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聽點名人軼事,那你或許對李政道與楊振寧的恩怨糾葛并不陌生,兩位天資聰穎、學術水平極強的學術大佬,曾經的摯友,卻走向決裂,最終老死不相往來,是什么讓他們的關系走到這步,多年之后回顧起來李政道不無遺憾,這也是整個物理學界的遺憾,恩恩怨怨各執一詞,理不清,但是造成他們關系決裂的直接原因是,一次文章發表時的署名問題,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天才總是帶著閃閃發光的身份標識,比如李政道,可能有人對他感到陌生,但是物理界一定對他很熟悉,他超凡的學術成就一定曾讓你欽佩,在李政道二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是世界知名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的助理教授了,后來又用短短兩年的時間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終身副教授,又用一年時間完成轉正,他成為知名大學正教授的年齡僅有二十九歲,如果按照正常的發展路徑,一個人三十歲才剛剛能博士畢業獲得成為大學教師的資格,可見他卓越的才識和學術能力在業界倍受認可。對于他研究的領域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政道專攻的是對稱破缺理論,這一理論的提出為宇稱不守恒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李政道當時同樣十分有名氣的是楊振寧,他們一起在宇稱不守恒定律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兩個人的名字像閃閃的金星,一出現就讓學界十分震撼,同時為他們的偉大友情感到羨慕。這一論文對物理界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也對二人在物理學界的地位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就在大家以為他們會攜手共進、創造更多的輝煌時,分歧產生了,多人共同的文章署名有先后的問題,按照國際上的慣例,他們的文章署名是李政道在前楊振寧在后,為什么楊振寧要對這個事情有這么大的介意,甚至不惜導致兩人關系的決裂,究竟有什么原因呢?
因為楊振寧對排名先后出乎意料的堅持,讓本是親密無間的兩個摯友產生了分歧,這其中的緣由楊振寧是這樣說明的,堅持排名是妻子的建議。所以是家庭的介入破壞了好友的關系,讓彼此的心里有了芥蒂,事情還沒有到此結束,當學術成果得到認可,他們登上心目中最神圣的諾貝爾獎領獎臺時,楊振寧又一次在意了排名,一次又一次的要求搶在李政道的前面,李政道的內心很難不產生波瀾,或者說這時候已經是有很大的不滿了。不過兩人還是會經常在一起進行學術的研討,一起發表論文,在排名的先后上有時你在我先,有時我在你先,關系就這樣繼續著。
五年之后因為一篇評論文章兩人再次產生矛盾,起因還是楊振寧對署名的執著,李政道也沒有再維持表面的友好,他為此感到無聊,兩人經過激烈的爭辯,最后李政道毅然決定終止兩人多年的合作,也結束了兩人多年家庭和學術的好友。一直以來,楊振寧以自己年齡大李政道四歲,作為要求排名的原因,李政道因為自己在學術上的成就較高,怕被同行人笑話,所以不能一次又一次的讓出排名。
這些年兩人一起發表的文章,時而是你在首,時而是我,楊振寧的確對排名有著異乎尋常的堅持,在論述諾貝爾領獎時的文章中,論述者也要在一篇文章中對兩人的排名分別都照顧到,兩人的二十五篇論文署名第一篇是楊在前,其它都按照國際慣例,這成了楊振寧多年的心病,就這樣,甚至難以相信,因為這個問題兩個偉大的學者決裂了。
兩個人后來不再交流,在社交場合刻意回避,雖然兩人都有后悔情結,但是也再沒有合作,這確實是一個遺憾,從他們的合作成果可以看到,兩個人在一起時的碰撞產生了多少美麗的思想,如果他們沒有因為署名發生不開心,一定還會迸發出更多美麗的思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