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葬著武則天和李治的乾陵里立著一塊歌頌唐高宗李治一生的述圣紀碑,和一塊為武則天所立的無字碑。
千百年來,無字碑為何無字是困擾無數史學家的一個謎團。
1982年,大周皇帝武則天的除罪金簡在河南登封縣被發現
點擊此處觀看完整視頻
那是武則天晚年時期命一個叫胡超的使臣,替她投放到嵩山,向諸神祈愿的一枚金簡,金簡上有一句話是:「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
此簡一出,激起了考古學界和史學界的軒然大波,它是否能解釋無字碑無字的秘密呢?一生權欲熾盛武則天到了晚年難道真的認為自己有罪嗎?
今天我們透過武則天的功與過來破解無字碑的謎團。
袁天罡的預言
貞觀元年(唐太宗李世民執政的第一年),公元627年,唐朝開國大臣武士彟到四川廣元任職,正巧神相袁天罡路過廣元,就被武士彟請到了府上,為子嗣看相。
袁天罡出神入化的相術當時已名震大唐,武士彟的夫人楊氏一走進廳堂,袁天罡便吃驚地說道:「夫人當生貴子」。
楊氏先把大兒子武元慶和二兒子武元爽叫了過來,請袁天罡先瞧瞧他們。
其實,武元慶和武元爽并非楊氏所出,是武士彟的原配妻子相里氏生的。相里氏去世后,武士彟續弦了楊氏,楊氏為武士彟生了三個女兒。
袁天罡看了武家兩個兒子的面相后說道「管三品,保家主也」,意思就是能保住家族產業。
楊氏接著又喚來了自己的大女兒武順,袁天罡說「此女貴而不利夫?!?/p>
武順就是后來的韓國夫人,她嫁給了唐朝鮮卑族大臣賀蘭越石,史料對賀蘭越石的記載很少,但是卻明確記載了越石早卒。
隨后,楊氏又讓人把尚是幼兒的二女兒帶了出來,二女兒當時穿著一身男孩的衣服。袁天罡一看大為震驚,說道「龍瞳鳳頸,極貴驗也,若為女,當作天子。」
眾人聽后也是大驚不已,楊氏的二女兒正是后來的武則天,而武府上下當時都知道,她是一名女子。
袁天罡的這個預言可并非什么流傳于民間的野史趣聞,而是記載于《新唐書》中的正史故事。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14歲的武則天被選入宮,成為了李世民的才人。
唐朝后宮皇后之下的后妃品級為,四妃、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加上皇后共122人。
四妃為正一品,九嬪為正二品,二十七世婦中的婕妤9人,為正三品;美人九人,為正四品;才人九人,為正五品。
其中才人除了貌美,還需要飽讀詩書,因為才人也充當皇帝秘書的職責。皇帝在內廷接見大臣時,才人可能會被皇帝帶在身邊,代皇帝起草手諭。
俗話說「一入宮門深似海」,武則天入宮之前,其母楊氏與之惜別,痛哭流涕,小小年紀的武則天卻冷靜地說道「見天子怎知不是福氣呢?何必囿于兒女私情而哭哭啼啼」。
就這樣,武則天開始了她大女主的人生。
貞觀二十二年,天顯異象,原本只在黎明前漆黑的夜晚出現的太白星,竟在白天也頻繁出現,這可把李世民給嚇得夠嗆,他找來了太史令李淳風為其占星。
要是皇上沒問,李淳風還能揣著明白裝糊涂,這下皇上問了,他要是不實說,就是欺君了。
李淳風的占星結果總結下來就三個字:女主昌。
他進一步解釋說,「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武代李興」,就是姓武的女子會代替李家掌管天下,這下李世民徹底慌了,差點下令誅殺了天下所有姓武的男女,還好被李淳風拉住了。
李淳風說,所謂「王者不死」,既然上天派了這么一個人下來,就會保護她,殺是殺不盡的,陛下逆天而行,反而可能讓事情變得更糟,若是順天而為,說不定將來天下還會回到李家手中。
李世民表面同意李淳風的說法,但暗地里還是殺了小名為「五娘子」的駐守玄武門的左武衛將軍李君羨。
可能是李世民怎么都沒想到「武代李興」的武氏會真的是個女子吧,武則天就這樣躲過了一劫。
一女侍父子
雖然一進宮就被封了個五品才人,但在李世民身邊服侍的12年里,武才人一直沒有獲得晉升的機會,可見武才人在李世民那里并不得寵。
