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蘑菇心理 第3216天 】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
“決定你人生的不是命運,而是你做出的一個個選擇。”
但問題是,很多人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很容易陷入到糾結的狀態當中,內心充滿了沖突。
比如購物時,比較來比較去,就是不知道該買哪一個。
比如情感中,面對眾多的追求者,不知道哪一個才是對的人。
當我們的內心總是陷入沖突中時,就容易精神內耗,表現在行為上,可能就是選擇困難癥。
那么,怎么才能緩解這個問題呢?
今天我們分享3個調整自我內心的方法。
1. 遇事先分主次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擁有的時間也是有限的,者就是世界的有限性。
但很多時候,我們在具體的事情中會忘記這一點。
尤其是很多完美主義傾向的人,習慣了在做事的時候在所有的細節上都是完美的,這導致的一個后果是:
我們會把過多精力放在了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而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反而力不從心。
因此,面對選擇的時候我們最好先問一下自己:這個選擇本身真的重要嗎?
如果重要,就多花心思和時間去考量和選擇。如果不重要,就不必想太多,憑著感覺做一個決定就行。。
勇敢舍棄該舍棄的,留下要舍命追求的。如此,得其所得,便是快樂。
2. 好就可以,不必最好
很多人在面對選擇的時候,不自覺地會成為一個最大化者。
所謂最大化者是指在面臨選擇的時候認為僅僅好是不夠的,要最好才行。
為什么要最好呢?
追求最好的背后往往隱藏著這樣一樣信念:我不能犯錯,我不能比別人差,我不能輸。我只有做到最好,別人才挑不出我的問題,才會真正地認可我。
所以,每一個選擇都追求最好的人,與其說是想把事情做好,不如說在維護自己的價值。
他們看似很強大,但內心其實很脆弱,一絲過失和不足都會讓他們產生自我被否定,甚至是破碎的感覺。
如果你能明白這一點,就會發現,其實你選擇的目的只是想滿足自己的某一種需要,并不是要和別人比較。
因此,重要的是放下比較和競爭的心態,做一個知足常樂的滿足者。
如果眼前選項已經能滿足自己的主要需要,那就是可以了,沒有必要再去想“有沒有更好的”之類的問題。
做選擇時在各個選項之間權衡和比較是很正常的行為,如果完全不比較的話,確實很容易做出一些不靠譜的決定。
但如果走向另一個極端,過于關注自己沒選擇的選項,并讓自己糾結甚至是后悔的話,就會讓自己的心態失衡。
所以,避免煩惱的最好辦法是,一旦自己做出決定,就不要再去想那些其它選項了。一個人一次只能踏進一條河流,同樣,一次選擇和決定也只能解決一個問題,那些沒解決的,或者說遺憾和不足,不妨留給以后再去慢慢解決。
這樣,我們才更容易做出選擇,選擇后的滿足感才也更高一些。
承認不完美,是完美主義者的終極解藥。
3. 控制好自己的期望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期待了很久的一次旅行,等到了目的地之后,卻發現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好,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于是會感到失望。
相反,無意中出現你生命中的一些小事,反而更容易帶給自己驚喜。比如在一家很不起眼的一家小店,你吃到了一頓很好吃的菜,有時候這種意外之喜,甚至比你在一個四星級酒店吃一頓飯的感覺還好。
這對我們的啟示是,如果想增加選擇的滿足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對它們期望的太高,或者說對結果不要設置太多的期望。
做出一個決定后,用一種坦然的心態去看會發生什么,而不是強迫它一定要發生某一個你想要的結果,這樣的話,體驗會更好一些。
總之,選擇很重要,但我們做選擇時的心態也很重要。好的心態,不僅會讓你做出更好的選擇,還會讓你變得更自信,不再糾結和迷茫。
文 | 實用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