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李存勖而言,問題如何而來?
【消滅制造問題的人并不能消滅問題本身 - 郭崇韜慘遭暗殺|閑話殘唐五代】以王宗衍、郭崇韜之死,沉淀出一個啟發,即:問題是有生命的,解決制造問題的人,并不能解決問題本身。
具體到李存勖身上,他的困境就是:剛剛攀上自己的巔峰,又干掉了最有威脅的郭崇韜,怎么就會在不久之后直線墮落呢?
是啊,李存勖的隕落怎么就會與其巔峰無縫連接呢? 想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得把時間撥回同光三年。
我是大衛的平行宇宙,歡迎關注!
1. 人事任命-權力重構
之前在人事即政治 - 平蜀工程啟動會的重點:人事任命|閑話殘唐五代中就總結過,項目的成敗,歸根結底,就是取決于用人之得失。
作為后唐的創建者,李存勖當然清楚這條法則的效力。所以,在部署平蜀項目的同時,他也在洛陽開展了一系列的人事調動,包括但不限于:
作為帝國新得之疆域,蜀地在李存勖規劃中,將起到(1)財富之源,(2)伐吳上游之利乃至(3)形勢有變時的戰略大后方的諸多功能。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干。由于郭崇韜的貪墨,當地盜賊四起與蜀地遠離自己基本盤的現實,美好的規劃完全無法落地。 所以,派得力能吏去治理蜀地,就是李存勖的當務之急。郭崇韜推薦在前,李存勖認可于后,孟知祥便順理成章地得到了這副重任……與肥缺。
北都晉陽既是李存勖的龍興之地,又因地利而又戰略后方之實,同樣需要一個能鎮得住場子的重臣主持大局。 樞密承旨段徊表示:按道理,咱們剛剛拿下后梁,本應該讓張憲這樣有宰相之器的人坐鎮鄴都或者洛陽。 但是呢,這兩塊地盤都有天子親自看場子,真有問題,老板自己也能處理;北都遠離中原,必須派一個能獨當一面的人才穩妥——還有誰比張憲更合適嗎?
于是,郭崇韜出征前將張憲留在洛陽的建議就此作廢,張憲不得不遠離中樞。
張憲有能力、資歷老。面對已經極度膨脹的李存勖,是彼時為數不多還能規勸幾句的老臣。這符合國家利益,所以郭崇韜推薦“可為相”。 這不符合段徊等佞幸的利益,所以想盡辦法趕出決策圈。
與任命張憲留守晉陽的底層邏輯一致,佞幸安排昏聵無能的王正言接任張憲的鄴都留守一職——這樣一個笨蛋,不正是一個極好的牽線傀儡嘛! 當然,為保萬全,又給王正言安排了一個佞幸自己人做副手——以武德使史彥瓊為鄴都監軍。 于是,鄴都所轄的魏州、博州等六州軍政財務大權全都落到史彥瓊手里。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暴發戶史彥瓊“威福自恣,陵忽將佐”,搞得自王正言以下,鄴都大小官吏只有諂媚好他,才有可能干好分內的工作。
必須強調一點,鄴都魏州可有一項著名的特產——銀槍效節都。 早在中晚唐時期,魏博牙兵作為藩鎮之亂的最高級別,就已經可以與長安天子相提并論。到了梁晉爭霸之時,楊師厚組建的銀槍效節都更是進化成了私兵的究極態。 當李存勖得到這支隊伍后,梁晉的天平開始向李存勖傾斜,在決定歷史走向的夾河之戰中,銀槍效節都屢立殊功。 這些人的根本就在鄴都,而彼時的鄴都卻成了史彥瓊這個無尺寸之功的佞幸的六個荷包。就算用腳后跟想,也知道未來不見得有多美妙。
咱們在【魏博故人的命運 | 資治通鑒在平行宇宙的復盤】中已經大致介紹過后唐的戰略重鎮。 除了前面提到到北都、鄴都,還有作為首都的洛陽、西北重鎮長安與帝國墳場名將磨盤的河朔重鎮鎮州。
從好馬配好鞍的邏輯出發,將有宰相器的張憲派去晉陽、讓李存勖自己照顧好洛陽、鄴都,似乎都是合乎情理的決定。 然而,事實卻與所謂的預期截然相反——不久的將來:
- 孟知祥成功將西川私有化。
- 皇甫暉于鄴都叛亂,成了第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最終釀成興教門之變。
- 遠離洛陽,本有機會力挽狂瀾的張憲只能對興教門之變徒呼奈何。把所有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都趕出核心圈,自然不用再受他們的勸諫、限制,可這份廉價的歡愉是有代價的——而作為當事人,強大如李存勖也承受不起這份代價。
如果說平蜀的順利得益于成功的人事安排;那,如今在戰略重鎮上的失敗人事調動則徹底將李存勖置于危險境地。
2. 船漏偏遇頂頭風