史書對二人之間的互動幾乎沒有什么記載,可能是沒啥好記的,也可能是不方便記。唯一一件小事,還是武則天晚年時自己回憶的。
唐太宗李世民有匹名駒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
武才人在太宗身邊侍候時,對太宗說:「臣妾能制服它,但是需要三件東西:鐵鞭、鐵錘和匕首」
李世民問武才人打算怎么做,武才人說,「先用鐵鞭抽它,它肯聽話便罷,倘若不服再用鐵錘敲擊它腦袋,若再不服,我就一匕首捅了它」
在場的大臣們無不大驚失色,唐太宗也說「那這樣獅子驄豈不死了」
武才人則說「死了也罷!縱然此馬能日行千里、能負千斤,若不能為人所用,又留著它做什么呢?」
李世民聽后,嘴上夸贊武才人的英氣,但內心估計是無比震撼的,想不到武才人外表柔媚,手段卻如此剛烈。也不知道武才人在李世民那兒不得寵跟這事兒有沒有關系。
李世民晚年時,重病三年,太子李治在榻前盡孝,結果李世民的病沒好,李治卻跟李世民的才人好上了。
李治初遇武才人時19歲,那一年武才人23歲,她穿著一襲石榴裙,一個回眸,太子神魂顛倒。
說到這兒,大家可能會好奇武則天的長相,雖然目前還沒有武則天的真實畫像出土
但根據《大盧舍那像龕記》的記載,位于洛陽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就是根據武則天的容貌雕刻的,只因當年登基后的李治夸贊了武則天一句「雍容華貴,有菩薩之儀態」。
大佛修建時,武則天還自掏腰包拿出了二萬貫脂粉錢贊助了大佛的雕刻。
「盧舍那」的梵語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武則天晚年也為自己造字取名為「曌(zhao)」,其意為「日月當空」,也是光明普照的意思。
李治還是太子時,與武才人的這段突破倫理的戀情,在正史《資治通鑒》和野史《情史.情穢類》中都有記載
李治為太宗侍疾,見才人武氏而悅之,然后就「東廂烝焉」了,可見李世民死之前,兒子就應該幫他把綠帽戴好了。
貞觀23年,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武才人依例和其他沒有子嗣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
而另一邊李治登基是為「唐高宗」,高宗繼位以后非常勤政,他把李世民時期的三日一朝改為了「一日一朝」
再加上皇帝本就后宮佳麗三千,照理說,沒多久,高宗李治就會把他和武媚娘的這段情拋駐腦后,但武媚娘沒給他這個機會。
武媚娘寫了一首詩,想辦法遞到了李治手里:「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意思是,我想你啊,想你想的都成紅綠色盲了,紅的都看成綠的了,每天以淚洗面,你要是不信的話,就來打開箱子看看我的石榴裙,上面還沾著我的斑斑淚痕。
1987年,陜西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武則天口中的這條石榴裙,裙子上繡著栩栩如生的石榴花和蝴蝶。
據專家考證,這是武則天最喜歡的裙子之一,晚年時既信佛又信道的她將此裙供奉于法門寺,意為代自己侍奉佛祖,這才有了法門寺地宮發掘時,石榴裙重見天日的這一幕。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五月,李世民周年忌日時,李治入感業寺進香,又與武媚娘相遇,兩人互訴衷腸。
隨后,王皇后主動請求李治將武媚娘納入宮中,不過這可不是因為王皇后被李治和武媚娘的愛情打動了。
在王皇后的布局中,武媚娘就是她用來對付盛寵正濃的蕭淑妃的棋子,只是她沒想,她招來的是個終極大Boss。
狠辣手段
被壓抑的情感一度復燃,便會如干柴烈火般一發不可收拾。武媚娘二進宮后,便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蕭淑妃如皇后所愿被李治晾在了一旁。
