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深入調研永嘉“沙埠紗面”運營模式和品牌建設,以實踐驗真知。8月4日,來自陽明人文學院的尋跡“嘉”鄉發展實踐團正式啟程前往溫州市永嘉縣巽宅鎮,開啟為期5日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實踐,團隊懷揣著對鄉村發展的熱切關注和對實踐的滿腔熱情,聚焦于當地特色農副產品——沙埠紗面,旨在積極探索“共富圖”中所蘊含的“致富密碼”。
▲圖為寧波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尋跡“嘉”鄉發展實踐團
一、紗面風華,文創獻彩。
團隊成員在實踐前精心設計了一款以沙埠紗面為主題的團扇。團扇兩面分別印有紗面傳統制作工藝場景以及紗面湯成品。值得一提的是團扇上還巧妙融入了“喝兮喝”這一溫州方言元素,這不僅表達了喝紗面湯這一說法,又蘊含著“非常好”的寓意。小小團扇的創新表達既展現了傳統手工藝的魅力,又承載著實踐團傳承沙埠紗面文化的初心。
▲圖為實踐團紗面團扇產品圖
二、揭秘工藝,領略匠韻。
實踐團在原沙埠村村長張佰聰的帶領下,特別拜訪了當地紗面手工制作技藝的傳承人之一——張光華師傅。由于紗面制作時間的特殊性,團隊在巽宅鎮團委副書記劉仁義的幫助下凌晨三點便啟程前往沙埠村,通過鏡頭語言記錄下張師傅制作紗面的每一道工序,用心捕捉每一個細節。張師傅手法嫻熟,精準配比面粉、水與鹽,經和面、分面、搓條、上架、醒面、掛架再至巧妙拉面,每一道工序都彰顯了他技藝的精湛與對傳統技藝的尊重與熱忱。張師傅從事紗面制作至今已有幾十余年,仍不遺余力地弘揚著匠人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砥礪前行,匠心永恒的不朽價值。
▲圖為實踐團成員正在拍攝紗面的制作過程
三、織夢紗海,聚智交流。
實踐團深入沙埠村,對當地獨具特色的紗面制作工藝的進行了實地探訪與深入調研。在與沙埠村村民親切的交流中,團隊成員一步步揭開紗面這一傳統美食制作背后的現狀與困境。實踐期間,巽宅鎮團委及有關職能部門還與我校赴巽實踐團召開座談會,會上實踐團代表就校院相關情況、團隊實踐成果進行了介紹,團隊成員也圍繞實踐內容建言獻策。巽宅鎮團委副書記劉仁義對實踐團隊肯吃苦、有創意、很用心的實踐精神和實踐態度給予了肯定。鎮團委書記鄭達代表共青團永嘉縣巽宅鎮委員會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與實踐團進行了充分交流。
▲圖為永嘉縣巽宅鎮暑期社會實踐座談交流會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對鄉村振興的深入探索,更是一次對青年學子社會責任感的錘煉。實踐團依托自身專業技能,探索蘊藏在“共富圖”當中的“共富密碼”,為溫州市巽宅鎮的鄉村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同時,團隊成員將積極響應號召,打破“象牙塔”的束縛,在社會的廣闊空間大顯身手,做到“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真正站穩立場、堅定信念、鍛煉能力,在打下堅實理論基礎的同時到基層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獻計鄉村振興發展,在實際生產生活中檢驗真才實學,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跑出最亮麗的成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