前文提到了魏博牙兵的進化究極態——銀槍效節都。 而李存勖同意將史彥瓊派去鄴都魏州,實質上動了銀槍效節都留在老家的奶酪。 在李存勖眼中,如果給予銀槍效節都足夠的賞賜,實現“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的效果,這些帝國精銳也不見得會對史彥瓊的搜刮有太多抱怨。
然而,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心中完全可以異化成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情——李存勖認為自己已經“賞賚非一”,可銀槍效節都卻“士卒恃功,驕恣無厭”。 站在李存勖角度,我“于十指上得天下”,非要論功行賞,軍功章有我的99%,你們銀槍效節都最多也只有1%。既然已經多次賞賜過了,那就算仁至義盡了! 而站在銀槍效節都角度,硬仗都是我們打的、人都是我們死的,皇帝寶座這個最大的好處已經讓李存勖拿走了,我們就想著分些真金白銀,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如此雞同鴨講,銀槍效節都自然“更成怨望”。
其實,以李存勖的性格,本不至于克扣這支帝國精銳的。但,錢這東西并不能無中生有,李存勖確實打下了整個五代最大的疆域,但消化吸收也得花時間啊!面對這么大一個攤子,已經失去張承業這個優秀的財政官,后唐早已陷入了赤字的窘境。 加之這年大旱,農業哪有什么收成!史稱:
民多流亡,租賦不充,道路涂潦,漕輦艱澀,東都倉廩空竭,無以給軍士。
軍人沒有田地,只能靠死工資活著,遇到李存勖這樣假裝發糧餉的老板,想活命,就只余嫁妻賣子一條路了。 百姓也不得不四處挖野菜充饑。結果,數九寒冬,這些人往往成群凍餓而死。
到了這種田地,李存勖自然沒多少辦法,只能裝作沒見到銀槍效節都的抱怨了。 然而,發昏當不了死。帝國公務員體系必須超負荷運轉,以圖解決難題。 比如現任的財政官孔謙,已經赤膊上陣了——他本人就在洛陽東門迎接地方漕運,方便當場就根據輕重緩急將物資調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面對天災肆虐、人心浮動的困境,李存勖覺得自己也應該做些什么以緩解緊張的局勢。 想到治理國家,需要物質精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然自己搞不掂物質方面的任務,那就勉為其難地在精神方面做出表率——讓國人見識到自己不畏天災的樂觀主義戰士的英姿,理應能從精神層面激勵百姓戰勝天災。 十月己卯(二十日),李存勖帶著皇后、皇子以及后宮得寵的宮人,跑到白沙圍獵,庚辰(二十一日),住在伊闕;辛巳(二十二日),留宿潭泊;壬午(二十三日),落腳龕澗;癸未(二十四日),返回皇宮。算是用洛陽郊區五日游展現了自己的智珠在握、鎮定自若的風采。 只是,隨行的官吏士卒缺衣少食,多有因大雪而凍斃于路者。
隨行禁衛平常都是鼻孔沖天的主兒,那里遭得起這種罪,于是變本加厲地搜刮起百姓來。 只是,有的地方饑荒已經重到地主家也沒有糧食了。禁衛秉持著“得不到就毀掉”的齷齪心思開始打砸搶,一定要榨出百姓手里最后一個銅板。遇到實在沒有油水的情況,干脆拆毀房屋,將木料當柴燒。 這種比敵軍、強盜還惡劣的行徑可不僅僅針對沒有權勢的百姓,人家禁衛搞的是眾生平等——就連地方官也在他們搶劫的清單中。到后來,基層官吏都不得不躲到荒郊野外,以求茍全性命。
3. 想到做不到,等于沒想到
皇家圍獵這種行為藝術搞得如此抽象,沒當即激起民變,已是萬幸。就算李存勖有“天下莫敵”的威名,也隱約感覺“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了,趕緊召開會議商討對策。 結果,以豆盧革為首的重臣全都不知如何是好。 如郭崇韜、孟知祥、李嗣源、張憲這樣能干事兒的,都已經外派出去,所以,出現這種尷尬的冷場也就不足為奇了。
后來,還是戶部尚書李琪建議:
- 治國自然要量入為出;打仗需計農而發兵。
- 只是,如今正值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得不犧牲耕種以優先供養士卒。
- 眼下遭遇災年,農民已經忍饑受凍,斷不可能再有余裕供需軍隊。
- 建議:免除【折納】和【紐配】這樣的苛捐雜稅,以休養生息。
道理就是這個道理,李存勖當即拍板,下令照方抓藥。 話說,豆盧革的確濫竽充數,但至于連這種常識也沒有嗎? 可要說他手里握著參考答案,豆盧革為什么不說出來呢?