公元652年,武媚娘再次回宮后不到一年,就誕下了長子李弘,幾個月后晉升為昭儀。
昭儀是九嬪中的第一位,是正二品的級別,在后宮中的地位僅次于皇后和貴妃。
此時,王皇后才回過神來,意識到蕭淑妃已不具任何威脅,真正要命的威脅是來自令皇上神魂顛倒的武昭儀。昔日的敵人成了盟友,王皇后和蕭淑妃開始密謀共同對付武昭儀。
后宮其實也是政治博弈的第二戰場,王皇后背后其實是自隋唐一統后就一直左右政權的貴族勢力--關隴集團。
宰相長孫無忌是關隴集團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李治的舅舅,李治對這位舅舅的情感是忌憚大于敬重的。
當年李治被立為太子時,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太子之位是你舅舅給你的」成了李治內心里揮之不去的夢魘。
登基后,關隴貴族集團也像是壓在李治頭上的一塊巨石,他想要收回皇權,而武昭儀想要登上后位,二人的政治目標是高度重合的
此時的他們與其說是一對伉儷情深的夫妻,不如說是一對政治盟友。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初,武昭儀產下長女安定公主,但小公主還未過百天就早夭了。
關于安定公主的死,后世一直流傳是武昭儀這個當媽的,下的狠手,目的是為了嫁禍王皇后。
但最早記載此事的史書《舊唐書》和《唐會要》中只記載了公主的夭折,并沒有言明死因。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武昭儀在女兒剛夭折時就展現了自己的冷靜,甚至也籌謀了下一步的計劃。
《舊唐書》成書100多年后,北宋歐陽修、宋祁等人編撰了《新唐書》,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撰了《資治通鑒》,其中安定公主之死的故事變得豐滿了起來:
王皇后來看望小公主,并逗弄公主玩,王皇后離開后,武氏就親手殺死了小公主,《新唐書》說是用被子捂死的,《資治通鑒》說是掐死的。
總之,等到李治過來看孩子時,武昭儀假裝歡笑地和李治一起掀開被子,發現女兒已經死了,武昭儀啼哭不止,下人說只有王皇后剛剛來過。
安定公主究竟是怎么死的,可能只有天知地知了,李治信不信是王皇后所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早已動了廢后之心了。
可廢后是大事,李治需要得到以長孫無忌為首的貴族門閥的同意。
于是,永徽五年安定公主早夭的同一年,李治和武昭儀主動前往長孫無忌府邸拜訪,并在宴飲期間贈予了金銀財物十車,還暗戳戳地提到了王皇后無子的事實。
注意了,此時李治提到的廢后由頭是「無子」,而不是殺害安定公主??蓻]想到,長孫無忌禮物照單全收,關于廢皇之事則故意顧左右而言他。
李治和武昭儀掃興而歸。出長孫府時,他們相視一眼,彼此心領神會,開始了對付關隴集團的全力突圍賽。
武昭儀在李治的授意下,暗中結交了不少被關隴集團邊緣化的朝臣們,如許敬宗、李義府、崔義玄、袁公瑜等人,一股新興政治勢力已然悄悄崛起。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6月,王皇后又被發現在宮中行「厭勝之術」,詛咒武昭儀。厭勝之術是一種巫術,類似于做個小木偶寫上生辰八字施咒。
在宮中施巫術是犯了大忌的,見時機已經成熟,李義府在李治和武昭儀的暗示下,帶頭上書要求廢黜王皇后,立武昭儀為皇后,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人紛紛附議。
朝堂上,關隴貴族和新興的權貴吵作了一團,最終唐朝軍界最高領導之一的英國公李勣說道:「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一語點醒了李治。
李勣這么說,就代表軍界不會插手此事,許敬宗逮住機會趕緊在朝堂上附和說,莊稼漢多收幾斗米,都想著換老婆,何況天子?天子立后,什么時候輪到他人非議了?
