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海關總署披露,我國前7個月,進出口總值達到24.83萬億,同比增長6.2%。
其中出口14.26萬億,增長6.7%,進口10.57萬億,增長5.4%,貿易順差達到3.69萬億,擴大10.6%。再創新高。
我之前一直在講,不出意外,進出口接下來會進入高速發展紅利期,成為中國經濟最重要支撐,而且還是普通老百姓能參與,為數不多能賺錢的行業。
這里面的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外需都將持續強于內需,第二個是,在美聯儲帶領全球降息后,中國出口的需求量將大增。
第一個大家應該都能懂,中國一直都是外需大于內需,其中有一段時間內需很強,就是09年的四萬億計劃之后,但又因為野蠻生長和政府轉移負債到居民,導致人均消費力,大大減弱。
接下來,只能靠外需帶動內需,用老外兜里的錢來去杠桿,消化負債,然后重啟新一輪內需建設。
第二個則比較重要,因為市場爭論很多,都說川普如果上臺,再次打響貿易戰,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疊加歐盟加征關稅會導致出口大幅下行。
但我持不同看法,在跟幾個這方面的專家深度溝通后,基本都得到了共識和有力的論證。
首先,登子就任以來,不僅沒有取消川普時期加征的關稅,還提高了很多行業的制裁,但是中國出口份額依然保持了逆勢提升。
2017年中美貿易摩擦之前,中國占全球商品出口份額為12.8%。
2019年上升到13.1%。
2022年,上升至14.2%。
2023年,重回15%左右。
而且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也在加征關稅和貿易摩擦下出現了“含中量”的上升——
2020年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的完全消耗系數高于2017年,其中35個行業對中國的依賴度上升,僅有9個行業對中國的依賴度下降。
那么為什么中國出口會逆勢上行?為什么美國對中出口商品依賴度會上升?
答案就藏在前7月的進出口數據中。
前7個月,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1.72萬億,增速高達7.1%。
東盟繼續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8%。對東盟貿易順差7935.5億元,擴大至歷史新高33.2%。
歐盟為我第二大貿易伙伴,貿易順差擴大5.1%;美國為我第三大貿易伙伴,貿易順差1.35萬億元,擴大7.2%;韓國為我第四大貿易伙伴,貿易逆差擴大7倍。
這意味著中美打響貿易戰后,我們積極探索“一帶一路”發展模式,有了重大成果,而且東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位居榜首。
除此之外,中國對俄羅斯、墨西哥、匈牙利、巴基斯坦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也在快速增大。
美國是第一世界,歐洲是第二世界,既然一二世界對我們百般刁難,那我們就主動擁抱第三世界,來取代前者。
從這大家就能理解,為什么這幾年要一直對東南亞和非洲等國大力投資,因為一旦他們的路走通了,高鐵、道路、橋梁、5G、新能源等等,幾乎所有項目的訂單,都靠我們來完成。
OK,我們再來看第二組數據:
前7月,我國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增長都迎來大幅增長。
前7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8.41萬億元,增長8.3%,占我出口總值的59% 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Q及其零部件8158.8億元,增長11.6%;
集成電路6409.1億元,增長25.8%;汽車4628.6億元,增長20.7%;手機4547.4億元,下降1.3%。
2010年,我們出口的是什么?是紡織品、服裝、箱包、和玩具等等勞動密集型商品,占出口比重高達70%。
而現在呢?
我們出口的是汽車、手機、集成電路、船舶、機床、鋰電池、儲能設備等等高附加值的機電電子產品,占比超過90%。
而且最重要的是,生產方式得到了結構性的升級。
2010年,中國工業規模已經達到世界第一,但其中50%都是加工貿易,也就是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半成品,然后在本國組裝出口。
1000億美元的出口,其中800多億都是零部件和原材料,實際產生的GDP只有100多億,拋開水電、企業利潤、職工收入和稅收,基本賺不上什么錢。
可以說加工貿易,只長個頭不長肉。
而現在中國6萬多億美元的進出口商品中,加工貿易的比重已經從50%降至20%,一般制造中,中國自己的產業鏈集群制造的東西占比高達70%。
還剩下10%是農產品和地底下挖出來的原材料。
可以說,在這十年來,中國擁有了全球最大的、最完整的全套產業鏈。
這種靠基礎設施、工業規模、原材料資源、人力素質、高效協同機制等等因素堆起來的產業鏈優勢,任何國家都很難正面對抗。
所以美國一直想通過幫扶印度、越南等國家,做自己的供應商,但結果都是慘敗,因為這些國家除了人力資源便宜,其他還處于萌芽時期。
而美國想制造業回流,自己形成產銷一體化,也基本不可能,人力成本太高、基礎工業和配套不齊備,都是難以跨越的門檻。
前幾天有消息曝出,富士康之前計劃在美國投資100億建設美國工廠,最后一地雞毛,走向爛尾,變成了放置微軟AI數據的機房……
總之,中國產業鏈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建立的“一帶一路”第三世界貿易壁壘,都將成為未來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
9月后,美聯儲帶領各國降息,全球通脹加速飆升,這時候“便宜又好用”的中國貨將起到平抑通脹的作用,更會成為全球暢銷品。
進出口升溫,跟其他行業形成割裂的對比,聰明人早已入場,無論是投身于行業,投資于概念,定居于相關的城市,都是對時代紅利的進一步把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