彼時,剛剛滅梁、平蜀的后唐完全就是一個軍事貴族主導下的擴張型帝國。李存勖也好、豆盧革也罷,都是這個體制下的既得利者,對他們而言,只有確保帝國繼續擴張,自己的權勢、地位——甚至性命——才能得以保全;相反,如果膽敢站在這個原則的對立面,就必須承擔牙兵噬主的風險——魏博軍鎮的興衰歷程,不就是最佳實踐嘛! 所以,大家只好揣著明白裝糊涂。
可想而知,李琪這種以民為本的方案明顯違背軍事貴族利益,斷無落地之可能。
4. 就食洛陽?絕不!
李琪的建議雖然政治正確,但受制于彼時后唐的體制,其實并無可行性。 李存勖思來想去,既然行為藝術沒溜、休養生息沒譜,那,就苦一苦自己吧——既然洛陽沒糧,咱們去有糧食的地方不久OK了? 哪知他剛一提出“咱們去汴州大梁吧”,立即就有正義的諫官正大光明地反駁:快拉到吧!天子怎么能干“外出就食”這種跌份兒的破事呢?還不如勤儉節約來得有效呢!況且,楊吳與我隔江相望,實在不應該讓他們看到我國虛弱的一面。 在這種職業噴子面前,本就好面子的李存勖連一個回合都沒堅持下來,直接GG了。
那么,諫官的言辭當真無法反駁嗎? 嗯……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快拉倒吧!他話里的槽點之多,已經到了一句一槽的程度。
雖然諫官鐵口直斷,說世上無“就食天子”,但盛唐——這個李存勖都要拿來扯虎皮做大旗的王朝——就有大約十五次就食東都(洛陽)的記錄。 之前,咱們已經多次提及一個規律,關中,或者說長安,的歷史地位是隨時間緩慢下降的。究其原因,不過是:原本的天府之國被過量的人口消耗成糧食洼地了。 高貴如皇室,面對災年也不得不放低身段,跑去洛陽混飯吃。
時間來到殘唐五代,不僅關中缺糧,就連洛陽也負擔不起其上百姓的生計了。 取代洛陽的是大梁。此地汴水穿城,漕運便捷、交通發達,是整個中原的經濟中心。定都于此,再也不用像李存勖那樣為糧食擔心。
所以,縱觀五代,除了李存勖長期——當然,他在位也不過四年而已——將洛陽作為首都,其他皇帝均定都于大梁——后梁、后晉倒是短暫定都洛陽,但很快改弦更張,搖擺回大梁。 畢竟,面子再重要,也比不上里子來得實惠!
如前所述,李琪已經用赤裸裸的現實證明,在彼時的后唐,這條路壓根就走不通!