就這樣,永徽六年,公元655年11月,李治隨便找了個「陰謀下毒」的由頭,廢掉了王皇后,同時,武氏被封為皇后。
至于蕭淑妃,因為之前與王皇后共謀對付武則天,也跟王皇后一起被打入了冷宮。
武則天這邊則是深知斬草除根的重要性。只因李治曾偷偷去冷宮看望過王皇后和蕭淑妃,擔心王氏、蕭氏死灰復燃的武則天,下令對二人實施了「骨醉之刑」,就是做成人彘之后再投入酒甕之中,王氏、蕭氏含恨而死。
公元659年,許敬宗等人密奏李治,稱長孫無忌與監察御史李巢勾結,可能有造反的嫌疑。李治在未與長孫無忌對質的情況下,就下令剝奪了他的官職和封地,并流放至黔州。
長孫無忌的兒子們也被罷官、除名,流放到嶺南。不久后,長孫無忌在黔州自縊?!笍U王立武」看似是后宮風波,實則重重打擊了關隴集團的勢力。
此后,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甚至連娘家人都沒有放過。開頭我們提到武則天的姐姐武順的丈夫賀蘭越石早亡,留下了武順一人拉扯一雙兒女。
武則天在宮中站穩腳跟后,風韻猶存的姐姐武順就經常出入宮中,一來二去竟然跟妹夫李治對上眼了,武則天和武順的姐妹感情產生了嫌隙,民間甚至有流言說武順是死于武則天之手。
更炸裂的是,武順的女兒賀蘭氏也被高宗李治看中了,賀蘭氏長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史書甚至稱其為「國姝」。
公元665年,武順去世后,武則天常把賀蘭氏接到宮中小住。小丫頭正值豆蔻年華,李治看她一眼,就走不動道了。
賀蘭氏也是不知人世險惡,以為世間唯有皇帝最大,只要得了皇帝的寵愛就行了,況且姨母武則天已是黃臉婆,如何與青蔥似的自己相比。
于是《新唐書》中就記載了這樣的恐怖一幕:公元666年9月,武則天帶著賀蘭氏去看望母親楊氏。武則天的兩個堂哥武惟良、武懷運為了討好武則天進獻了食物。
武則天則借機在食物中下毒后,并借口說跟母親有事商量,讓賀蘭氏自己先吃喜歡的菜肴。沒吃幾口,賀蘭氏便腹痛難忍,七竅出血而亡。
武則天稱下毒的元兇是堂哥武惟良和武懷運,如此一箭三雕,一舉除了賀蘭氏和兩個堂哥。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好奇了,武則天跟這兩個堂哥有什么深仇大恨啊?
其實不止是堂哥,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去世后,她的兩個同父異母的親哥哥武元慶和武元爽,以及堂哥武惟良、武懷運落井下石,屢次欺辱楊氏和楊氏的子女。
武則天登上后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親哥哥武元慶和武元爽發配到了偏遠地區做官,接著自然就要清算兩個堂兄了。
除此之外,還有傳言稱,武則天次子李賢之死也跟武則天脫不了關系。
公元675年,武則天長子,同時也是太子的李弘因肺結核去世后,武則天的次子李賢就被立為了太子。
公元680年,太子李賢宮中被搜出了大量兵器,李賢因謀逆罪,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而控告李賢謀反的不是別人,正是武則天,原因可能跟另一則傳聞有關。
《新唐書》記載李賢并非武則天所出,而是武則天的姐姐武順生的,武則天為掩蓋丑聞就把李賢養在了自己名下。
公元684年,武則天曾派遣酷吏丘神勣jì赴巴州監視李賢,李賢被逼自盡,終年二十九歲。
據民國文學家林語堂所著的《武則天正傳》統計,武則天一生共殺害親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這還不包括被牽連的黨羽。
李治中年時,風疾發作,動不動就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這給了武則天發揮政治才華的機會。
李治還在世時,就與武則天合稱「二圣」,后來又自封「天皇、天后」。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駕崩,武則天的三兒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
然而,李顯在龍椅上屁股還沒坐熱,就因為忤逆武則天,被廢為廬陵王,貶到均州去了,后來又被關押到房州,一家人在均州、房州提心吊膽生活了15年。
李顯被廢后,武則天的小兒子李旦登基,是為唐睿宗。李旦知道母親的殺伐手段,不敢造次,即使被軟禁在宮中,當個傀儡皇帝,也毫無怨言。
