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又要開始了,樓市沒什么話題,就蹭熱度聊聊中招,對于中招目前的資料,主要就是定向生,還有民辦搖號以及投檔線。
這幾年福州已經不再公布升學率數據,取而代之,一些學校的家委會發出海報,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形式。
放到房地產就是每個樓盤,動不動發的自己是xx數據的銷冠,一個意思。
對于去年,有網友專門統計升學率,主要就是通過內部信息分享,大頭就是通過學生名字+學籍號,匹配老八所高中發布的錄取名單,做匹配得出數據。
為了應對這個局面,好家伙,今年的名單是這樣的:只有學校,名字中間打*,學籍號沒了,匹配的路子堵死了,你只能去其他渠道收集每個學校的學生名單。
這個名單是針對區屬初中,市屬初中,自己公布定向生名單,大部分學校也不公布學籍號了。
有幾個漏網,晉安最受關注的晉三中,名單直接學籍號不打碼,橘四、銅盤,都只有后三位,存在偏差,格鼓就后兩位,偏差更大。
當然這些名單還是圖片,還必須識圖轉數據,存在數據識別錯亂的可能。
總而言之,為了不公布升學率,無所不用其極,這樣真的有意義嗎?
招生計劃
中招的第一個點,就是招生計劃,今年的第一個轉變是多了普高的綜合高中班,即部分中專可以加入普高招生,擴大了招生人數。
主要關注點還是老八所的招生計劃,看看數據:
老八所從合計來看,比去年多招生470人,其中格致、福高、八中、二中,每所都達到100人左右,一中也擴招52人,三中出現收縮算是特例。
除了老八所的擴招外,今年其他普高和民辦高中都在擴招。
借鑒其他平臺數據:面向市區共招33070人,比去年擴招5422人,其中公辦校擴招2752人,民辦1260人,綜合高中800人,六縣面向市區擴招610人。
作為對比,今年的中考人數,借鑒中考分數段做個參考(存在小幅偏差):
2022年:40883,2023年:44318,2024年:43922
通過這個數據對比,可以發現今年的中考比去年輕松了一些,考生人數沒有上漲,但是學校出現擴招。
按比例來看:從2023年62%普高今年提升到74%。
綜上,2024年的中考,不管是老八所的上線率還是普高的上線率都提高了。
定向生政策
第二個話題,就是定向生政策,已經很多年了,也寫過很多次,每年也繞不開這個最具爭議的話題。
2024年:
1、比例加大:老八所+長一,定向生比例:55%增加到60%,4所新一類從25%增加到30%
2、降分不變:40分
回顧一下這個政策,2008年提出:
分配比例:從28%逐步提升至2015年的50%維持到2022年,2023年55%,2024年60%,省規定2025年比例70%。
降分:2008年~2017年20分;2018年25分;2019年~2020年30分;2021年~2022年增加至35分;2023年40分,2024年不變。
這個政策就是為了教育均衡,扶持薄弱學校,特別這幾年分數的高分段呈現扎堆情況,降40分的程度,已經能夠讓不少學生實現跨門檻入讀頭部學校。
對于今年的政策,比例擴大,分數不變,按實際推理,今年的定向生應該是比去年更難用完。
理由:統招分是根據投檔線劃定,假設招生人數不變,今年由于統招比例從45%變成40%,相當于投檔線比以前更高,降的分數沒有增加,對應的門檻也被迫拉高。
當然這里面就存在利好和利空的差別,比如那些一直以來定向生都用的很充分,同時學校統招錄取不多的學校,即所謂的中等學校,就是利好。
從今年首批公布的數據來看,可以發現今年不少學校都出現了定向生名額未用完的情況,比2023年剩下的多。
投檔線分析
為了多水一篇,關于定向生實際的分配比例后面再聊,由于政策是按照學校人數進行的平均分配,但是這里面有不少學生未符合定向生要求的三年+學籍戶籍限制,所以實際能享受的比例,其實存在很大差異。
先來看看老八所的情況:
今年老八所+長一,給出五區2981個名額,給長樂389個。
按比例來看五區定向生人數對比總人數,高達8%,比去年提高1%,多了400多個名額,提升的還是非常明顯。(擴招+比例提升所致)
由于長樂和五區的區分,老八所的提升名額都給了五區,長樂僅依靠長一一所,所以五區的優勢更明顯。
面對這潑天的定向生名額,各個學校接住了嗎?
