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宋仁宗年間,陜西華陰。
小張,一路過關斬將,來到殿試。
按照小張設想好的人生規劃,這一次就穩了:魚躍龍門,走上人生巔峰。
不幸的是,小張落榜了。
有人奇怪了:能到殿試的考生,那不都是天子門生,咋不得弄個副縣長,還能落榜?
沒辦法,宋朝前期,殿試是有末尾淘汰的,發揮不理想的選手也要卷鋪蓋回家。
辛辛苦苦十幾年,最后一哆嗦了,你給我當頭一棒子?
可沒辦法,游戲規則就是這樣,一般人只能灰溜溜回去復讀。
可小張不是一般人,找到同樣殿試落榜的小胡(這倆人都沒在史書上留下名字),決定劍走偏鋒,草考唐朝詩人陳子昂的做法:炒作。
倆人搞來一塊大石板,找人在上面刻了一些博人眼球的“雞湯”,然后拉著石板在汴梁街頭晃悠。
街頭遛狗遛鳥的人多了去了,但遛石板子的還真不多見。
最主要的是,這倆人跟在石板后頭,一會哭一會笑的,像神經病一樣。
效果拉滿,很快引起一位大佬的注意。
誰呢?
韓琦。
韓琦了解到他倆是在殿試被淘汰的,本著不浪費人才,就把他倆叫來,再摸摸底。
可倆人又沒發揮好。
韓琦很失望,揮揮手:走吧。
小張小胡更失望:既然我的國不愛我,那老子移民。
目的地:西夏。
這時的西夏,還是大宋的小弟,李元昊也還沒有稱帝。
不過兩國摩擦不斷,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李元昊早晚是大宋的心腹大患。
小張的思路很清晰:你們不待見我,我就去你對手那里,惡心死你。
02
去西夏,不要護照,走線也很容易。
但到西夏,肯定不能刷盤子...打黑工。
怎么才能引起西夏高層的注意?
還是老一套:炒作。
倆人在興慶府一家酒樓,胡吃海塞了一通,然后在墻上寫上了:張元,吳昊,到此一游。
對,兩個人有了名字,而且還很明顯是有預謀的。
因為西夏的老大叫李元昊。
很快,倆人就被抓去見李元昊。
李元昊親自審問:你們,什么的干活?敢犯老子的名諱?
這樣的對話場景,張元早在心里預演了好多遍,所以根本沒在怕:你自己的姓都搞不清楚,還好意思管我們叫啥?
李元昊當場被噎得上不來氣。
因為張元他說的沒錯。
李元昊這一支黨項人原本姓拓跋,唐朝時候被賜姓李,但自從李元昊他爺爺李繼遷的兄弟李繼捧他爺爺李彝殷(后來為了避諱趙匡胤他爹趙弘殷的名諱改為李彝興)歸順大宋之后,又被賜姓趙。
西夏人跟北宋一會打一會好,關系好的時候姓趙,撕破臉的時候就姓李。
所以,對于李元昊來說,自己是姓李還是姓趙,是個哲學問題。
能問出這么哲學的問題,這倆貨應該不是一般人啊。
所以,李元昊不但沒有生氣,還盛情邀請:歡迎加入我們。
果然是只要你有勇氣背叛,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
03
張元在西夏混的風生水起,一直干到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
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建國。
張元更是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
北宋這時候才知道有兩個高考落榜生投靠了李元昊,并得到了重用。
這怎么能行?
為了把張元吳昊倆人感召回來,北宋給張元的弟弟和侄子都許諾了官職。
這點蠅頭小利,張元能回頭?回去能有好果子吃?
