸癌與高危HPV的長期持續感染有關,因此長期攜帶高危型HPV病毒的女性一定要格外注意。HPV的家族很龐大,目前已發現約有200種不同基因型別的HPV,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目前已認定12種型別的高危型HPV最具致癌潛能,它們分別是: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 和 59 型,雖然超過80%的感染會被人體免疫系統在6-24個月內被清除,但黃健還是提醒各位,若高危型的HPV持續感染年限較久,例如持續感染經過10-20年的自然演化發展,就可能會發展成為宮頸癌,這類女性一定要及時體檢。二是性行為及分娩次數較為頻繁的女性,研究表明,早婚早育、分娩次數多、分娩時宮頸裂傷以及多個性伴侶,均與子宮頸癌的發生有關。三是患有長期慢性宮頸炎、雌激素使用不當或長期應的女性,同時,吸煙、酗酒、熬夜、內分泌失調或是有腫瘤家族史尤其是子宮頸癌家族史女性、免疫力低下、免疫抑制的女性以及有子宮頸癌前病變史的女性,都有患癌的風險性。此外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等都有可能作為協同因素,增加宮頸癌的患病風險。除了以上三種,黃健說,其實還有一種生物學因素會導致患癌可能:沙眼衣原體、單純皰疹病毒Ⅱ型、滴蟲等病原體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導致宮頸癌的發病過程中有協同作用。這也是大眾可能忽視的一點,黃健提醒廣大女性,如果有以上相關的疾病感染,應做好宮頸癌的篩查。
宮頸癌怎么預防呢?
黃健說,宮頸癌的預防也分三個等級,一級預防就是預防性接種HPV疫苗(二價、四價、九價疫苗),疫苗可以預防70%-90%由HPV感染引起的宮頸癌。同時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提高女性的生殖健康保健意識,杜絕不潔性行為,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減少宮頸癌發生的可能性。二級預防則是宮頸癌篩查。黃健說,所有適齡婦女應定期做宮頸癌的篩查,目前常用的宮頸癌篩查方法包括細胞學篩查方法和HPV檢查技術,經宮頸癌篩查結果異常者,需接受陰道鏡檢查或組織病理學診斷,以確定是否存在宮頸癌前病變或宮頸浸潤癌,一旦確定,應及早進行治療。三級預防則是針對臨床患者,根據臨床分期開展適宜的手術、放療、化療及姑息療法。
怎么才能發現自己宮頸癌了呢?
當下有不少女性因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范等,有一定的婦科疾病,很多女性經常在網絡上搜索身體出現的癥狀,一不小心就搜出了癌癥,自己嚇自己。黃健說,宮頸癌早期無癥狀,與宮頸慢性炎難以區別,因醫生水平問題有時候會誤診,因此,如果早期出現陰道排液癥狀,且排液少、呈水樣,或是血腥樣并伴有腥臭味,就要盡快就診。晚期癥狀則較為明顯,此時的陰道排液多為米湯樣或是膿血樣,且多為惡臭。除了陰道排液外,陰道出血也是宮頸癌的重點表現形式,出血方式為以下幾種,一是接觸性或者不規則陰道出血,如性行為出血等。二是部分中老年女性在絕經后陰道出血,黃健說,這種情況千萬不能認為是身體“重返青春”,絕經后陰道異常出血的女性,一定要及時就醫,排除宮頸癌。
黃健說,在預防HPV上,男性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由于 HPV 主要感染途徑來源于性行為,這就需要伴侶一起來配合。已感染 HPV 男性的精液和前列腺液中會攜帶病毒,在發生性行為時,會通過皮膚接觸的傳播方式感染性伴侶。黃健提醒各位,關愛女性,從身邊做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