以目前官方發布的數據為例:
首先對于數據再做一個說明,防止被噴。
這個是定向生每個學校的降分情況,就是以這個學校最后一個定向生的分數做切線,所以偶然性很大。
其中達到40分的,有兩種情況:最后一個學生正好降40分被錄取,學校名額沒用完,為了方便統計,40分全部理解成未用完名額。
以目前的統計來看,降分合計民辦校依然霸榜,華倫第一,平均降分4.5分,相當于這個學校的定向生也非常卷。
面對全面搖號之后,民辦的升學率有所下滑,但是對比公立校,還是有數據優勢,對于學區房又是一次思考。
今年開始鎖區搖號,又是一個話題,這樣的情況下,民辦校未來3年后的升學率更值得對比。
公立校第一,被楊橋拿下,平均降分9.25,楊橋去年升學率大爆發,按照目前的趨勢,今年可能也不錯。
對于頭部的兩所屏東,延安,都出現了一個學校沒利用好的情況。
首先是屏東的一中,降分高達34分。
這里再聊一個話題,就是投檔線,第一投檔線,第二投檔線,不做詳細描寫了,主要是錄取規則不同:
第一條投檔線:投檔順序:1A統招、1B統招 → 1A定向 → 1A定轉統
第二條投檔線:投檔順序:1A統招→1A定向→1A定轉統→1B統招→1B定轉統,然后是2A、2B,最后是3A、3B
區別是在第一投檔線之上的學生,先按1A,1B,再定向。
查看老八所的錄取分,每年都是就一中比第一投檔線高,所以這里就存在一個情況,正好群友前幾天也分享了。
比如一個學生今年考了:748,1A:一中,1B:八中。
一中統招是748.5,定轉統744,最后這個學生被八中錄取。
原因就是因為他正好在第一投檔線747.5以上,按照1A,1B,再定向的規則。
所以如果這個學生要是就考747,甚至744,都可以被通過定向生活在定轉統被一中錄取。
所以對于報名一中的學生,相比于附中、三中,壓力更大,這條線也就是所謂的一中壓制線。
回到定向生投檔線上,屏東今年一中出現空缺,成了6所里面最低的一所,恭喜那個撿漏的。
至于延安,今年其實數據也很漂亮,甚至可以沖進前3,可惜八中降分40分,換言之可能延安沒用完8中的名額。
這里又是一個題外話,今年的八中錄取線爆冷,統招729.5,僅比格致高0.5,定轉統甚至出現未完成的情況。
簡單看看這3年的錄取線情況:
通過定轉統就能看出定向生的使用情況,去年使用率最高,附中、四中、福高,都沒有定轉統名額,其他幾所定轉統降分也非常少,今年都出現了定轉統,同時降分也更多。
所以這個數據,也很好的映照了上面的擴招+降分沒有擴大的起因,面對更多的名額,很多學校使用率降低了。
繼續回到學校名單,這里面有一所學校,晉安區的格鼓排在前列,平均降分11,對于晉安區都是提晉三中,但是扛把子一直是格鼓。
晉三中什么數據,合計143分,扣除8中40外,其他5所平均分達到20分,雖然這個數據參考度不是很高,但是還是有點借鑒的意義。
在民辦校里面,這幾年最出彩的現代,同樣出現了八中40分情況。
今年的八中在定向生使用上,可以說低的離譜,大部分學校預計都沒用完。
這里可能會說是擴招的原因,但是從數據來看,格致、福高,擴招人數同樣多。
按照群友分享,因為地處三江口,很多老師不愿下去,師資存在疑問。(實際評論區看看)
對于名單,排在前30名的學校,除了個別幾個沒用完8中的名額外,基本都實現了定向生全部使用的情況,接住了潑天的富貴。
甚至排在中間段的:三十中、華僑中、十四中,雖然降分都不少,但是也全部使用完了,這也是上面說到利好的學校。
聊完好的,就看看差的。
前幾天部分學校發出海報,城門中學,6所學校,4所都是40分,換言之大概率都這四所都沒用完,這種數據體現,不知道對應那個海報,什么感受?
順便提一下,去年城門一三附定向生降分都高于40分,今年都等于40分。
同樣發喜報的情況還有秀山中學。
這幾年還有一所明星學校,清華附中,從降分情況來看,兩所40分,合計也排在后段,今年考生比去年多了不少,這樣的數據,更加展示學校情況。
除此之外,還有幾所,全部40分的,基本被城南一帶的學校包攬,面對這樣的定向生政策,都無法做到使用,只能說升學率也是非常堪憂。
最后排的這些學校,情況比較特殊,因為學校總人數太少,無法做到老八所每個學校分配,所以他們只會記錄有學生使用的分數線。
閩侯的附屬,教師子女,依舊出色,其他幾所都是農村學校,閩安中學、龍山中學、北峰中學,一個分都沒有。
相比于那些降40分(還能解釋最后一個學生可能正好降40分),這些學校是直接說明,沒有一個學生使用了定向生名額。
綜上,對于這個排行榜,無法做直接參考,但是依然有一點點的借鑒作用,可以發現總體趨勢還是大部分學校的實際排名也偏差不是非常大。
當然實際的升學率,還是等最終情況,看看網友能否整理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