幾年后的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已為登基營造了足夠的聲勢,唐睿宗李旦也「見機行事」,上表稱愿意退位,勸進武則天登基,甚至還要求武則天給自己賜姓「武」。
小兒子非常懂事,武則天也很高興,順水推舟,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中國史上唯一一個由女帝統治的朝代「武周」誕生了。
女帝的功與過
武周政權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有人說武則天的統治有貞觀遺風,在她的統治下,社會安定,人口迅速增長,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但也有人提出了武則天版的「格林公式」:你來之前我們是盛世,你走了我們還是盛世,只有你在時,是洼地。
那么拋開性別不說,武則天究竟是不是一個好皇帝呢?從武則天治國的三功四過中,我們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功績一:完善科舉、任人唯賢
早在與李治共同執政時期,武則天就不斷打擊門閥貴族,提撥寒門。登基后,武則天更是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開通了寒門上升通道。
中國古代獨有的科舉制度始于隋朝,明清時期發展至鼎盛,清朝衰亡后,被廢止。
之前我們在會員視頻中,曾聊過科舉的前世今生,提到了隋朝時期,科舉還沒有嚴格的選拔程序,多由皇帝下詔征辟,由州郡薦舉人才。
人才推舉過程中,不公開不透明的貓膩比比皆是。唐初的科舉制還是沿襲隋朝的制度,武則天稱制后,對科舉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使「開科取士」制度化,通過考試選拔人才,還首創了「殿試」,就是皇帝在皇宮大殿上親自向考生發問。
此舉既防止了考官徇私舞弊,又增加了考試的嚴格性,無疑是科舉史上的一個壯舉。
武則天晚年又創辦了「武舉科」,目的是為國家選拔武藝超群的將帥之才,增強國防力量。此后的宋、元、明、清均沿襲了此科。
用人方面,武則天不計門第、不拘資格,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一律量才使用。
功績二:重視農商發展
上個世紀60年代末,焦枝鐵路修至洛陽段時,施工人員意外發現了十幾個直徑十多米的六角形大坑。起初,施工隊以為是挖到了什么古代墓葬群,趕緊上報了相關部門。
考古隊趕來后,經過發掘研究,確認這并非什么墓葬群,而是古代的糧倉群。打開其中一個糧窖的木板時,考古隊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里面竟然裝滿了約60萬斤的完好糧食!
這些經歷了千年歲月的谷物,仍然保持著原貌,粒粒清晰可見。更讓人驚訝的是,將這些谷物帶回實驗室進行培育后,它們竟然能夠正常發芽,這是什么古代黑科技??!
進一步發掘后,專家們破解了令人驚嘆的古人儲糧技術。糧倉群位于洛陽老城區,地勢較高,利于防水防潮。
窖壁有被火燒過的痕跡,應該是在最初挖窖時,用火烘干了泥土。窖壁上還涂有一層隔水、隔氣的青膏泥。
窖底先鋪草木灰、再鋪木板、草席、糠、最后再鋪一層草席,五層防潮,這種儲糧方法被稱為「席子夾糠法」。
經過了長時間的發掘后,一片東西長612米,南北寬710米,總面積43萬平方米,倉窖400余個的糧倉群,呈現在考古專家們眼前,它正是有「天下第一糧」之稱的含嘉倉。
而含嘉倉的主要使用時期就是唐高宗、武則天和唐玄宗時期。
武則天曾說過「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
她規定,凡能使「田疇墾辟,家有余糧」的地方官升任;凡「為政苛濫,戶口流移」地方官,輕則貶官,重則罷免。
農業為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武周時期的經濟活動空前繁榮。統計數據顯示,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時,唐朝全國戶口數為385萬戶
而到了武周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全國戶數達到了615萬,幾乎翻倍,人口的增加是社會穩定最好的證明。
功績三:提升女性地位
這是洛陽博物館中的一尊「女子騎馬陶俑」,在初唐到盛唐時期的墓葬中,都可以見到類似的陶俑,文獻中也不乏唐代女子騎馬的記載。
