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4月上旬(兩周)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達到50%,到7月的全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歷時不到3個月,中國新能源車市銷量創歷史新高,電動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比亞迪作為新能源市場先鋒,今年5月推出第五代DM技術,覆蓋車型從轎車到SUV,7月銷售34萬+。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0%的過程中,比亞迪占據了超過1/3的貢獻,再次為加速新能源替代燃油車提供有力支持。
燃油車被電車“碾壓,銷量大跌。
合資燃油車終端銷量可謂是潰敗來形容,特別是日系車企下滑均在兩位數以上。燃油車保值率快速下滑、二手車價格崩塌。合資燃油車越來越難以得到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即使降價買車也得不到青睞。
合資燃油車迎來批量關店潮,經銷商網絡崩潰,產生大量的消費者糾紛和維權。
交了錢拿不到車、售后服務無保障等。
技術創新不僅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驅動力,而且推動了中國汽車市場的結構性轉變。
新能源汽車在動力、靜謐性、智能化等方面也已全面超越傳統燃油車。尤其是插混技術,集燃油、插電、增程、純電動的功能于一體。在價格關口突破以后,燃油車難有還手之力。這也推動了中國汽車市場的結構性轉變,中國新能源汽車憑借技術代差對燃油車形成“技術壓制”。
消費群體心理認知度攀升,新能源汽車成為消費者購車首選。
隨著銷量快速增加,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性能、使用體驗、用車成本等方面的感知已經積累到足夠的深度,這將改變大眾消費群體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也將實現新能源汽車對于燃油車的逆轉以及逐漸取代。
政策支持和激勵,推動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
國家加大了汽車報廢更新的補貼力度,另外在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稅收優惠等多個方面,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成熟完善和規模效應。
中國新能源汽車有非常優秀的“生長環境”,從電池原材料到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再到互聯網生態,全產業鏈推動電動化、智能化進程,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體系。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量的不斷增加,規模效應逐漸顯現,生產成本降低,進一步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
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0%,是中國建成汽車強國、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標志。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各大車企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推出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推動了整個市場的快速發展。
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領先地位,還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廣泛認可,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樹立了標桿。
新能源汽車,也是中國在海外市場的“新三樣”之一,2023年中國以491萬輛的成績躋身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大國。新能源汽車時代,不僅讓我國汽車企業躋身世界前十,也實現了中國汽車對于合資的技術反向輸出。
小結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不僅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需求,也得益于各大車企在技術創新和市場布局上的不懈努力。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中國汽車市場正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勁表現將增強其在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力,國外傳統燃油車企業面臨轉型壓力,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