那只好把兩人的家屬全部關押:你倆給我消停點,不然,哼…
李元昊也聽說了,為了讓倆人死心塌地為西夏服務,決定救出他們的家屬。
打聽清楚二人的家屬被關押的地點,李元昊派人假扮北宋官員,拿著假圣旨,直接到看守所放人。
神奇的是,所有人居然都沒有懷疑,真就把人給放了。
一直走到宋夏邊境,李元昊派出最強陣容的歡迎隊伍,敲鑼打鼓,把人接了回去,宋朝這邊才反應過來,但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了。
從此,北宋徹底把兩個人置頂黑名單。
張元對北宋更加恨之入骨,【以滅宋為志】。
04
康定元年(1040年),在張元的策劃和鼓動下,李元昊派出10萬大軍入侵宋境。
三川口之戰,宋軍全軍覆沒。
仁宗才意識到,李元昊已不是當初跟在屁股后面喊大哥的小弟了。
必須得出大招——令夏竦為陜西經略安撫使,名將韓琦、范仲淹為副使,共同擔綱對付西夏。
這個組合確實挺牛叉。
但太牛叉的人是不能在一起的。
韓琦就和范仲淹尿不到一個壺里。
還沒等倆大佬統一意見,西夏先出手了——兵分兩路,一路在好水川設下埋伏,一路去攻打懷遠。
韓琦派任福,帶數萬人馬前去破敵:能打過你就打,打不過你就繞到他后面埋伏起來,等他們撤退的時候給他一個大脖楞。
想法是沒錯的,可張元預判了韓琦的預判——人家在懷遠也是佯攻,為的是把他們引到好水川的埋伏圈里包餃子。
雙方在一個張義堡的地方碰上了,西夏軍隊丟下大量輜重和幾千士兵尸體開始潰敗。
“就這水平?那不是活該我露臉立功嗎?”任福開始追,順利進入西夏埋伏圈。
直接說結局:
宋軍大敗,任福戰死,其子任懷亮戰死,部下桑懌、劉肅、武英、王珪、趙津、耿傅等均戰死。士兵戰死100300人,僅千余人逃脫,基本算是全軍覆沒。
消息傳到開封,仁宗放聲大哭。
夏竦,范仲淹,韓琦都收到嚴厲處分。
張元終于出了一口惡氣:韓琦,什么狗屁名將?夏竦,什么狗屁領導?還看不起我?!
為了惡心韓琦和夏竦,張元特意來到戰后的好水川,在一塊石頭上寫下了一首詩:
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
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
落款是:
“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張元隨大駕至此題”。
05
值得一提的是,跟著任福戰死的還有一個低階武官,叫韓福。
韓福是生活在西夏的漢人,叫韓懷亮,因為看不慣李元昊背叛北宋稱帝,毅然決然回到大宋,改名韓福。
后人評價起這件事是這樣說的:
張、吳以中國士人甘投夏國,律以《春秋》去夏就夷之義,罪豈能辭?
(韓)福乃羌屬小民,獨能潔身慕義,亦可嘉矣,后世之士有如張,吳者,聞福之風,或愧而止歟!
06
好水川一戰的結果,其實也有點出乎李元昊的意料。
李元昊心里還有點忐忑:咱還是安生一段時間吧,我怕宋朝那邊找咱的麻煩。
可張元已經剎不住車了:趁他病要他命。先打下關中,然后再打中原。到時候跟遼國聯手,宋朝分分鐘完蛋。
李元昊本來也是個有野心的人,張元這么一忽悠馬上熱血沸騰:干!
1042年秋,定川寨之戰,依舊是宋敗夏勝,宋軍再次陣亡萬余人。
張元在西夏的聲望達到了巔峰。
因為也就到此為止了。
因為西夏經濟撐不住了。
定川寨之戰后一個月, 李元昊又繼續攻打彭陽(寧夏固原),很快就被宋軍擊敗,沒別的,后勤跟不上了。
07
李元昊跟宋朝撕破臉之后,宋朝就對他搞經濟制裁,關閉了邊境的榷場,西夏人臉最起碼的生活必需品都沒有了
兩年后,宋夏“慶歷議和”,握手言和。
張元可不管這些:眼看就要勝利了,你不玩兒了?
不死心。
不議和行嗎?李元昊雖然也有野心,但是人家不傻,又怎么可能會為了滿足張元的私心而去搞自殺式沖鋒?
這時,西夏曾經的金主爸爸突然調轉槍口,把西夏胖揍了一頓,西夏徹底傷了元氣。
張元終于死心:想要干掉宋朝,這輩子是無法實現了。
一年后,張元郁郁而死。
PS:
鑒于“漢奸”張元對大宋造成的創傷,為了避免日后再有這種落榜生跑到對面去效力,宋仁宗對科舉制度也進行了一番變革。
即,殿試環節不再進行末位淘汰,將原本不在錄取之列的考生列為第五甲,取名“同進士出身”,意思是跟進士一樣。
從這個角度來說,后來那些考科舉的同學們,倒是應該感謝一下這個大漢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