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蔚來汽車正式發布這自研智能駕駛芯片——神璣NX9031。
消息一出,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作秀。網友們認為,即便只是芯片設計,參考手機行業,也沒有幾家廠商能夠在短時間內流片成功。
而時間剛剛過去半年多……
7月27日,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在上海“NIO IN 2024蔚來創新科技日”上宣布 ,全球首顆5nm智能駕駛芯片——神璣NX9031,流片成功!
這就意味著蔚來已經打通了芯片設計、芯片流片,接下來就是量產環節。
在現場,李斌展示了蔚來神璣NX9031的性能表現。
作為業界首款采用5nm車規工藝制造的高階智能駕駛芯片,蔚來神璣NX9031擁有超過500億顆晶體管,去年李斌曾表示,蔚來的目標是用一顆自研芯片實現目前業界四顆旗艦智能駕駛芯片的性能,使得效率和成本更優。
蔚來此舉雖然在汽車行業引起了轟動,但是對于一些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來講,仍對一顆芯片帶來意義產生了懷疑。
一顆芯片的之于車企的意義
之前有博主整理了高通芯片的價格表,從表單上可以看出,高通芯片的價格每年都略有漲幅。
而根據此前的曝料,高通的驍龍8 Gen4的售價又要漲了,一顆芯片至少1600元。
這是手機旗艦移動平臺處理器的價格,對于每一家不能實現自主研發芯片的廠商來講,芯片的成本壓力足以讓他們頭疼不已。
在5月份時,魅族前副總裁李楠提高通芯片的價格高達140-160美金,國產品牌被高通芯片高昂的價格壓得喘不過氣來。
而再看中國汽車廠商,其實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去年,李斌曾表示,購買英偉達芯片耗費了公司不少錢,為此公司轉向自研芯片。蔚來表示,該芯片(神璣NX9031)裝車后,將為每輛車節省幾百元BoM成本。
沒錯,大家沒看錯。
一顆自研的神璣NX9031就可以幫蔚來節省幾百元的成本,那么幾百個,上千顆的芯片都能自研,都能國產呢?
一顆芯片的之于產業的意義
據報道,蔚來自 2020 年起組建了超過 800 人的芯片團隊,負責人是華為海思出身,直接向蔚來硬件副總裁白劍匯報。
除了蔚來,小鵬汽車自研的智駕芯片已經送去流片,理想汽車的同樣也有自己的芯片項目“舒馬赫”。
為什么中國汽車廠商們對自研芯片這么積極?
首先第一點,就是成本問題。
前面提到蔚來表示,一顆自研芯片就能節省幾百元,那么如果這輛車上有幾千個芯片呢?
燃油汽車大到發動機、變速箱,小到雨刷,車頂,只要涉及到電控的功能都需要芯片,當然這些芯片的價格也是不一的。
傳統燃油汽車芯片的數量大約在幾百個左右,而新能源汽車車型在上千個,如果將來再發展徹底到了自動駕駛時代,那么芯片的數量可能要翻倍。
如果汽車整車廠所需的芯片都能自研,那么可想而知能節約多少成本,但這明顯不現實。所以退而求其次,如果能夠用上咱們自己國產的芯片,那么也能實現供應鏈的自主安全與成本控制。
7 月11日-13 日,“2024 中國汽車論壇”于上海舉行,主題為“引領新變革 共贏新未來”。
工信部電子五所元器件與材料研究院高級副院長羅道軍表示,中國新能源車產能最大,用量增多,但芯片自給率不足 10%,存在結構性短缺。
如果不足10%的概念大家很模糊,那么請看下面這張圖。
在中國自主汽車品牌使用的車機芯片中,高通的驍龍占據了幾乎全部市場,僅有少數的汽車品牌采用華為的麒麟芯片及芯擎的龍鷹一號。
2022年初,芯片出現全球范圍內的短缺。
包括蔚來、小鵬等多家車企的汽車進行了價格上的調整,普標上漲4000元以上。
究其原因,就是芯片嚴重短缺導致芯片價格上漲。
漲了多少呢?
二十元芯片直接炒到了數千元。
即便如此,汽車廠商們包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要硬著頭皮去想辦法購買“高價芯片”,因為芯片是否能夠穩定供應,直接影響到了該車企的產能。
設想一下,如果此時下圖中的任何一家或者幾家出現了芯片的嚴重短缺,出現產能問題,它們的下場會是怎樣?
7月19日,據 Counterpoi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 的最新研究《全球汽車 NAD 模塊和芯片組預測》,全球汽車連接模塊和芯片組市場預計在2020 年至 2030 年期間以 13% 的復合年增長率 (CAGR) 增長,十年內 NAD 模塊出貨量將超過 7 億個。
雖然中國一直處于軟件定義汽車的前沿,也在大多數新能源汽車中啟用輔助駕駛等功能。但整個汽車價值鏈中,仍有相當一部分是被國外汽車主導。
比如,引領汽車連接芯片組市場的高通。
年初,高通發布了2024年第一財季業績,實現營收99.35億美元
主營業務可以分為以芯片產品為主的半導體業務(QCT),以及負責知識產權授權的技術許可業務(QTL)兩大板塊。
其中,QCT部門是高通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由三大板塊業務組成,分別是手機終端芯片、汽車和聯網設備(IoT)。
來自于汽車業務的營收為5.98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4.56億美元相比增長31%。
一年在汽車半導體業務中收入大約在20億美元,但是在一眾大佬面前,它又不算什么。
排在第一的是英飛凌,汽車半導體的銷售額在92億美元;
排在第二的是恩智浦,汽車半導體的銷售額在75億美元;
排在第三的是ST意法半導體,汽車半導體的銷售額在71億美元;
之后的是TI、瑞薩、安森美半導體、博世、ADI、高通、羅姆半導體、微芯……
結語
蔚來芯片的流片雖然距離量產,還有一段距離。但已經標志著中國車企在半導體領域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
年初,日媒《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到2030年,中國政府將制定70項以上汽車芯片相關標準。
中國將在10年內推動企業間合作,建立以國產替代進口的機制,構建不受美國出口管制等影響的國內供應鏈。
自研芯片對于車企來講并不算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它所帶來的效應又是不可估量的。自研不僅是一條技術路線,也是提高品牌形象,同時也為將來差異化競爭奠定了基礎,是現在也是“蔚來”競爭領先地位的一條有效途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