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鏡哥。
好久不見,近來可好?
用了一周時間,帶著倆娃在西北游了一圈,看了祖國大好河山,與許久未見的同學(xué)把盞言歡,總算給自己放空了一下。
一路走來,感觸很多。
陜北某山區(qū)小縣城的小鄉(xiāng)村,路口村名的招牌高大上,像極了我印象里“新農(nóng)村”該有的樣子,然而設(shè)計精妙的牌子掩蓋不掉村子的破敗。
剛下了一場雨,整個街頭泥濘不堪,在破舊村舍的映照下,讓人有穿越到過去的錯覺,以至于孩子們都不免感慨,這里怎么這么窮。
唯一讓人感到這里沒有和社會割裂的,是小縣城酒店門口打煙卡的孩子們。
幾個當(dāng)?shù)氐暮⒆釉谀嗨磧舻牡厣瞎蛑驘熆ǎ壹依隙匀徊粫e過旅途中難得的機(jī)會,和他們玩得不亦樂乎。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我這個老父親感觸良多,在這個紛繁復(fù)雜的世界里,除了孩子,誰還能愉快地玩耍呢?
而快樂,難道不才是生活的真諦嗎?
可就是哪怕孩子手里的煙卡和蘿卜刀,成年人桌上的紙牌,這些能帶給人們快樂的游戲,在某些高高在上的人眼里,已然成了危害心靈、不思進(jìn)取、躺平擺爛、利益媾和的工具,大有除之而后快的架勢。
前段時間,某官媒連發(fā)三篇“檄文”,聲討火遍南北的紙牌游戲——摜蛋。
看這標(biāo)題,和當(dāng)年某部某著名造詞式干部聲討青年人躺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彼時,某人給體制內(nèi)青年人冠以“躺平式”“側(cè)臥式”頭銜,引發(fā)輿論關(guān)注,也給這位大筆桿子惹上不少麻煩,不過這都是他自找的。
摜蛋到底惹誰了?鏡哥是真猜不出來。
摜蛋游戲,我是不會的,不會的道理很簡單,因為幾乎所有牌類游戲我都不會,根本原因是不會算賬......
不過朋友圈里倒是不少人喜歡打摜蛋,吃飯喝酒前他們都會打上兩把,看他們開心的樣子,可以知道摜蛋帶給了他們快樂。
而像官媒所稱的摜蛋背后編結(jié)的“圈子文化”,我只想說,他們批評摜蛋,也是顯得蛋疼。
有網(wǎng)友一句話道破了這些批評摜蛋“檄文”的邏輯:如果把文中的摜蛋換成麻將或斗地主,文章同樣無比通順,那么摜蛋被批評是不是很冤?
無論是把摜蛋熱看作是逃避之風(fēng)、頹廢之風(fēng),還是給摜蛋扣上攀附權(quán)貴、編結(jié)圈子的帽子,無非是顧左右而言他,不去揭露造成大量年輕人躺平背后的原因,不敢批判圈子文化、山頭主義盛行的根源。
而是揪著一個人們業(yè)余時間的游戲不放,說好聽點是避重就輕,說難聽點是既當(dāng)又立、愚蠢幼稚。
這和此前批評、抵制兒童群體熱愛的蘿卜刀、煙卡游戲有著相同的邏輯,要么是不懂文化的流行趨勢,要么就是刻意制造恐慌,販賣焦慮。
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讓你快樂。
他們這些人,是又蠢又壞。
還壞得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