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苦的根源在于刻意去尋求快樂,又想方設法來擺脫痛苦。一旦有了尋求快樂的沖動,當期望的結果低于預期,苦就隨之而來。而當那些令人煩惱焦慮的事情沒能擺脫時,急于擺脫痛苦的沖動會讓人更加煎熬。
因為將注意力集中在痛苦以及相關的事物上,與苦有關的聯想不斷泛華,痛苦的感受也就不斷強化。一門心思只為尋求快樂,刻意制造驚喜,稍有不如意都會令人郁悶不已,就像一張白紙上的一個黑點,明明只占了極其微小的面積,卻忽略了整張白紙的美好。
持久的幸福是一種穩定的平靜的舒適感,放下過多的期望,內心沒有波瀾。不必對明媚的晴空戀戀不舍,也不會因為陰雨綿綿的天氣而增添煩惱。
38
上一代人與下一代人之間的關系,像極了一個系統或一款應用軟件不斷更新版本的過程。不變的是這個系統或應用軟件的核心功能始終保留。人類的核心功能就是生存繁衍的本能和基本的情感需求。
一個系統或一款軟件的更新升級,雖然旨在修補漏洞,完善功能。但更新升級的同時,也會刪減或弱化部分功能。基因通過不同版本的載體延續,跟狩獵采集時期的祖先比起來,現代人的腦功能越來越強大,同時在身體力量、速度、敏捷度以及野外生存能力越來越低。
39
在與生俱來的生物屬性方面,我們無法使之平等。畢竟人有高矮胖瘦與性別之差,這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是無法通過后天的調節而改變的。在社會地位與出身背景方面,我們也無法做到人人平等。不論是歷史原因,還是社會發展帶來的結果。一個在溫飽線上針扎的人民,自然無法與非富即貴的人士相提并論。
富豪一天的生活開支,可能需要用去普通上班族一年的工資。而從小家境優越的孩子,與那些家境貧苦的孩子相比較,自然贏在了起跑線上。我們所追求的平等,既不是身材、外貌與能力上的平等,也不是身份職業、社會地位與物質財富方面的平等。而是法律、社會規范與規章制度上的平等,是玩家在體驗游戲時按照游戲規則來娛樂時的平等。
假如一個社會不斷有人鉆了法律的空子,破壞游戲規則而凌駕于規則之上,甚至不顧道德敗壞而為所欲為。那么就有必要深思造成這種不平等的現象背后的社會問題,并加以抵制。
40
人的感覺器官是否能還原真實的世界?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是經過感覺器官加工以后的模樣,至于世界本身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或者是否客觀存在,誰也無法證實。
41
一個被確診為精神分裂癥的患者,在幻覺產生時,會覺得幻覺的內容是真實存在的。在我們普通人眼里,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幻覺中的內容是不存在的,類似于夢一樣虛幻,但這也只是跟我們普通人做比較而得出的結論。我們怎么肯定自己不是一幫活在幻覺中的普通人?
也許我們普通人的世界,也是一種幻覺,這種幻覺使得大多數人都信以為真,以為這就是真實存在的世界。就好像少數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幻覺中所感知到的那樣真實,那樣難以動搖信念。
42
我們所能認識的,不過是通過我們人體的感覺器官,所捕捉到的一些信息。顏色呈亮黃、形狀呈橢圓,這是視覺作用的結果,而味道很酸則是味覺傳遞給我們的結果。而這個東西看起來是亮黃的、橢圓形的,吃起來味道酸酸的,并且我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做檸檬,可以方便記憶和識別。
但我們并不能認識到檸檬本身到底是什么,或者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除此之外的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不論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生活用品,還是人們每天都必須攝取的食物。又或者是發生在我們眼前的事件,以及地球、太陽和宇宙,包括我們人類自身。
我們都只是通過感覺器官體驗到了一種狀態,但始終無法對這些形式狀態的本質做一個確切的解釋和描述。原因就在于我們根本無法通過自身的想象力去認識事物的本質。
43
過去的事物不復存在,并不能代表消失了。世界就像是一本書,我們都是活在書中的人物,時間就是不斷翻頁的讀者。我們總是身不由己地被時間這個“讀者”翻閱著,并且不論讀者閱讀到哪一頁,過去的頁面里的內容依然存在。只是置身于書中的人物,只能注意到被翻閱的那一頁內容,也就是所謂的現在,無法自主地去讀取已被翻閱過的內容。
44
我時常在想,這個世界是否如我目能所及、耳能所聞、身能所觸的那樣,真實而又客觀的存在。畢竟我所認識的世界,都是我的感覺器官告訴我的。感官能夠認識的世界,就一定是世界的本來面貌嗎?
又或者受到感官的局限,我所認識的世界非但不是本質上的世界,而且還是扭曲的虛幻的現象世界。如果我的感官確實不可靠,那么現實世界也一定不是我所能認識到的那樣。
所有看似堅不可摧的客觀存在,都只是發生在我的主觀意識里。如此一來,世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客觀而真實的存在,而是我主觀意識的投影。是我豐富的想象力,賦予了世界五彩斑斕、豐富多樣的形象。
45
假如事物的發展可以是沒有先后順序的,那么過去一百年、一千年甚至更遙遠的時空所發生的任何事物,不就都還存在嗎?而未來就跟過去一樣,也已經發生或存在了。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按照常識和現有的知識來看,我們每個人有一天都會死去。假如真的有死去的一天,我們現在就不會感知到自己活著的狀態了,因為死亡的那天一定已經存在了。
我們在回顧幾千年前的歷史的同時,難道不是幾千年甚至幾萬年后的人們,正在談論我們所處的時代一樣嗎?事實上不論幾千年還是幾萬年后的人們,如何將我們所處的時代視為歷史侃侃而談,但我們始終還是生活在這個時代里。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永遠無法感知到自己的死亡狀態?生與死是共存的,我們只能感知生的狀態,死的狀態不被感知。
46
一張電影光盤,存儲著整部故事內容。不論光盤擱在哪,只要不去播放它,故事內容也就不存在。只有將光盤放入合適的設備中進行播放時,光盤中的內容才會被讀取出來,并且按照故事的先后順序進行播映。
這就好比一個人的一生,死的狀態就是光盤未被讀取。而生的狀態則是光盤在電器的作用下進行播放。發生在我們世界里的一切,正像光盤被讀取時那樣,按照故事的先后順序發展著。
殊不知,換一個角度而言,光盤內容是不存在先后順序的。故事的開頭跟結尾一樣,都是同一并存的。而人的一生或許都已經發生或存在,所有看似自由的選擇與決定,都是一種安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