而武周時期,女子不但可以騎馬,還可以當官。武則天執政時期的「女官」與前朝的「女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之前,女官主要負責管理后宮瑣事,而武則天稱制后,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宮廷女官也開始從后宮走到了臺前,有的能直接參政,前朝地位甚至毫無遜色于男性官員
我們在之前視頻中聊過的上官婉兒就是最好的例子。
說完「功」,我們該來說說「過」了,提到武則天的過失,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武周時期疆土的流失了。
過失一:疆域縮小
這是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時,唐朝的疆域圖。
這是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時,武周的疆域圖。
這是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中宗復唐時,大唐的疆域圖。
從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武則天執政時期,確實是丟掉了位于北方草原的大片疆土的,不過這種疆土的流失并不是無法解釋的。
唐高宗在位后期,西邊的吐蕃開始崛起;高宗去世前一年,北邊被唐朝統治了近30年的突厥反叛復國。
接著,高宗去世,武則天作為太后掌權,反復擺弄自己的幾個兒子,大唐內部亂做了一團,無暇顧及外部紛爭。直到武則天肅清異己,登基稱帝,才騰出手來,抵御外敵。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則天派王孝杰率等人率大軍征討吐蕃,收復了安西四鎮。
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起,吐蕃攻陷了安西四鎮(于闐、疏勒、龜茲、碎葉),絲綢之路被堵塞。
此后20年間,唐朝兩復兩棄安西四鎮:公元673年,收復安西四鎮,四年后的677年,又被吐蕃攻陷;679年再次收復安西四鎮,687年又被攻陷。
過失二:重用酷吏,殺害朝臣
公元686年,武則天作為皇太后臨朝稱制的第三年,她在全國各地的放置了告密銅匭,這是中國史上最早的「檢舉箱」,大舉報時代來臨。
武則天還扶持酷吏,用于消滅政敵。我們曾經聊過的《羅織經》就是四大酷吏之一的來俊臣編寫的教人如何羅織罪名、構陷他人的書。
靠著這些酷吏,武則天肅清了李唐宗室貴族反對派和位高權重的大臣反對派,坐穩了女皇的寶座。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周政權實現了初步穩定,這些酷吏也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
這一年,武則天除掉了四大酷吏中的索元禮和周興。長壽二年,公元693年,四大酷吏中的侯思止不顧武則天禁令,濫用絲綢,遭到宰相李昭德的審查,坐罪杖殺。
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四大酷吏中的最后一個來俊臣也因誣告太平公主不成,反被揭發,而最終被斬首于鬧市并陳尸示眾。
過失三:大興佛事,勞民傷財
武則天晚年時,信佛崇道,在全國各地修建寺廟、塑造佛像。在神都洛陽建明堂,采天下之銅鐵,鑄造「九鼎」、「天樞」、十二生肖神銅像,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
盡管大臣們一再勸諫,但武則天為了積攢所謂的功德,還是堅持大興土木。
公元694年,她甚至下令:「盜佛殿內物,同承御物」,將寺院里那些袈裟木魚視為皇家使用的器皿,嚴加保護。
過失四:豢養面首、荒淫無度
提起武則天,我敢說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她晚年令人眼花繚亂的情史。
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寫成的《討武曌檄》中,就有這么一句話「洎乎晚節,穢亂春宮」,說武則天晚年時淫亂成性。
《舊唐書》也記載「天后令選美少年為左右奉宸供奉」,甚至有傳聞說武則天登基后徹底放飛自我了,豢養面首3000人。
有一說一,3000人著實是有點夸張了,別說武則天當時已經六七十歲了,就是20歲的小姑娘也受不了這艷福啊。
