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2999 字,時長約 6 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jīng)出品)
我是劉勝軍,關注我,擁抱“大歷史觀”和“政治經(jīng)濟學”,走出“大變局抑郁癥”。
繼美國亂套之后,法國也炸鍋了。
年輕人容易沖動。沖動是魔鬼。
馬克龍雖然已經(jīng)干了7年總統(tǒng),但今年也才47歲。這是什么概念?肯尼迪、克林頓、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tǒng)時的年齡分別為44歲、47歲、48歲。
當然,法國這個國家比較浪漫:拿破侖30歲成為法蘭西第一執(zhí)政、35歲成為皇帝。法國現(xiàn)任總理加布里埃爾·阿塔爾34歲,很可能馬上成為下一任總理的巴爾德拉只有29歲,即將刷新拿破侖的下限。法國真是浪漫的國度!
6月初的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翼勢力全面雄起,最受打擊的是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馬克龍咽不下這口氣,畢竟他在2017、2022年連續(xù)兩次擊敗極右翼領袖勒龐,這次法國人民怎么“糊涂”了?(歐洲齊步向右轉,越來越像二戰(zhàn)前)
于是小馬決定豪賭一把,不顧巴黎奧運會即將開幕,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重新進行選舉。馬克龍的潛臺詞是:親愛的法國人民啊,你們不要沖動!歐洲議會選舉你們居然支持極右翼,給你們機會再重新表態(tài)一次,你們到底愛不愛我?希望你們想想清楚啊!!
馬克龍?zhí)湴亮耍撾x實際了。法國走向極右翼,絕非沖動,而是一股巨大的歷史洪流:移民引發(fā)的白人生存危機,而法國正是這種“大取代”思想的策源地(大取代:歐洲極右翼崛起的思想根源)。
法國議會首輪選舉結果符合預期(但肯定令馬克龍震驚):勒龐的極右翼國民聯(lián)盟及其盟友獲得了33%的選票,左翼聯(lián)盟得到28%的選票,而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聯(lián)盟僅獲得20%的選票。注意,第一輪選舉的投票率為66.7%,創(chuàng)下1997年以來新高。這是法國人民的吶喊!
一旦國民聯(lián)盟贏得絕對多數(shù)席位,馬克龍將不得不讓勒龐的門徒、29歲的喬丹.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擔任總理,因為該黨會否決其他任何人選。一旦出現(xiàn)這種局面,馬克龍剩余的總統(tǒng)任期(到2027年)將成為“歷史的垃圾時間”。
不僅如此,勒龐還加大賭注,大膽地向馬克龍的總司令地位發(fā)起挑戰(zhàn)。勒龐說,“武裝部隊總司令,對總統(tǒng)來說,是一個榮譽頭銜,只有總理掌握實權擁有財政大權。喬丹無意與他挑起爭端,但他設定了紅線。在烏克蘭問題上,總統(tǒng)將不能派遣軍隊。” 有意思的是,馬克龍曾經(jīng)指責勒龐曾接受俄羅斯人的雇傭。法國憲法規(guī)定,總統(tǒng)是三軍總司令。勒龐隨后在 X 的一篇文章中對自己的表述進行了細微調整:“在派遣軍隊出國問題上,不質疑共和國總統(tǒng)的保留權限,但總理通過預算控制,有手段來反對它。”
勒龐與巴爾德拉
《紐約時報》辛辣地指出:馬克龍此舉是“近年來歐洲政治中最引人注目的自殘式失敗之一。”政治學家雅克·魯普尼說,“這是對他(馬克龍)個人的否決。”
勒龐的支持者
支持特朗普的和支持勒龐的是同一批人:中低收入白人。馬克龍已經(jīng)多次惹毛法國民眾:
——2018年11月,馬克龍?zhí)岣呷加投惖挠媱澮l(fā)轟轟烈烈的“黃背心運動”:身著黃色背心的示威者封鎖道路,巴黎著名的凱旋門被洗劫。隨后,馬克龍扭轉了燃油稅上漲的趨勢,凍結了電力和天然氣價格,并提高了最低工資。
——2019年12月,馬克龍政府將法定退休年齡推遲兩年至64歲的計劃,引發(fā)法國1995年以來最大的全國大罷工,游行人數(shù)三度超過120萬人。煉油廠、運輸和港口均被封鎖。垃圾收集者的罷工將巴黎的人行道變成露天垃圾桶。
——2021年6月,馬克龍在視察德龍省時遭當?shù)匾幻麨镈amien Tarel的男子打了一記耳光。
這次解散議會重新選舉豪賭失敗后,馬克龍已經(jīng)氣急敗壞。他警告法國人民:極左翼或極右翼在提前投票中獲勝可能會引發(fā)“內戰(zhàn)”。看來,馬克龍還是情緒壓倒理智。
馬克龍究竟錯在哪里?旁觀者清,我們幫小馬梳理梳理:
一、只顧政治正確,不關心民眾生活
政治家往往會天馬行空地忙于拯救地球,而忘記了民眾水深火熱。馬克龍就是典型。馬克龍熱衷于推動歐洲一體化、歐洲戰(zhàn)略自主、巴黎氣候協(xié)定、北約集體行動和支援烏克蘭,但在法國民眾看來,這些純屬吃飽了撐的沒事干。
與政治家不同,人民關心的首先是過日子:物價、就業(yè)、退休金、社會治安......