所謂兵法之妙,存乎一心,不就在于大將能做到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嗎。
不能將自己的虛弱面暴露給敵人,這肯定沒錯;但,如果經營得當,不也能讓對手以為己方在“實則虛之”嗎? 李存勖可是連契丹人都認證過的“天下莫敵”之無敵統帥,難道會不明白這一點嗎? 我覺得,他之所以同意了諫官明顯錯誤的言論,根本還是在于實在不想去后梁這個手下敗將的首都討飯——畢竟,在李存勖心中,面子總是第一位的。
5. 說起面子,確是最愛
說起面子,確是李存勖的最愛。 閏十二月辛亥(二十三日),立皇弟李存美為邕王,李存霸為永王,李存禮為薛王,李存渥為申王,李存為睦王,李存確為通王,李存紀為雅王。 你看,就算軍無糧餉、餓殍漫野,李存勖也沒忘記冊封宗室。
于百姓士卒,這種行徑當然是皇帝不拿自己當人;可要是切換到李存勖的視角,這么干,似乎也有說得過去的道理:現實殘酷,我雖有心,但確實無力鎮撫百姓,那……還不如將有限的資源投入能快速產生收益的地方,比如:宗室——終究是自家人,真遇到困難,怎么也會比其他人更能跟自己一條心。
擁有上帝視角的諸君當然清楚李存勖這不過是癡人說夢:興教門之變,申王李存渥不但沒有為李存勖拼死,反而拐走了嫂子劉皇后!
至于勛臣、士卒,就是用腳后跟想,也能猜出他們會對此有何反應了——反正,興教門之變,除了王全斌、善友等寥寥數人,大家伙兒全都用腳投票,放棄了李存勖。
【折納】將田賦的谷帛折變為錢,或將錢折變為谷帛,或將谷粟與布帛相互折換,甚至先將甲物折變為錢,又將錢折變為乙物,再將乙物折變為錢等等,稱為折變(折納)。朝廷利用抬高或降低“物價”的手段,千方百計變相加賦,以致實際交納數達正常賦額的二倍以上。折變成了變相加賦的重要手段。
——白壽彝【中國通史·第七章賦稅和役法 第一節五代、宋的田賦(兩稅)】
【紐配】后唐時期的稅制在繼承和發展唐朝兩稅法的基礎上,確實進行了一些調整和改革。其中,“紐配”是后唐稅制中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將一種應繳稅物的余數折算成另一種稅物進行繳納的做法。
——呂思勉【隋唐五代史·第七節 賦稅(上)】 也就是折納的一個衍生稅種,都是朝廷用來變相加賦的工具。
敲黑板,劃重點了!積羽沉舟——壓死駱駝的,絕非最后一根稻草,之前陸續堆上去的稻草,沒有一根是無辜的。
參考資料:
- 司馬光【資治通鑒】
- 歐陽修【新五代史】
- 薛居正【舊五代史】
- 胡三省【通鑒音注】
- 魏博故人的命運 | 資治通鑒在平行宇宙的復盤(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4376&idx=1&sn=0ee49de6595b4a342b446beb4ee21de1&chksm=fe354faec942c6b848415cbdc79bfa0ca0f3a3b8c06ab1e3b77d2d36b47549dfe6bfc4f1224c#rd)
- 意識形態先行 - 后唐系統性更名| 殘唐五代失敗學(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5990&idx=1&sn=2e14dc8761b4a0a6ec519a867090cfa0&chksm=fe354650c942cf468602e92266986217d3c43e8299d26ee368889989d7963dd15790dee829f&token=1291357135&lang=zh_CN#rd)
- 歷史上的“天府之國”關中,為何會走向衰落?(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417673)
- 人事即政治 - 平蜀工程啟動會的重點:人事任命|閑話殘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574394376944333422%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 缺乏理想的現實主義會忘卻初心 - 李存勖逐漸墮落|閑話殘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466900410565762456%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 嫉妒,是大罪!|殘唐五代失敗學(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04492796307177987/?log_from=c1660b5362c89_1721632872383)
- 呂思勉【隋唐五代史】
- 白壽彝【中國通史】
- 消滅制造問題的人不能消滅問題本身 - 郭崇韜遭暗殺|閑話殘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338755865012418012%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特別聲明:事實上,當我閱讀歷史的時候,其實質就是開啟了一個平行宇宙;而當你閱讀本文的時候,其實質也是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平行宇宙中,如果你發現了錯誤,請及時指出、不吝賜教,那將是你我持續進步的原動力;如果你受到啟發,不妨關注、點贊、轉發,去激發更多的人。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特別感謝辛苦制作、上傳的網友!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積羽沉舟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后唐|閑話殘唐五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