武則天豢養的面首中,比較出名的也就四人:薛懷義、沈南璆、張昌宗、張易之。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就是個市井賣藥的,因為身材偉岸,被千金公主發現并獻給了武則天。
千金公主是唐高宗李治的姑母,也是說,武則天是李世民的才人時,千金公主算是武則天的小姑子。
武則天是李治的皇后時,千金公主算是武則天的姑母。后來千金公主為了討好武則天竟然認她做義母,被賜「武」姓,這關系也是夠復雜的。
被千金公主進獻來的馮小寶侍寢有術,很快便得到了武則天的專寵。
了能讓小寶合乎情理地往來后宮,武則天接受公主計策,讓馮小寶剃了度,然后到白馬寺進修,成了一名僧人,再給他賜名「薛懷義」。
從此,薛懷義便以切磋佛法為由,與武則天夜夜笙歌。
后來御醫沈南璆成了武則天新的男寵,薛懷義受到冷淡。說起武則天收編沈南璆的過程,那也是頗值得玩味的。
武則天晚年時,病魔纏身,服用各種補品都收效甚微。一天太醫沈南繆告訴武則天:陛下這是血氣之衰,非藥石所能為力,只有采取元陽,以培根本,才能陰陽合而血氣充足。
當時沈南璆也就40左右,長得英俊瀟灑,武則天看著這俊俏的臉龐說,既然要采陽補陰,不如就勞煩愛卿吧。
沈南璆嘴上說著「臣惶恐、臣惶恐」,身體到很誠實。
從那之后,沈南璆就步步高升。說來也怪,采陽補陰之后,武則天真的感覺身體好多了,還長出了一顆新牙,為此,龍顏大悅的武則天大赦天下。
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武則天的小女兒太平公主向其晉獻了美男張昌宗。張昌宗又向武則天介紹了自己的哥哥張易之。
兄弟倆都得到了武則天的喜愛。公元700年,武則天設立「控鶴府」,說白了就是武則天的后宮。
《通典》記載,控鶴府分為左控鶴與右控鶴,各有二十名侍郎,分別由張易之和張昌宗掌管。
控鶴府成員也是有等級制度的,控鶴監一人,從三品;控鶴丞一人,從六品;控鶴主簿一人,從七品;左右控鶴的四十人,皆為從五品。
這簡直就是復刻了前朝帝王的后宮制度。關于武則天香艷史更詳細的內容,我想大部分小伙伴是不感興趣的,我就放在會員視頻里,再跟大家細聊了。
其實如果只是寵幸面首,還算不上武則天的過失,畢竟男人當皇帝時可以后宮佳麗三千,怎么女人就不行了。
武則天在私生活上的過失主要在于任由二張構陷忠良,插手朝政。史料記載,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因與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潤一起議論二張,被構陷處死。
永泰公主是武則天的兒子唐中宗李顯的女兒,武則天的親孫女。其丈夫武延基是武則天的侄孫。
邵王李重潤是李顯的嫡長子,武則天的親孫子。這三位武則天的至親就因為說了二張的壞話,就這樣被「消失」掉了。此事,間接引發了后來的「神龍政變」。
公元698年,稱帝8年后74歲的武則天,把流放房州15年的兒子李顯接了回來,重新立為了太子。
轉眼到了704年,81歲的武則天忽然重病臥床,住進了迎仙宮,由張宗昌、張易之陪侍左右,其他人見不到女皇的面。
外界這可急死了,二張這些年依仗女皇的寵愛,已頗有權勢,支持李氏的大臣擔心李顯的繼位恐有變數,二張如果趁機謀取皇位,那就糟了。
于是,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夜間,宰相張柬之帶頭發動了神龍政變,逼女皇退位,并順利斬殺了二張。
神龍政變過后,李顯再次登基為唐中宗,并且毫無懸念地將武周改回李唐,武則天幽居上陽宮10個月后病逝,享年82歲。
從以上的故事中,不難看出武則天雖然未必能被稱得上千古明君,但也絕非一個拉垮的皇帝。去世前,武則天要求死后靈柩送回長安,與李治合葬乾陵。
無字碑之謎
如今,乾陵主峰前的述圣紀碑和無字碑東西呼應,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塊由武則天親撰、唐中宗李顯書丹,洋洋灑灑5000字歌頌了唐高宗李治的一生;另一塊光禿禿的一座石碑,空無一字。
關于無字碑上無字的原因,有專家說,那是繼任者心懷怨憤不愿刻;也有專家說本來已刻上了文字,但又被唐玄宗令人抹去了,目的是為了徹底消除武周政權給李唐政權帶來的恥辱;
還有人說,是武則天認為自己的成就是世人無法理解的,后人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吧,正所謂「是非功過,留待后人評說」。
1982年5月,河南登封縣農民屈西懷在中岳嵩山峻極峰的石縫中,無意中發現了一枚閃閃發光的金片,經鑒定,這是武則天命人投放于嵩山的「除罪金簡」。
金簡上用雙鉤楷書刻著63個字,大意為:大周國皇帝武曌信奉道教,羨慕長生,故派小使臣胡超到嵩山天門山投擲金簡一枚,祈求三官九府能夠對武曌除罪消災。
