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來自全國20個城市的媒體小記者從四面八方趕往成都。
西安、杭州、武漢、廣州、重慶、沈陽、昆明、鄭州、貴陽、濟南、石家莊、烏魯木齊、東莞、揚州、玉林、綿陽、德陽、瀘州、巴中……
這20個城市的媒體小記者受成都傳媒集團·紅星教育邀請,參加2024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的重磅活動——世園小記者大會。此次大會的主題是“世界是一個大花園”。
全國20城世園小記者們合影
小記者們帶著對綠色、環保、城市低碳發展相關議題的關注,走訪都江堰,邂逅大熊貓,尋訪詩意錦江,探訪美好世園,最終形成翔實的提案,并在大會上進行全國分享。為進一步推廣環保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全國20城小記者還發起聯合倡議,邀請全國少年共同踐行“綠色家園守護行動”,共同繪制美好的綠色畫卷。
以下為《新家長報》選送的鄭聆禧小記者自述:
鄭聆禧
江北鯉魚池小學 四年級6班
在這個美麗的夏天,通過《新家長報》的報名渠道和選拔,我接到成都傳媒集團·紅星教育的邀請,作為重慶唯一的一名小記者,與全國20城的小記者們相聚成都。為了更好地解開“美好人居 幸福成都”的綠色密碼,我和來自全國各個城市的小記者們還專門開展了一場成都大調研,開啟了一段妙趣橫生的世園會之旅!
7月30日
為了研究成都為何是大熊貓的故鄉,我們來到了位于成都的中華大熊貓苑。走進大門,一眼望去,云棲竹徑,濃密嫩綠,巨大的樹蔭將我們籠罩。
小記者們走進都江堰中華大熊貓苑,
研究成都為何是大熊貓的故鄉
沿著彎彎曲曲的石板小路,我們來到了大熊貓“吉吉”的家,它舒服地側躺在石墩之上,抱著一大堆竹子,津津有味地吃著,看起來好不愜意。
聽老師介紹說,園內住著200多只大熊貓呢!我看著郁郁蔥蔥的竹林,心里不禁贊嘆:“熊貓們的家可真舒服!”
為了調研成都為何千百年來水旱從人,我們來到歷史悠久、名揚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它是現存最古老、但依舊在灌溉農田的偉大水利工程!其中,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難題,使川西平原免受水患困擾。古人的聰明才智讓我萬分欽佩。
7月31日
這次行程“干貨”滿滿,不僅學知識,也增加我們的各種“技能”。
一大早,我們來到川菜博物館,去尋找公園城市里的美味,去研究成都美食里的城市基因。在這里,我們學習四川傳統名菜“宮爆雞丁”的制作方法。新鮮的食材再加上獨特的炒制手法,不一會兒,一道美味佳肴就被端上了桌。
走進川菜博物館,研究成都美食里的城市基因
在制作熊貓包子的過程中,小記者們都積極參與,我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團結合作,和小伙伴們共同進步!
下午,我們來到了遠近聞名,古樸典雅的杜甫草堂,誦讀著杜甫的詩句“花重錦官城”,去尋找遍布成都街巷的詩意;
“小徑升堂舊不斜,五株桃樹亦從遮。”如今的草堂雖不見了杜甫的身影,但五株桃樹還依舊在此蓬勃生長。
以前杜甫在這里的住宿環境十分簡陋,但他創作出了200多首詩。這和我們現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古人在逆境中這種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也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8月1日
最后一天,是本次活動的“重頭戲”,小記者團一行來到成都世園會的主會場。踏入世園會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到一個由綠色與創意編織的幻夢空間。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左右兩座建筑對稱而立,三座典雅美觀的傘型建筑與之相連,十分壯觀。世園會技術咨詢負責人陸圣中老師介紹:“主會場的大門結合成都市花芙蓉花的造型而設計建造,每一片巨大的的花瓣造型門柱上都有一個雨水收集器,可以把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園區內植物的澆種,真正實現了綠色化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聽后,我深感震撼與啟迪。
在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小記者們深入訪問和參觀,研究“園藝與美好生活”“生物多樣性與城市”等問題。
下午,我們齊聚世園小記者交流大會,分享各自本次活動的學習心得和感受。作為一場全國小記者的盛會,本次世園小記者大會徹底將舞臺交給小記者們。16位成都世園小記者經過自愿報名和選拔,組成大會導演、策劃和宣傳組,從會議的策劃到現場的實施執行,全由我們自己完成。
大會現場還特別邀請到兩位專家大咖——成都世園會主會場主要設計團隊成員、成都世園會技術咨詢負責人陸圣中,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貢嘎山高山生態系統觀測試驗站副站長、植物學博士冉飛,與小記者們一起共同探討“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如何利用城市資源開展自然教育?”“如何推廣低碳理念在生活中的應用?”等話題。
大會來到圓桌會環節,主持人邀請6位不同城市的小記者上臺,和大咖嘉賓一起以“世園會與城市”為話題展開討論。
全國20城世園小記者交流大會現場
“請鄭聆禧小朋友上臺和我們一起談談你的想法吧。”聽到主持人邀請我上臺的同時,我仿佛聽到自己心臟砰砰跳的聲音,手心也攥出了汗,我大口地深呼吸幾次,讓自己的心情盡快平復下來,昂首大步走上了臺。
主持人逐一拋出問題,請臺上的小記者交流發言。比如,武漢楚才報的小記者鄭鈺彤關注的是“綠色能源”,她認為綠色能源就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寶藏;新疆烏魯木齊晚報小記者王千與從城市里的交通出發,帶來關于“綠色出行”的分享;來自成都的世園小記者李子熹則表示,可持續農業應該得到更多的實踐;來自貴州日報天眼的小記者劉詩懿呼吁大家關注“科技賦能綠色生活”。
聽了其他城市小記者們妙語連珠的精彩發言,我心里暗自想:“可不能落后,放輕松,自信應對就好了”。
“請問鄭聆禧小朋友,如果你是城市規劃師,你會怎樣設計一座既現代又環保的未來城市呢?”這不正是我感興趣的科技環保方面的問題嗎。我開心極了,腦袋里面飛速旋轉,結合學過的科學知識,加上奇思妙想,我大聲地講述了對未來城市的設計構想:
“我會規劃出大型公益性的公園博物館,種植著豐富多樣的本土植物和珍稀物種;并在公園內設有自然保護區,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通過這樣的形式給大家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也了解環保的重要性……”
發言完畢,臺下傳來陣陣喝彩的掌聲,我長舒了一口氣,原來我可以做到的!
這次交流會不僅給來自20城的小朋友提供深度交流的機會,讓我們有面對面交流的平臺,也讓我對環保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在這短暫又意義非凡的旅途中,我不僅發現天府之城的文物之美,也領略了世界園藝的多彩與美麗,更讓我懂得保護生態、促進可持續發展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未來,我將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生活理念,為地球的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家長報》長期征集學生作品
(含作文、繪畫、攝影、漫畫等),
擇優發表,可投稿至官方郵箱:
19132084065@163.com
歡迎來稿!
來源 | 新家長報
編輯 | 高原、賀洪媛(實習生)
審核 | 李星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