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大佬”的沒落史
聚焦于汽配售后流通的“普通服務”是萬向集團于2002年8月開始運作的項目,注冊資本2.2億元,2003年6月正式開業。萬向集團是國內本土汽車零部件的佼佼者。如果說許多江浙民營企業第一代創始人憑著經驗摸滾打爬抓住了汽車工業發展的紅利,那么為了企業在后續經營方面更上一層樓,許多企一代將企二代送往國外接受國際教育,帶著國際先進理念回歸的企二代思考的是如何與國際對標。“普通服務”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
現在看來,2000年初的中國汽車售后市場剛剛起步,美國汽車售后4大流通品牌AUTOZONE等成為分析和對標的對象,但適應國情的本土化也是非常重要。那時,“普通服務”目標是打造汽配流通領域的國美和蘇寧。
2003年,汽車進入家庭的年頭還很短,當時汽車保有量低、車齡短,也沒有易損件和全車件等概念,汽配流通領域該賣什么產品、備什么貨沒有任何依據,非常盲目。“普通服務”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開始摸索,既做商用車配件又做乘用車配件,比例大約一半一半,高峰時有350人左右并在全國建立了30多個分公司,且多年處于虧損狀態,在萬向體系中很不受待見,加之萬向集團高層對于是否運營此項目一直有分歧,到2010年時普通服務大幅縮減,定位也發生了極大變化,轉而成為萬向集團下的一個集采部門,直到2015年關門歇業。
對標今天的商用車后市場供應鏈企業,“普通服務”可謂是當年的“隱形大佬”,其在格局、模式等方面與現在的“新瑞立”很相似,背靠零部件實體企業。
“12年的摸爬滾打,‘普通服務’造就了大批商戶老板,他們依然活躍在商用車后市場行業,大部分成了區域市場的中流砥柱。曾經的高管們紛紛被同行聘請,追逐著曾經的夢想。普通服務是典型的商用車后市場先烈,因為沒有越過行業的陳規陋習,沒有實現模式的與時俱進,沒有突破資方的認知局限,更沒有留住合適的團隊。雖然也背靠萬向這顆大樹,但與新瑞立不同的是,普通服務并非老板親自上陣,缺乏了志在必得的決心。盡管普通服務的賬戶上躺著2個億的現金,卻因為財務報表不好看而選擇主動離場。”一位參與普通服務運營的資深人士感嘆道,“成也產業資源,敗也產業資源。”
普通服務這個隱形大佬,隨著時間的流失逐漸淡出了后市場的視野。
商用車供應鏈的一對“翹楚”
按時間進程繼續盤點后市場供應鏈企業,當屬商用車方面的兩位翹楚:運通四方和正大富通。與乘用車后市場不同的是,中國商用車主機自主品牌優勢多,后市場沒有沿用乘用車舶來的4S體系,而是在各地與社會經銷商以倉儲物流的方式合作,服務終端維修企業和車主。我們來盤點一下這倆大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