因此,勒龐與馬克龍,在俄烏戰(zhàn)爭立場上南轅北轍。
二、移民難題:出來混遲早要還大!
移民已經(jīng)成為美國和歐洲的頭號難題!法國尤其突出。
1865年,在“計劃生育”的影響下,法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老齡化國家。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法國人口傷亡嚴重,北非成為戰(zhàn)后法國海外勞動力補給的主要來源地。二戰(zhàn)期間,陣亡法軍有四分之一是非洲裔。
上世紀60年代,法國與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簽訂了用工協(xié)議,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涌入法國;1976年,法國又出臺家庭團聚制度,允許勞工的妻兒到法國定居。事后諸葛亮指出:大力吸引非洲移民這是一個后患無窮的政策。
移民的高出生率,引發(fā)從量變到質變的危機:如今人口6000萬的法國,卻有超過500萬黑人、520萬阿拉伯人,2800座清真寺。
2022年的數(shù)據(jù),巴黎的新生兒中,黑人占了60%,白人只有35%,還有5%是其他族裔。有數(shù)據(jù)顯示,如今每7個法國居民中就有1人是非洲裔,在法國人口中占比接近15%。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期間,沖進決賽的法國隊,黑人球員多達2/3。法國足球隊前靈魂人物齊達內,其父母便是從阿爾及利亞移民到法國的。法國的下一站:黑人的天堂。法國有了一個新外號:最像非洲的歐洲國家。
這不就是“大取代”理論的現(xiàn)實版本嗎(大取代:歐洲極右翼崛起的思想根源)?
德國雜志 Kladderadatsch 1932年的漫畫預測 100 年后的法國,
標題是“最后的非有色人種法國人是巴黎動物園的主要景點”
法國的非洲移民通常生活在一些敏感的“城市政策優(yōu)先區(qū)域”:高失業(yè)率、重貧困、不穩(wěn)定以及社會治安狀況差、社會歧視嚴重。非洲移民的學歷往往較低,甚至有相當一部分沒有任何學歷。因此,移民也帶來了社會治安問題。
法國是歐盟的“宏觀稅負”冠軍:2022年,法國稅收和社保繳款占GDP的比例高達48.0%,比歐元區(qū)41.9%的平均水平高出6.1個百分點。高稅對應的是慷慨的社會福利支出。為了鼓勵生育,法國單親媽媽不用工作,在家生孩子就能衣食無憂。法國單親家庭占比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10%,一路飆升至2020年的24.7%:1/4的家庭是單親家庭!而且,法國單身母親只有75%有工作。法國衛(wèi)生部研究估計,若無財政支持,撫養(yǎng)一個以上孩子的單親家庭將有61.3%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更要命的是,單親媽媽大多是黑人。這是個全球性現(xiàn)象: 2015年美國本土77%的黑人嬰兒出生于單親媽媽家庭。
一邊把稅收用于資助黑人單親媽媽,一邊要提高退休年齡,這不是逼法國人民要“大革命”嗎?
說到底,極右翼崛起背后就是一個靈魂叩問:這里究竟是誰的家!
既然如此,拜登和馬克龍們?yōu)楹卧谝泼駟栴}上還是如此罔顧民意的死腦筋呢?
答案是:“政治正確”。
過去幾十年,歐美宣揚的主流價值觀是:普世價值、全球化、反對種族歧視、人權高于主權(導致難民涌入)、自由萬歲(LGBT合法化)。2017年2月,當時還是法國總統(tǒng)候選人的馬克龍訪問阿爾及利亞,他有關“殖民行動是法國歷史的一部分,也是一種反人類罪”的表態(tài)在法國國內引起巨大爭議。
歐美的左翼和右翼,最核心的分水嶺就在于此:左派追求價值觀,右派關注的是現(xiàn)實利益。日子好過的時候,吹吹價值觀的牛皮也無妨;日子難過的時候,去你的價值觀!
現(xiàn)在,我們正在見證右翼對左翼的歷史大清算。
劉勝軍@終南山
堅持講真話的經(jīng)濟學家
政治經(jīng)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jīng)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jīng)創(chuàng)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jīng)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fā)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