落款為武周久視元年,即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此簡被發現后,有人說無字碑的謎團終于被破解了,是武則天晚年也自感罪孽深重,無顏在碑上刻字。
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在查閱武則天晚年崇佛崇道的資料時,發現了另一個故事。
傳說《金剛經》的開經偈就是武則天寫的,全文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意」。
武則天晚年多次邀請高僧大德進宮供養,為她指點迷津。先后有北宗神秀、蜀中智詵、嵩山老安等高僧進宮,成了帝王師。
不過武則天最想邀請的還是六祖慧能大師。六祖慧能大師是唐代高僧,禪宗南宗創始人,在佛教史上被稱為「禪宗六祖」。
武則天敬仰慧能大師在佛法上造詣,曾多次派人邀其入宮,但都被婉拒了,直到武則天去世,兩人都未曾見面。
不過道是無緣,卻有緣,慧能大師也托人給武則天帶去了開示,兩人在私底下已達成了某種默契,可以說武則天余生受到了慧能禪學思想的巨大影響。
那是公元703年左右,年邁的武則天最后一次派使者薛簡前往寶林寺邀請慧能大師。
此時,神秀大師和智詵大師已駕鶴西去,老安也因身體不適,想要退隱山林,他建議武則天再下旨意,邀請慧能大師進宮來主持內道場。
薛簡找到慧能大師時,慧能大師正準備前往韶州大梵寺,為城中群眾講經說法,薛簡當即宣讀詔書,召慧能進宮?;勰鼙硎咀约耗晔乱迅?,多有不便,
武則天的好意他心領了。薛簡表示自己的使命就是帶慧能進宮,其他的管不了那么多,說罷便準備采取強制措施?;勰艽髱熞娧喨绱瞬恢v道理,說:「請問薛將軍,什么是佛法?」
薛簡被問愣了,他說:「下官愚鈍,無法回答大師所問」。
慧能大師說:「莫非佛法是打打殺殺?這是陛下想看到的嗎?既然你不知道,就與我一同前往大梵寺,先了解什么是無上佛法,再討論進京的事?!?/p>
慧能大師在大梵寺講述了自己黃梅得法的過程,法會過后,薛簡內心得到很大的洗禮,他對慧能大師更加尊重了,也不再執著于一定要請大師進宮了,盡人事,聽天命,自己只是個傳話人。
可薛簡還要給武則天復命啊,他犯起了難。慧能笑著說:「將軍此次前來的目的是什么?」
薛簡答:「請大師進宮,為陛下安心。」慧能接著說:「若是我不進宮陛下也能安心,我還有必要進宮嗎?」
薛簡說:「自然是不需要,可安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現在內道場已經沒有大師為陛下安心了?!?/p>
慧能大師又笑著說:「薛將軍莫急,陛下日夜操勞,心生煩惱是正常,我給你一個安心法門,你且說給陛下聽。
我這兒還有一封信,也請轉交給陛下。陛下有慧根,看了信自然能安心。」
回京復命后,武則天看著薛簡一個人回來,表情有些失落但也淡定,她料到了慧能大師不會前來。
見武則天失望,薛簡趕緊說「微臣已為陛下請來了大師的法旨」,武則天聽后虎軀一震,激動地說:「快講!」
薛簡說「大師開示道,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p>
菩提在佛教中代表「覺悟、開悟」,這句話的意思是,煩惱就是菩提,兩者本是一體的,沒有分別。
如果說想要以智慧照破煩惱,那就是將煩惱和智慧視為二物了,這是小乘和中乘的見解。
真正有上等根性的人,不會認為煩惱和菩提有區別的,正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妄即是真」。
薛簡說說罷,將慧能大師的信遞給了武則天。武則天打開信封卻發現,里面竟然只有一張干凈的白紙。
武則天思索片刻后,喃喃說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接著哈哈大笑了起來,「朕明白了,朕明白了!三次請他都不來,如今他給了我最重要的答案!」
世間萬物皆從無中來,到無中去,我們人生中的許多煩惱,是自找的,學會「悟空」,便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心如果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
在回過頭來看武則天墓前的無字碑,又何嘗不是另一張慧能大師給出的白紙呢?
縱觀武則天的一生,幾乎每一時每一刻,都在全力守護著她的權欲,臨終時,也許她終于參透了欲望與煩惱的真相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