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剛剛落下帷幕,本周末歐洲五大聯賽中的四大又將燃起新賽季的戰火。趁著這點空閑時間,我們來盤點一下奧運會有關的重要數據。本篇先來匯總一下歷史獎牌榜。
總獎牌榜
1、排名依次按照金牌數→銀牌數→銅牌數→漢語拼音字母排序。
2、德國的數據包含所有以德國及前西德名義參賽所獲得的獎牌,不包括前東德。
3、1992年以“獨聯體”名義參賽所獲的獎牌,計入蘇聯隊名下。
4、俄羅斯的數據包括蘇聯成立以前以“俄羅斯”名義參賽的獎牌數。
5、塞爾維亞包括以塞黑名義參賽的獎牌,不包括前南斯拉夫。
6、澳大利亞、新西蘭等數據不包括早期曾以“澳大拉西亞”名義參賽的獎牌數。
7、捷克斯洛伐克的數據包括早期曾以“波西米亞”名義參賽所獲的獎牌數。
美國隊除了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以外,沒有缺席任何一屆正常舉辦的奧運會,輔以超強的綜合實力,在榜單上遙遙領先并不意外。
曾經與美國在各方面對抗接近半個世紀的蘇聯,即使在解體30余年之后,仍然牢牢把持獎牌榜第二的位置,可知其曾經的強大程度。
自從1984年第一次參賽以來,中國隊的表現稱得上突飛猛進,在參賽次數遠遠少于一眾歐洲列強的情況下,金牌數已經躥升至第三位、總獎牌數第6位。
單屆極限
一個國家在一屆奧運會上對獎牌的壟斷能達到什么程度?1904年的圣路易斯奧運會,東道主美國隊給出了答案。他們在金、銀、銅牌以及總獎牌數上,分別占據了各項總數的81.25%(78/96)、89.13%(82/92)、85.87%(79/92)、85.36%(239/280)。在下一屆的1908年倫敦奧運會上,東道主也包攬了三大牌和總獎牌第一,而金牌占比、總獎牌占比均為歷史單屆占比歷史第二高,也不過只有50.91%(56/110)、45.20%(146/323)而已。
與之相對,2021年東京奧運會的美國隊,創造了金牌第一占比最低的歷史記錄11.47%(39/340),2000年悉尼奧運會,仍是美國隊,總獎牌數占比僅為10.03%(93/927)。
至于絕對數字的第一,前述1904年的美國隊除了金牌數不是單屆最多,其他均為歷屆最高。單屆金牌數最高的仍屬美國隊,在他們缺席的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上,眼看前蘇聯隊史無前例地拿下80塊金牌之后,隨即在1984年的洛杉磯主場“大開殺戒”,拿下歷史最高的單屆83塊金牌,至今仍是高不可攀的巔峰。
單項第一
雖然美國在總獎牌以及金銀銅單項獎牌數上都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但在單屆排名上,他們并不總是第一名。在所有舉辦的30屆賽事中,單屆各項獎牌以及總獎牌數排名第一的次數如下圖所示。
美國隊毫無意外地以19次金牌第一、14次銀牌第一、17次銅牌第一、17次總獎牌第一成為王中之王。蘇聯的這四項數據分別是7、8、7、8。考慮到蘇聯從1952屆才開始參賽,還缺席了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累計參賽10屆,這個成績不可謂不強悍。
其他在金牌數以及總獎牌數曾經獲得單屆第一的國家中,意大利、希臘和瑞典看起來難復昔日雄風,指望他們再次成為單項第一并不現實。
1996年以來各大強國的表現
奧運會歷史悠久,接近130年的歲月中,很多國家浮浮沉沉,有的甚至消失于歷史塵埃之中。盛極一時的前蘇聯,至今煙消云散,其主要繼承者俄羅斯雖然一度強勢,但由于各種原因,如今似有漸趨衰微之勢。
雖然總榜能夠體現各國在整個歷史中的成就和地位,但對于體現其發展趨勢的作用并不明顯。因此本部分統計了自1996年以來,總獎牌數最多的10個國家在歷屆奧運會上的總獎牌累計情況,用來觀察前10強的發揮情況。為什么從1996年開始?因為曾經的世界一極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將1992年以“獨聯體”名義參賽所獲的榮譽歸到他們名下之后,這個名字徹底成為歷史。在此之后,勢必形成新的實力格局。而且這個變化至今不過30余年,不短也不長,正好作為一個歷史階段進行考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